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江:课堂观察在行动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认识“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价值
  周金虎(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众所周知,既要埋头耕耘,更要抬头看路,是我们从事实践与探索的重要法则。经过几年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我们对于课堂观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识,首先要明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我们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是否有效改进了师生的教学行为?
  杨小琴(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我认为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能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它是一种聚焦主题的研究活动。课堂观察的主题有自己的特性,其一,它凸显了学科特质。以学科的视角来观察课堂,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向纵深处发展。具有学科特质的观察主题的确立,是由教研组成员基于实践自主选择的,研究的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真实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为每一次研究活动指明航向。其二,它凸显了自我发展。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要根据教师不同需求的发展为目标,其主题的选择要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在主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主题。围绕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主题,研究课堂,反思课堂,重构课堂,能让老师们获得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眼光,实现新视界下的自我适应、发展与创生。可见,课堂观察活动能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王惠芬(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副园长):2006年,我园成为了区首批课堂观察实验区学校之一。近七年来,我园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聚焦——放大”。开始从园领导的“硬性”规定使老师们初识课堂观察,感受了其“激光”般的聚焦方式,发现了自己或同伴身上放大了的教学行为问题;二是“跟进——改善”。我们让课堂观察走进了教研组,融入了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从“点、线、块”三个层面推行“跟踪式、对比式”的课堂观察,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作用。我园在开展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从“规范性的团队观察”到“自主性的自我观察”,我们经历着从“复杂”到“简单”的发展之路。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简洁有效”的“适而广”的研究方式,为改进教学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莉华(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教科员):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相对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日常课程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场域。我区幼儿园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改变了传统的听评课模式,通过问题聚焦与主题选择,直击日常课程教学行为问题,一系列比较显性、易被观察的典型的教学行为问题得以暴露、揭示与诊断、分析,使那些外显行为问题背后的内隐行为及理念问题浮出水面,挖掘到教学行为问题的根源,从而有的放矢,找到有效改进教学行为的正确方向与目标。不仅这样,众多幼儿园在课堂观察活动中,通过“研究主题定夺”“观察方法研究与形式创新”以及“专业学习跟进”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们逐渐炼就一双能透视课堂表象的“慧眼”,随着一系列教学实践典型问题的解决,教师的外显教学行为与内隐教学行为不断得到改进,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走上了“学习——实践——反思”螺旋上升式的专业发展之路。去年我区编印了《幼儿园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专辑》(《吴江教育》2012年7-8月增刊),众多典型的课堂观察报告充分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区幼儿园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丰硕成果,也显示了广大幼教老师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的印迹。
  徐敏(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教科室主任):课堂观察对于教学行为的改进是毋庸质疑的。在我校近期组织的一次跟踪式课堂观察活动中,我们选择了一位刚任教的青年教师,观察点是“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有效运用”。通过一个多月的跟踪观察,观察组的所有老师都惊讶于她的改变,从一开始口头禅式的评价语到后来富有个性的评价,我们都看到了一位青年教师的蜕变。而且所有参与观察的老师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问题: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
  徐炳嵘(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实践的基本元素,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问题信息,需要我们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课堂观察的过程是观察者关注、研究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进而进行。从更宽泛的层面上讲,教学行为改进意见是基于课堂教学关键事件提出来的,具有针对性强、真实感强等特点,得到观察者及授课教师的认同。同时,教学行为改进意见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普遍预期二次教学将会有较好的改进,所以“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跟踪式的课堂观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我们极力推崇与倡导的。真实的课堂具有鲜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观察只是对课堂片段的微格扫描和解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课堂信息收集的增加,让实践者逐渐进入课堂教学的更深层次,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去研究、去解决。
