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塔罗,以及赌徒般的战地摄影师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3只装有127个胶卷、4500张底片的箱子在墨西哥城一个衣柜中被发现。
  这些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照片,大部分是初次面世,已经失落了七十多年。它们由3位举世闻名的摄影师拍摄:罗伯特·卡帕、大卫·“奇姆”·塞伊摩尔与姬达·塔罗。
  塔罗于1937年7月死于西班牙、卡帕于1954年在印度支那误踩地雷身亡、“奇姆”于1956年在苏伊士被谋杀,3人皆死于战地摄影工作。
  “他们以为自己年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却突然有一天被命运抛弃。塔罗已经活过了最艰苦的一场战役,第二天就要回巴黎,结果被一辆坦克压倒;卡帕是在最后时刻才接受《生活》杂志邀请去印度拍照的;‘奇姆’死于苏伊士运河危机,他死时停战协议都已经签订了。”接受本刊专访时,西班牙女作家苏珊娜·富尔特斯动情地说。“墨西哥手提箱”面世后第二年,她以塔罗的故事为蓝本,写下传记小说《等待卡帕》,“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所有牺牲的战地记者致敬,他们有男有女,每天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失去生命,他们让活着的人在安静地享用每顿早餐时,知道世界如何开始新的一天。”
  卡帕的“未婚妻”
  1938年,卡帕随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斯来中国,担任其电影《四万万人民》的剧照摄影师,在其随身携带的钱包里放着塔罗的照片。在中国,卡帕不时拿出这张照片示人,告诉人家,这是他的未婚妻——只是没说她已经去世。
  “我在《纽约时报》关于‘墨西哥手提箱’的报道中看到塔罗的一张照片。短头发,像个小孩一样,她睡在旅馆的窄床上,穿着卡帕的睡衣。我当时就好奇,这女人是谁?因为我们都知道卡帕,但没人知道她是谁。这是张很随意很家常的照片,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他就会去拍一张他喜欢的女人睡着的样子,里面一种很亲密的感觉触动了我。”这是苏珊娜的写作源头,“塔罗是卡帕一生的挚爱,她身亡后,卡帕把自己闷在屋子里15天,完全变了个人。不久后他来到中国拍摄战争,因为当初他与塔罗说好要一起到中国的,他当时可能是抱有一种自毁倾向,希望在战场上有颗子弹结束他的生命,也结束他的痛苦,但他在工作中恢复了新闻摄影师的本性。可以说,中国拯救了卡帕。”
  《等待卡帕》讲述了战地摄影史上一段浪漫的传奇。1935年,塔罗和卡帕这两个流亡中的年轻人在巴黎相遇相知,女的从事图片推销,男的专管影像生产。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卡帕因拍摄《士兵之死》而一举成名,此时,他的恋人、通晓五国语言、受教育程度比他高得多的塔罗也有种紧迫感要证明自己,她拿起相机勇敢地走向战场……
  1937年7月25日,她在前线战场受伤,送医院后当天夜里不治身亡。国际联盟林肯纵队一名护士回忆:“当我遇见她时,她浑身上下都是绷带,意识也不清醒,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管好我的相机了吗?’她担心自己丢失了相机。”但作为一个在新闻摄影史上受到忽视的记者,塔罗的工作直到“墨西哥手提箱”的出现才受到正视。
  当时和她同在战场的记者泰德·阿兰报道称,“此前塔罗拒绝离开……她终于被说动同意离开这里回巴黎,跳上一辆车的踏板,一辆共和军坦克驶来,车子一个急转弯,她和相机从车上被抛了出去。”
  1937年8月1日,在巴黎举行的葬礼上,毕加索、马尔罗、雷诺阿等人都来到现场表达哀悼之意。这一天也是塔罗27岁生日。虽然她不是法国共产党员,但法共出资为她在拉雪兹公墓购买了为期100年的墓地使用权。
  如今,塔罗被认为是第一个死于战地的女记者。她不仅是文字记者,也是摄影记者,只是比她年少3岁的情侣卡帕的光芒太过耀眼,在她死后80年,才有机会以自己的职业形象获得后人足够的关注。
  战地记者,表面强悍内心脆弱
  人物周刊:《等待卡帕》开篇几段摘引很有力量,说说你的选择与用意?
