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自有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农历新年的时候,花卉市场里人头攒动,也许是为图个好彩头吧,来逛的人都想带盆开得正好的花回去,给家里添上些新年的喜庆。生意人总是精明的,每逢新年、国庆这类喜庆祥和的节日,店里必定会多上些恰巧开在花期的花。
  自从我上大学走了以后,母亲不知怎么的,也多了个侍弄花草的闲趣。我刚放寒假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家里多了好几盆养得不错的花。闲的时候,母亲总不忘给我唠叨几句她从曲折中总结来的养花经验,顺便略带骄傲地讲几句自己搭配花盆的眼光。再到后来,她实在是看不惯我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样子,眼看新年也近了,就拉我出门去,陪她到花卉市场再挑几盆花。
  花卉市场建在温室大棚里,每家用铁栅栏隔出一个店面,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漫无目的地逛着。母亲很懂行,给我介绍着各种开得很喜庆的花,红得富贵的杜鹃,暗紫雍容的蝴蝶兰,幽香沁人的水仙,高大青翠的发财树。然而我一直提不起兴趣,跟着她浑浑噩噩地走着,咿咿呀呀地应着,温室里很闷,有点勾人困意。
  母亲每家店都会进去逛逛,挑挑选选,我也跟着她走走停停,不知进了多少家店面。就在困意和百无聊赖中,我看到了一盆花,那花开得很好,甚至能消解困意;两侧宽大厚硕的叶子依次舒展张开,层次分明,像层层绿色的浪花,又像恰好开屏的孔雀;花就从两边的绿叶中升起,由茎秆托举着,花瓣昂扬,高高耸起,花的底部呈明黄色,越向上颜色不断过渡加深,逐渐转变为花尖的橘黄色,有如高高擎起的火炬,火焰明亮地燃烧着,彰显出生命的热情。
  我站在那盆花前看了很久,我问母亲,那盆花叫什么名字?母亲说:“这个?君子兰啊”。
  哦,君子兰,君子兰,这个名字我从奶奶口中听到过很多次,但却从没有见过它开花。
  奶奶也喜欢养花,就养在自家的阳台上,奶奶的花大都不贵,有些是从别人家剪来的枝,插在花盆里就能活;有些是晚上出去散步,从街边地摊上买来的便宜货,我就陪她买过几次。奶奶的花盆也不考究,清一色笨重的砖盆,再填些院里铲的泥土,却能开出很好的花。
  奶奶有一盆君子兰,兴许是她最贵重的花了吧。每年我来奶奶的老房子过暑假,她都会时不时和我念叨:“我那盆君子兰现在活得好得很嘞,等你快开学走的时候,没准就能开花了。”但是我从没见过那盆君子兰开花,我只知道在阳台那一排花里,最中间放的是奶奶的君子兰,厚实的叶子向两侧有层次地张开,叶子上沉淀着浓郁的绿色。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君子兰就是那个样子的。
  奶奶的老房子里没有暖气,所以每年冬天都会来和我们一起过冬。尽管她来之前,将阳台上的花都已悉数搬进了房子里,但她还是会时不时和我念叨起她的花:“这么久没回去了,我那些花不知道都怎么样了,尤其是那盆君子兰,等这个年过完了,我就回去。”
  来年的三四月间,正是春光最好的时节,有时周末没事,我会回老房子看奶奶。要是闲聊时问起那些花的近况,奶奶总有些小得意:“我过完年回来啊,就那两盆芦荟还中用;宝石花很多枝叶都枯死了,我修剪了修剪,剩下的现在又长起来了;还有那盆君子兰,有些叶子边上都泛黄了,后来我赶紧多浇了浇水,现在开的还行……”
  奶奶很有办法,总能让她行将枯败的花又欣欣向荣起来,那些花在奶奶的照料下,一直开得很好。奶奶心中最牵绊的,除了盼我考上大学,可能就是她的那些花了吧。
  后来,奶奶病了,住进了医院。奶奶的病治了很久,断断续续,治治停停,拖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一直到来年的四月份。最终,奶奶不想再治了,虽然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但她知道自己的病一定治不好。奶奶执意要出院,执意要回到她的老房子里住。