  正确解读“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内涵
  周金虎:我们认识到,课堂教与学行为改进是我们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价值。那么能有效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是什么,请诸位谈谈自己的解读与判断。
  朱芝兰(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教科室主任):我认为,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强调数据分析的教学研究方式,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工具。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有选择地观察课堂中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科学的建议,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明确的主题、科学的量表、规范的过程管理是课堂观察成功的三大要素。要改进教学行为,尤为重要的是坚持跟踪观察的机制。跟踪观察是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有效手段。这就好比医生治疗的慢性病的病人,较少“药到病除”,往往要采用多个疗程、多次医治才有可能康复。如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表达问题,也是日积月累的“慢性病”,不是一次的“问诊”“下药”就能完全解决的,必需多次的“复诊”。所以,跟踪式主题性观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   唐菁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教科员):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我们把课堂观察的着眼点放在教学行为的改进,正是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是一种专业活动,需要围绕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体验一次完整的合作,完成一项持续的研究,因此“跟踪式”的课堂观察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得我们的研究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在促进教师的成长的同时也体现了课堂观察的价值。
  陈秋英(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副园长):我从“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的特质和目的这两个方面来谈谈。首先我觉得“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应该具有连续性、追踪性和聚焦性。我园经常采用的方式——通过一种连续性的观察方式对教师在教学上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观察、分析,找出教师行为低效的原因所在,并针对这些行为问题的解决进行行动研究。这种具有聚焦性的课堂观察更注重研究的实效。“课堂观察应该来源于师生,而又服务于师生”。观察主题的确定应该是由下而上的,让教师从自己的需求来确定,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出发,有的放矢。平时,我们会通过半日调研活动,记录教师低效教学行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开展课堂观察做准备。让教师自己来选择主题进行观察,能调动她们开展课堂观察的主动性,发挥她们的主体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促进其专业成长。
  韩平英(苏州市吴江区松陵小学教科室副主任):经过课堂观察实践,我们体会到: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课堂观察研究体现了教育科研重心的“下移”。我们认为课堂观察为我们挖掘课堂的典型问题和疑难问题,为教学案例积累事实,在行为跟进、直接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堂观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要的途径。在一次次有组织的团队观察后,不仅被观察的老师教学行为有改变,观察的老师自身系统的预见力、敏锐的捕捉力、专业的判断力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也得到提高。
  规范并创新“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操作范式
  周金虎:经过多年基于校(园)本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请从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谈谈本校(园)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的实施策略,可涉及课堂观察的主题与形式、过程与步骤、工具与量表、技术与手段及成果表达形式等方面。
  顾小芳(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小幼儿园副园长):我园的课堂观察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一是通过教研组开展日常课堂观察活动。我们以跟踪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为主,分别在各教研组尝试跟踪、对比、同题观察活动,使课堂观察成为日常性的工作。二是用制度来规范课堂观察活动。我园专门设计了三份日常观察记录表,即教研组长课堂观察组织记录表、教研组成员课堂观察记录表和被观察教师的反思记录表,并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反思三个程序的时间和内容上作了详细规定。三是在课堂观察中强调细节处理。课堂观察的讨论反馈环节,观察者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双方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致力于聚焦捕捉体现主题的细节,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有效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
  陈利民(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教科室主任):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梅堰中学形成了通过“三个结合”来实施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的策略,使课堂观察植根于学校教学研究的各个层面,真正成为教师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有效研究方法和手段。一是课堂观察与教研组课例研究活动相结合。教研组提出最为值得改进的问题,选择1-2位年轻教师,先上同题比较课,用“课堂教学观察”作为课例研究的一种主要手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跟踪观察,集中研讨,然后由教研组以此为主题再次组织观察,发挥集体智慧提出进一步优化的策略,在此基础上第三次进行课堂观察,最后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另外,我们还把课堂观察与教务处区级评优课活动相结合,把课堂观察与学校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相结合。这样的课题观察不会给教研组额外负担之感,真真切切地达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有效地推进了教研组教研活动校本化的进程;还能使课堂观察成为献课者的自觉要求,教师亲历研究过程,矫正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
