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共育机制。在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放、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打造现代食品设备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的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促进了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效应。
  关键词: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28-04
  一、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的构建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依托苏北得天独厚的食品产业优势,形成了行业背景浓厚的专业发展定位。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和食品产业发展方向,以及相关专业与食品产业的关联度、互动度、适应度,确立了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与营养”专业集群(含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集群(含生物技术及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含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集群,从而促进学院更好地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结合。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作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是学院依据江苏省食品产业结构特点及人才岗位职业群的需求,结合学院长期的专业建设基础与长期规划,基于食品自动化设备制造、调试、控制、检测与监控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及现有专业建设基础与专业的关联度,以品牌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专业构建的特色专业集群。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自动机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食品自动线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食品机械制造方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食品电子检测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工业控制方向)5个专业。专业集群中的专业分属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分别对应食品产业链中的食品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监控检测、工业控制等岗位群,可满足现代食品自动化设备产业的生产与应用的全过程需要。[1]
  二、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的人才培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在“三会一办”推动下(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院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办公室、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系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通过校企共建、多元化合作,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资源的集成、重组和共享。以“食品生物”和“生物技术”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项目为依托,校企共建食品科技园——“校中厂”。在现有食品焙烤自动生产线、啤酒灌装自动生产线等7条生产线的基础上,强化食品科技园——“校中厂”的“生产性”功能,形成“设备生产化,训练岗位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开放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由“消耗式实训”向“生产性实训”和“企业化运行”的转变。
  构建了集模块化的技术平台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创新活动、企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项目等)为一体的食品设备自动化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了理念先进、系统科学、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行之有效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一)实施“校企融合五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学校通过与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宇机械有限公司、卡夫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华润雪花啤酒等国内知名食品与食品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制定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蒙牛乳业、今世缘酒业等企业的设备操作标准如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师等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在学院和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宇机械有限公司之间搭建远程视频教学系统,将企业现代化的食品设备自动化的生产制造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使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在生产车间、操作现场就能开展现场教学,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文化、安全意识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校企教学资源对接;依托校内省级江苏食品工程实训中心的焙烤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黄酒、葡萄酒等7条生产线,改进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使校内实训教学尽可能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从而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托校内国家级生物技术实训基地、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国内领先、条件一流的校内食品自动化设备,通过“6S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企业文化、安全意识,进行现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二)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是根据专业集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以食品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作为主线;以食品行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的五大岗位群即食品设备的设计制造、装调维护、电气控制、电子检测与运行监控作为职业岗位群。学生在课程互通的立交桥中,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程,在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上,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与企业技术标准,实现“岗证融通”。   “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深入分析了专业集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针对专业集群五大岗位群职业能力中的基础共性能力、专项技能及职业拓展能力,通过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共享平台课程、各岗位专项技术课程及拓展课程,在顶层实行限选与互选课程,递进式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了专业集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
  “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分别是“基础共享课程”、“核心分立课程”和“拓展互选课程”三大课程群。“基础共享课程”面向群内各岗位的基础能力与素质,这些平台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亦可在学分与教学内容上有所差异。中部的“核心分立课程”主要是各专业独立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训,这部分课程对于相近的专业来说,有部分相同,如机电与机械专业均开设《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但是总体上各专业差异性明显,属于模块化的分向课程包。经过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后,进入“拓展互选课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专业限选课,可以在相近专业之间限选两门专业课,如机电与电气;二是专业任选课,全部围绕最典型的食品设备自动生产线——“灌装生产线”,针对五大岗位群开发互选课程,学生可在五个专业领域中任意选择2门专业课。
  (三)建设开放合作、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
  学校针对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及其面向的五大岗位群,以专业集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充分发挥江苏食品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平台作用,构建多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紧密型合作机制,实现了实训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系统设计与整合资源,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形成满足专业集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或个性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校园,将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开放合作、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
  依托江苏食品职教集团与江苏今世缘酿酒学院校企合作二级学院等为平台,以“校企共赢”为合作基础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真实岗位技能的实习,与校内实训互容互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将校外实训基地建成服务地方经济的实习就业基地。