  那时我快要高考,但有时间我还是会回去看奶奶。奶奶坐在床上,木讷地看着我,很瘦弱,像个无助的孩子。奶奶每天都要吸氧,每天只能睡很短的时间,我不知道奶奶怎么了,没人和我讲过,奶奶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整个家里,就我们两个人不知道吧。
  奶奶见了我很高兴,想要跟我再多念叨些什么,但很难说一句完整的话。有一次,我陪着奶奶坐在床上,喂她喝水,忽然又想起奶奶的那些花,我问奶奶:“要不我帮你给那些花再浇点水吧?”奶奶看着我,很吃力地抬起放在床上的手,缓缓摇了几下。奶奶说得很艰难,说几个字就得停一下,深缓一口气:“都一年多没管过它们了,早救不活了吧。”
  在我高考前,奶奶走了,奶奶终归没能看到我考上大学。我舍不得奶奶辛辛苦苦照顾了好多年的花,所以每次我回去,都会给奶奶的花浇些水,希望它们能像奶奶还在时那样,在来年的春天,由行将枯败又变得欣欣向荣起来。毕竟我总觉得,它们活着,奶奶的牵绊就还在,奶奶也就不会走远。
  但是大人们常说,爷爷很早就走了,现在奶奶也不在了,让我最好还是不要再常回奶奶的老房子,不要叨扰了逝者。我觉得这很有道理,我无法反驳。
  再到后来啊,我上大学走了,离开了家乡,去了另一座城市,奶奶的老房子终于没人再回去了吧,而奶奶的那些花,也终于是完完全全地枯败了吧。
  还有三天就是又一个农历新年了,粗略地算算,奶奶离开我也已经有三年了,今天看见这盆君子兰,使我又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故事。我问老板:“这盆君子兰的花期有多长?”老板看他那盆不菲的君子兰有人问津,堆笑着告诉我:“买回去在家里养,一直都开花的。”我心想:“怎么可能有常开不败的花啊。”
  是啊,怎么会有常开不败的花啊。花开的时候,悉心照料;花落的时候,耐心等待;花行将枯谢了,努力挽留;倘若花真的枯败了,生命是强留不下的,有时候,庄严的目送一个生命有尊严地离开,其实和努力挽留一样,同样是对生命的珍視。毕竟,生命荣枯自有时,花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其他文献
四月五日,正是清明。本当回乡祭祖,却因琐事缠身,不得成行。祖父仙逝已二年有余,吾不能亲为点灯送亮,实感悲切。  先祖父杜氏,名定,方字辈。吾家祖上世代习武,传至祖父则改为从文。祖父自幼博学强记,才思捷敏。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观者言其妙。兼习西文,通晓俄英双语,日法德三国语皆有所及,可谓知多矣。  及至弱冠,会国试,蒙乡之高第,中同济大学。有司以其祖乃乡间地主,叔父为国军校官,不准。后祖
期刊
研究背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介于细胞与病毒之间,无细胞壁的一类原核细胞型生物,是引起儿童气管炎、支气管炎、原发性不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也是引起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是陶渊明从自然山水中感悟到的纯真之情;“民以太守之乐为乐,太守以民之乐为乐”,这是欧阳修从与民同乐中感悟到的亲民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从古今变迁中感悟到的大爱之情。而现在,我们不只需要追逐利益和效率的“金钱社会”,更需要人人和谐,充满情感温度的“人文社会”。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高尚的情怀需要每个人先具备谦卑的善心和寬广的胸
期刊
献给上海路7号礼贤书院旧址——118年历史的青岛九中老校区。  ——题记  青岛九中里有一条挺出名的路,叫院士路。它是礼贤人的荣耀,是礼贤人的梦想启航之地;8尊院士的等身铜像,闪耀着九中校训“见贤思齐”的光芒。  其实它就是一条特别长的石坡路,背着沉重的书包爬起来格外费力。它是我们所有“礼贤人”上学的必经之路,风风雨雨,百年未变,想来早已被莘莘学子的足迹踏得平实了。  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很喜欢它,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