  沈红(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我校的课堂观察也以教研活动为依托,教科室和教务处联手实施课堂观察,做到三个结合:同题异构与课堂观察相结合、课例研究与课堂观察相结合、课堂观察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同题异构与课堂观察的结合,主要是通过观察不同教师对同一节课的不同建构、不同驾驭,形成鲜明的课堂对比,在分析反思中进而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课例研究与课堂观察的结合,使相对集中的主题化课堂观察活动能更深入地开展下去,通过课例一构的观察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在课例再构实施中继续进行观察,在观察比较中再度分析,提升实效,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增效效果。课堂观察与自我反思的结合,是我校所有课堂观察都要求教师实施与坚持的,我校借助网络平台,要求被观察教师和观察教师都要写好课堂观察反思,上传交流区,通过反思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钱海燕(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我校大力提倡教师开展自我观察,实现自我观察活动日常化。我们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拍摄一节录象课,并刻录成光盘,让教师带回家进行自我观察。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让教师品味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对自己课堂某一细节的回忆,或者是对自己活动方案的研究来反思自己的课堂。坐在自己的课堂前,倾听自己的声音,往往比别人的评价更能刺激教师,更容易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行为方面的一些老毛病,因此也更能改变教师一些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自我观察活动的观察主体同时也是观察对象,很多老师观察后的收获丰硕……教师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为改进自我,成长自我提供了可能。
  张娟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我们平小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是一种“草根”研究。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自觉进行课堂观察,我校的课堂观察活动主要经历了“单主题观察——多主题观察——回归单主题观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从学校全镇小学生大集中及吸纳较多外来民工子女这一相对复杂的生源情况出发,把“学生的学习投入状态”作为课堂观察最重要的观察点。第二阶段我们尝试多主题的课堂观察研究,形成了系列化的丰富的主题网络结构,包括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课程内容、教学结构、师生行为等,如以观察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有效提问、教师评价语、教师导入语、教师过渡语。随着课堂观察活动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现实的问题不是缺少“主题”,而是缺少对“主题”的沉下心去的研究。因此,第三阶段我们在适性教育理念指导下,又回归到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为主题的观察中来,进一步深入观察学生,从观察学生的角度听课,把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两年我们围绕“以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这一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着重观察以下几种状态:学生注意状态、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互动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学生生成状态。这样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已经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   李建华(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我想强调的是,课堂观察必须以教师为主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来选择团队观察、自我观察等不同形式。青年教师以校级合作观察为主,骨干教师以个人自我跟踪观察为主。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自行申报观察主题,教科室梳理后,联合教研组合作观察活动,开展学校层面的观察活动。当观察条件成熟时,最终走向自我观察和日常的观察。分层观察更强调教师间合作,允许教学观点不一,允许现象理解迥异,但是有共同话语,相互启迪。个体思考,共享合作,每一位都是带着个性化的思考而来的时候,合作才是高品位的。分层观察有利于课堂观察走向日常化。目前,有的课堂观察偏于繁琐、过于强调专业化。课堂观察要走向日常化,需要简捷化,即观察为主、多种观察方法的相互补充,使得课堂观察成为我们教师的教研生活之一,这才是我们的课堂观察的价值追求。
  周惠英(苏州市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副园长):基于校本、园本的课堂观察实践需要历练创新,我园把“有效、简约”作为课堂观察的导向和追求。首先,立足有效性融合。课堂观察注重与主课题研究的有效融合。每一次课堂观察,我们都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从单一观察幼儿外在行为表现来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逐渐过渡到兼顾教师教学行为与幼儿行为表现,并尝试结合“一课三研”开展连续的微观察。每次观察后的评析及观察报告的撰写,都要求把主课题内涵考虑其中,体现课堂观察与主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其次,设计简约化量表。我们从主课题研究的三个层面着手设计相应的观察量表,体现科学性、操作性和有效性,突出规范化,力求简约,巧妙地把量化记录和田野记录融合在一起,把教师各种教学行为与幼儿外在行为表现融合在一起。这样,教师观察记录时就显得轻松,大大提高了观察记录的实效。三是构建微型性观察范式。我们根据市幼儿园协作组关于设计“课堂观察范式”的要求,反复思考,从活动产生背景、跟踪观察安排表、微型课堂观察报告三个方面落实,突出重点,针对性、指向性更明确,改变了微型课堂观察报告模式化、重复化的现象。在反复实践与探索中,我园的课堂观察逐渐走向科学、有效、简约,成为指向教师教学行为改善的“有根”观察。
  诊断并解决“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中的问题
  周金虎:在近几年的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发现或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些什么?如何更有效开展课堂观察以改进教学行为?