  (四)建设专业集群优质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围绕专业集群相关专业,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了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集群教学资源。学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虚拟乳品工厂”及其教学支持与评估系统、“酒类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规范”、课程教学资源库等系列数字化精品教学资源;在学校与一流食品设备生产企业之间建设“校企合作远程互动课堂”,构建数字化的教学与交流的空间。打造了“食机汇”现代食品设备资源库,全景式展现现代食品设备的种类与典型设备,可为企业院校提供专业数据服务。
  按照核心课程群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建设由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优秀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专业集群教学支持系统,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集群内的广泛共享。
  (五)实施“一师双岗”制度,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双师”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按照学院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等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把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和兼职教师任课要求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一师双岗”制度。学校专职教师每学年在学院岗位承担400课时的80%的教学工作量(320课时),另20%的工作量(80课时)在企业工作岗位完成。企业岗位工作量由带学生下企业实训实习、在企业授课培训员工、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下企业调研、合作开展教学工作、在企业顶岗实践等组成。与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量共同构成完整工作量,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与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列入岗位刚性管理条例。企业兼职教师“一师双岗”,按照各专业的专业课与专业实践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设置,企业兼职教师岗位每人每年承担160学时的工作量。
  整合专业集群相关专业专兼职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挥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教师的优势,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满足了专业集群各专业教学需要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
  以“食机汇”等现代食品机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项目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食品机械网络资源库”,将“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生产案例提炼成教学项目带入课堂。职校专任教师能了解并掌握食品设备行业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通过课程开发的能力培养,提高了企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了校企互融、双兼互聘、“双师”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共育机制。在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放、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打造现代食品设备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的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促进了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李宏,徐淮涓,孙铁波.基于区域产业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责任编辑:张志刚)
其他文献
物理实验是物理科学理论的支柱,做好物理实验是学好物理课程的基础。“循环-差异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循环”指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要经历“个体自学、同伴互导、教师解难”三个逐层提升、循环递进的学习过程;“差异”指不同的学生个体,其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千差万别,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循环-差异教学”的物理课堂,依据学生的物理学习规律,将物理实验教学融进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实验教学在学生的
一次“综合与实践”,就是一节课?  在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学期一般安排两到三次“综合与实践”内容。在编排顺序上,“综合与实践”内容通常安排在相关知识单元的最后;在课时安排上,每次内容通常为1课时。大多数教师会将一次“综合与实践”内容设计成一节课,在40分钟的课堂内完成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综合与实践”内容仅仅依靠一节课是无法完成或达成预定目标的。笔者拟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
摘要:盐城市第一中学低碳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源于对生存环境状况的忧思,源于对地方产业特质的考量,源于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定位。课程基地建设贯彻了“科研引领、立足学科、追逐前沿、平台先行”的发展策略,引领师生共同进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  关键词:低碳教育课程;课程基地;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48-06  盐
【人物档案】  吕建国,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长三角教科研标兵,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宜兴市优秀校长。多年来,坚持从哲学视角探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构建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发展策略。近年来在《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等重要杂志发表了10多篇关于学校文化建设、智慧管理的专题文章,先后主持了3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向
摘要: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拓展教育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为旅游服务行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2-0052-02  一、拓展教育途径,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一)情感教育——
摘要:为传承区域文化、践行办学理念、发挥校本优势,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建设了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围绕课程建设的几大核心要素,课程基地组建了多元化的师资团队,解读了雨花石的文化内涵,开发并实施了选修课程、鉴赏课程、实践课程,整合了课程环境资源、校本化的学习资源,使雨花石文化课程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高位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强有力助推器。  关键词:雨花石文化课程;课程基地;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中图
理性认识“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价值  周金虎(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众所周知,既要埋头耕耘,更要抬头看路,是我们从事实践与探索的重要法则。经过几年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我们对于课堂观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识,首先要明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我们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是否有效改进了师生的教学行为?  杨小琴(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我认为开展课堂观察
摘要:高职院校招生方式多样化的改革变化,促进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分层分类人才培养,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个性化品质;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知识、技能的不同要求,契合社会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高职;生源多样化;分层分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东台发绣名闻天下。陈伯余作为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在发绣界历经艰辛、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其发绣作品享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一致赞誉。陈伯余获得“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荣誉称号,是与他长期勤学苦练、艰苦自立、锐意创新分不开的。  关键词:陈伯余;发绣;工艺;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C-0025-03   发绣
摘要:企业调研可知地区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面向和职业活动现状,可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探索实践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模具制造专业“项目为载体、岗位相匹配‘双核’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能以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搭建课内外职业素养培养框架,构建以职业能力课程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