  苏珊娜:4段话都是关于摄影或战争。“如果需要信仰,或许我会屈服于某种宗教。可我是记者,而上帝只为那些写社论的人存在”,格雷厄姆·格林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文静的美国人》里这句话讲到了记者职业的本性,讲到记者和编辑、写作的人和提意见的人的区别。第二段主题是战争,“一部货真价实的战争史不可能合乎道义……要是一部历史貌似仁义道德,千万别信以为真”,美国作家蒂姆·奥布莱恩的《士兵的重负》讲述越南战争,他对战争的定义是,所有战争都是恶的、残酷的,老百姓始终是失败者,我觉得这讲到了战争的本质。第三段引自《科曼切的土地》,“阳光明媚的一天,一支香烟,一场战争……”作者是西班牙国民作家佩雷斯·雷维特,他的人生阅历丰富,曾是记者,去过战地,这句话是战地记者心情的一种体现。最后一段不用说,必须放上,这是卡帕对塔罗的致辞,《走向死亡》里他写道,“她在西班牙前线度过了一年并在那个国度献身。”
  人物周刊:搜集素材过程中,你对塔罗和卡帕这两个人物有何更深的认识?
  苏珊娜:我对塔罗有种特别的认同感,我觉得她具有典型性,是我们近代史上特别勇敢、有趣、有个性的一个人物,她也是先锋性的,不管是摄影还是在对爱情的态度上,她不依赖男人,要捍卫自己的领土。整理塔罗书信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矛盾心理,她希望成为强悍的女人,从来不哭,不希望自己有弱点,但作为犹太人在那个时代是受到歧视的弱势群体,她内心很矛盾。卡帕对此倒不介意,他觉得做哪国人民都无所谓。
  卡帕还是符合我的想象和期待的。人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我写的是卡帕这个传说刚开始创立之时,那时他才21岁,和最后死在越南战争的卡帕已是不同的两个人了。小说里的卡帕,就像所有21岁的年轻人一样,野心勃勃、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他帅,所以他挺轻浮的。塔罗的死使他成长,是他人生遇到的第一大挫折。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多天不出来,朋友们都很担心,他的人生态度也转变了,比如开始酗酒,有点颓废,甚至玩世不恭。很多人说,卡帕一生都没从塔罗之死中恢复过来,但这并不妨碍他和其他女人交往,其中包括英格丽·褒曼,但卡帕在之后与女人的交往中,不再提起“承诺”这个词。
  人物周刊:“要是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你对卡帕这句名言怎么理解?
  苏珊娜:这在整个新闻业都是标志性的一句话,反映了卡帕个人的选择和评判标准,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对待摄影的态度。认识卡帕的一些人后来回忆,卡帕拍照像是赌博,他首先是个赌徒,然后顺便是个摄影师。战地摄影记者像在下注的赌徒,选择下这个注或那个注,也可以选择不下注,而卡帕是有赌徒心态的,他永远选择冲在最前线,也因为这个原因他拍到了诺曼底登录的第一手照片。我的朋友认为,卡帕不是思考型的,他是个行动派,他好像看到一幅画面就知道这是他要拍的照片,有种本能的感觉。
  人物周刊:你有不少战地记者朋友,想请你介绍下他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在战场之外的另一面?
  苏珊娜:这个问题让我有点为难,因为我的感情史和战地记者有很深的纠葛。此外我也有不少战地记者朋友,他们日常生活分为两部分,不去战场时,他们过着和所有国际新闻记者差不多的写稿生活。一旦开战,例如前阵利比亚或叙利亚战争,他们就会去前线。因为他们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状态,战场环境又很危险,等回到家,沙发上一坐,开了电视,他们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这种日常生活,心理上难免会受到伤害,所以他们很难像一般人那样成家立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战地记者表面上都是全副武装、无坚不摧的强悍硬汉,为了面对这么残酷的工作,他们跟所有战争保持职业性的距离感,但他们内心有很脆弱的地方,会在你最没想到的时候表现出来。例如,有的人看到炸弹爆炸或机枪扫射他都能忍受,但过阵子看到一只瘸腿的小狗,他就突然很受触动,表现得非常脆弱。
  (感谢姚云青的现场翻译,实习生黄一菡亦有贡献)
  苏珊娜·富尔特斯(Susana Fortes)
  西班牙作家,生于1959年,著有多部畅销小说,代表作《等待卡帕》在2009年出版后,屡获大奖,同名电影由《盗火线》导演迈克尔·曼执导,计划今年上映。
其他文献
京都的殿堂庙宇,门票400至600円,进大门后每个景点需单独购票;宫内厅管辖的宫院全免费,但必须到宫内厅京都事务所预约。苔寺只能提前一周以上预约,还建议使用日本的往返明信片(意味着最好人到日本后再预约);参拜费叫“冥加料”,3000円(约合人民币226元)。  为了一睹这个以青苔为荣的寺庙真容,我不敢造次,到日本第二天就郑重其事前往邮局给他们寄去往返明信片。京都不算大,但前往苔寺那天,我提早一个半