  钱惠忠(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课堂观察作为改善教研活动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目前我们学校组织的课堂观察活动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乏专家的指导与引领,导致课堂观察浮于表面,收效甚微。二是缺少课堂观察的相关机制。应该将课堂观察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职能部门协同合作并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相结合,建立实施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三是主题确立缺乏自主性。课堂观察主题的切入点不应强加于教师,应充分贴近教师的教学,多与教师沟通,倾听教师对课堂观察的思考,尊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引导教师互相沟通,在沟通中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四是缺乏研讨的浓厚氛围。必须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严格与尊重”并举的课堂观察研讨氛围。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每位教师由“参加者”变成“参与者”,由“参与者”变成“研究者”,让教师体验到研究的乐趣,发掘教师的内需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陆文龙(苏州市吴江区平望第二中学教科室主任):我们觉得,课堂观察要想走得远,走得好,必须与本校相关的研究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可与学科的教研活动整合,也可与学校课题研究整合。不能为观察而观察,应该灵活运用课堂观察的各种手段,关注典型的教学行为问题,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另外,如何对课堂观察有效性进行评估,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不能既当运动员(研究者),又当裁判员(制定规则者),应该有一个客观、合理、动态的评价机制,这个机制需要在实践中建构并不断完善。
  张天宝(苏州市吴江区屯村中学教科室主任):旨在改进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活动有效性值得关注。有效的一面是被观察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自身的问题很难通过自己发现及纠正,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应该让同组其他人员或领导、专家来帮其分析、引导。但是,我们有不少老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很多是长期的习惯,甚至是根深蒂固的,一时很难改变,有的老师自身态度、价值观还存在问题,他们在被观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注意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一旦脱离观察,又缺乏改正自身问题的自觉意识。另外,虽然我们进行跟踪式观察,但跟踪的次数毕竟有限,而经过两三次观察之后,情况又会如何呢?学校组织听课有推门听课的方式,课堂观察是否也可以尝试这种方式?
  杨兆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教科室副主任):课堂观察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理论层面,我们还需要厘清课堂观察的若干问题,如何客观地评价课堂观察的作用?课堂观察如何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关注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在实践层面,必须要从教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着手,提升其合理性和操作性。不能以任务强逼的方式来搞课堂观察,否则会与我们的研究背道而驰,与研究目标的差距越来越远。在技术层面,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我们需要一个合作的团队,有合理的分工,并非靠一时的临时性组织。如何扩大教师参与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这些问题是我们学校今后开展课堂观察活动需要着重研究的方面。当然,学校也必须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课堂观察活动,使课堂观察在改进教与学行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马春华(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教科室主任):2009年9月我校承担了子课题“基于教学目标的课堂观察实践研究”,经过三年的观察实践研究,我们在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等方面有了较深的认识,也取得一些实践成果,但在推进子课题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瓶颈一:缺乏学科课程教学专家的指导。不同学科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评价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在不同学科领域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名师或专家进行有效指导,而我校在这方面相对薄弱。所以每次组织课堂观察活动,往往会遇到如何科学制定学科教学目标等问题,研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瓶颈二:参与研究的对象只涉及少数骨干教师。本子课题研究需要以同题再构的形式对某位教师以“教学目标”为观察点进行课堂跟踪对比观察,从学校组织层面上来说,工作量比较大,一学期也只能对1到2位教师进行此类活动。从教师个人来说,一个活动下来也是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故参与积极性不高。所以,我校往往只能让区级骨干教师轮流开展活动,其他教师就缺少参与了。
  王霆(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教科室主任):课中观察是课堂观察活动中的一个最具实验性的环节,课堂是课堂观察研究的取样,其“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比方说,你到医院去验血,按医嘱要求必须清晨空腹抽血,你不见得为了一个好看一点的结果而不遵守这一约定?如果这样,也就失去化验的实际意义了。事实上不少被观察的教师在上课时有心理压力和障碍,认为这是一堂受到充分关注的课,于是在课前着力准备,不断打磨,更有甚者,甚至预设情景,铺排伏笔。这样的课显然存在较多的表演成分,某种程度的失真显而易见,这其实和清晨空腹抽血之前吃了东西是一样的。因此,如何使课堂观察所研究的对象真实反映课堂状态,是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参与的人员首先要摆正关系,特别是开课的老师更要端正认识。同时,课堂观察活动应尽可能小型化、常态化,观察目标可以分解得小而实,便于教师操作和实践,这无疑也是课堂观察在实践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难点。课堂观察改变了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加强了研究和反思的力度,提高了课堂研究的实效性,但真正要做到有效还需要大家具有务实的心态。
  周金虎:各位都说得很好!说出了多年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经验,亮出了各自对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真知灼见。视角不同,见仁见智,相互启迪,彼此借鉴,定然会对我区课堂观察研究与实践的深入产生积极的影响。
  (周金虎整理,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2152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面对云端时代的原住民,中职语文戏剧教学如何教、教什么应基于教学对象的学习实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四微两辩一实践”的教学形式,尝试改变、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践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翻转课堂;戏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C-0036-04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契
摘要: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关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影响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调查表明,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应根据相关标准与实际需要,夯实中职校“硬环境”基础、强化教师队伍“软环境”建设、加大信息化能力考核,不断提高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区域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
摘要:简约模式是针对历史课堂存在繁难偏旧,或是追求表面热闹而缺乏实际效果而提出的。根据学科特点,课题组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历史简约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合理的约取、灵动的简教和情知共升的博见。教者厚积薄发,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就能简约而不简单。  关键词:历史课堂;简约;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A-0063-05  “简约”源于20
摘要: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在现代职教体系“3 4”试点项目办学实践中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发展规划,为学生成功转段深造提供各种保障:精选优秀教师,加强精细化管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形成了“3 4”试点项目办学特色。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3 4”试点项目;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5-0048-02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
物理实验是物理科学理论的支柱,做好物理实验是学好物理课程的基础。“循环-差异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循环”指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要经历“个体自学、同伴互导、教师解难”三个逐层提升、循环递进的学习过程;“差异”指不同的学生个体,其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千差万别,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循环-差异教学”的物理课堂,依据学生的物理学习规律,将物理实验教学融进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实验教学在学生的
一次“综合与实践”,就是一节课?  在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学期一般安排两到三次“综合与实践”内容。在编排顺序上,“综合与实践”内容通常安排在相关知识单元的最后;在课时安排上,每次内容通常为1课时。大多数教师会将一次“综合与实践”内容设计成一节课,在40分钟的课堂内完成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综合与实践”内容仅仅依靠一节课是无法完成或达成预定目标的。笔者拟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综合
摘要:盐城市第一中学低碳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源于对生存环境状况的忧思,源于对地方产业特质的考量,源于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定位。课程基地建设贯彻了“科研引领、立足学科、追逐前沿、平台先行”的发展策略,引领师生共同进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  关键词:低碳教育课程;课程基地;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A-0048-06  盐
【人物档案】  吕建国,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长三角教科研标兵,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宜兴市优秀校长。多年来,坚持从哲学视角探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着力构建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核心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校发展策略。近年来在《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等重要杂志发表了10多篇关于学校文化建设、智慧管理的专题文章,先后主持了3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向
摘要:未来的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拓展教育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为旅游服务行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2-0052-02  一、拓展教育途径,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一)情感教育——
摘要:为传承区域文化、践行办学理念、发挥校本优势,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建设了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围绕课程建设的几大核心要素,课程基地组建了多元化的师资团队,解读了雨花石的文化内涵,开发并实施了选修课程、鉴赏课程、实践课程,整合了课程环境资源、校本化的学习资源,使雨花石文化课程成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高位发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强有力助推器。  关键词:雨花石文化课程;课程基地;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