不知道赵宝刚对“80后”到底有着怎样顽固的印象,从2007年的《奋斗》至今,他拍了数部关于这代人的青春剧,每次都激情澎湃话题充溢,也都隔靴搔痒似是而非,无一例外地以京腔京味和幽默逗贫作为主要语言风格;以不靠谱、超任性和很冲动作为人物基本特征;以殷实丰厚和没事撒钱作为大环境大背景;以一见钟情和扭曲激烈作为两性关系的固有注脚。5年了,80后都快从青少年步入青中年了,而赵宝刚镜头里的“80后”依然大同小
经过3个多月的漫长审判,由5名法官组成的奥斯陆地方法院合议庭8月24日通过投票一致裁定,布雷维克神智正常,“恐怖行动”罪名成立,决定驳回控方认定布雷维克精神失常从而将他无限期交付精神治疗的请求,判处布雷维克入狱21年。  由于挪威并无死刑和无期徒刑的规定,21年徒刑是该国最严厉的判罚。在长达90页的判决书中,法官同时决定对布雷维克判处“预防性监禁”,这意味着21年刑满之后,如果他被认定仍对社会构成
乞丐与禅  云溪桃水是日本有名的禅师,曾经在好几个寺院丛林里住过,饱参饱学。  他所驻锡的寺院吸引了许多学僧,可是学僧们多数做不到吃苦耐劳,总是半途而废,这令他非常灰心。于是,他向众人辞去教席,劝学僧们解散、各奔前程。此后,他的行踪便再也无人知晓。  3年后,有位门人见桃水禅师出现在京都一座桥下,与乞丐生活在一起。门人立即上前恳求开示,禅师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没有资格接受我的指导。”  门人问:“
在一段陕西老腔皮影《将令》结束之后,主持人孟非走上台。“皮影被称为‘东方的摇滚’,欣赏完刚才的表演之后,下面我要为大家请上一位国际级分量的嘉宾,他将带领我们领略真正的摇滚。”话音未落,看台上全是兴奋挥动的荧光棒,欢呼、尖叫和口哨声响彻体育馆上空。  这一幕发生在9月7日晚上的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电影《白鹿原》首映庆典晚会“白鹿原之夜”正在举行。“有请——中国摇滚教父——崔健!”  《红旗下的蛋
在这个敏感时期,风波又一次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只要中日关系稍一紧张,总有人拿这事做文章。”许晴说的“这件事”,指的是国籍事件。钓鱼岛问题最近牵动各方神经,“许晴是日本籍”的言论不出意外又在网络上流传。十多年前被安上日本籍之后,这种声音差不多隔几年就会被大肆渲染一次,上次闹得沸沸扬扬是她加盟《建国大业》出演宋庆龄的时候。  “我到现在为止,只是去日本旅游过,而且每次待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星期。”许
世界都在看英国,英国人却对王室保持一颗平常心。很多人只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与王同乐,更多的人更喜欢把王室看作花园里摆放的造型各异的陶俑,只是国家生活中一个体面的装饰。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对王室的感情依旧诚挚无比。  “世界第一王室”的底牌  1936年早春,一个大雪天,钱钟书夫妇正在伦敦求学。从前的房东老金踏雪而来,惶惶然告知:“国王去世了。”这件事给杨绛先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没想到英
猎手:  我搭上一个学妹,她以为我是很牛逼的学长,很喜欢跟我说话。我装的是那种坏小子,后来装不下去了,被发现了,她很失望,怎么办?  阿成  小成:  凉拌!  这不止是俗语,也是术语。约会学上有一个颇具争议的词汇,叫作“冷冻”。我对它的解读之一就是:对方热,则热;对方冷,则冷,就像镜子一样。但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很多人只会一股脑儿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觉得她冷漠了,便方寸大乱地去补救、解释、道歉,殊不
莫言说他想象力的重要来源是饿。他是1955年生人,“低标准”三年刚好五六岁,正是当地话讲“狗都不希见”的年龄,所以干出了——在餐桌上,看到堂姐手里的地瓜干儿比自己的大片,硬换过来,继而又觉得还是原先那块更大,硬要再换回去——这种让自己的亲妈在大家族餐桌上没法做人的事情。  回家跟我妈谈起这件事,我妈很乐,她60年挨饿的时候,被我姥爷派到了乡下,一是省家里的饭给我两个舅舅,二是毕竟农村地里往外长庄稼
若干年前,我采访一次业主委员会维权事件。业主们签了新物业,要赶走老物业,而老物业拒绝撤出。于是,条幅、喇叭、业主们手拉手、新老物业的保安对峙,一切都是这类事件的标准模式。  一位大叔坐我旁边要聊聊。我以为他会像其他人一样抱怨物业,但他抱怨的是这样闹下去没有好处。他又隐晦地骂着其他业主,我努力才从中分辨出原因:他的另一套房子也遇上同样的物业纠纷,因为新老物业交替而僵持,物业服务几乎停止,房价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