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献给上海路7号礼贤书院旧址——118年历史的青岛九中老校区。
——题记
青岛九中里有一条挺出名的路,叫院士路。它是礼贤人的荣耀,是礼贤人的梦想启航之地;8尊院士的等身铜像,闪耀着九中校训“见贤思齐”的光芒。
其实它就是一条特别长的石坡路,背着沉重的书包爬起来格外费力。它是我们所有“礼贤人”上学的必经之路,风风雨雨,百年未变,想来早已被莘莘学子的足迹踏得平实了。
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很喜欢它,尽管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繁枝茂叶的盛夏,我会走。路边有流水潺潺的池塘,看红鲤往来翕忽,看绣球花默默怒放,着实令人感到惊艳。阳光洋洋洒洒地拢在路旁的院士雕像之上,映出些许斑驳的影子。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还未消失,我怀着崇敬的心仰望八位前辈,在心中悄悄定下目标,定要成为如此德高望重之人。“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像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院士路上背课文、听英语,热烈而沸腾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想要往前冲。操场上时而传来篮球赛的喧闹,隐约透出少年身上特有的汗水气息,那是年轻的味道。
层林尽染的深秋,我会走。听细雨缠缠绵绵,在看似萧索的时光里辗转于耳畔,看灰白石壁上满缀着火红色的爬墙虎摇颤入眼帘。校内流传着一句很久远的话,“礼贤的爬墙虎,你只能看三回。”我格外觉得伤感——毕竟于我,就那么一回了。一树一树的银杏叠翠流金又悄然飘落,像是急着去追寻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和我并肩而行的同学阿珠已经迫不及待,把手里的书塞给我,忙不迭掏出手机来感春悲秋,“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和这秋风一样,我相信在这里执着守候了百年的院士路,骨子里也有一种秀逸与飒爽,那是一种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孤傲。我试着去追寻,因此对这路的倾心也渐渐更多了几分。
天凝地闭的寒冬,我会走。岁暮天寒,偶尔来一场使人欢呼雀跃的大雪纷飞。绝大多数人已经被被窝的诱惑和冬天特有的倦意所打败了,剩下来的寥寥无几。天刚蒙蒙亮,我还是拎着热气腾腾的煎饼与豆浆,夹着些参考书与试卷,踏着缓慢却坚定的脚步,透过清晨的薄雾,撑开惺忪的双眼走进教室,由此开始一天的奋斗。
因为迁校,我没有福分看到柳亸莺娇的暖春时的它。但我也曾无数次地幻想——青树翠蔓蒙络摇坠,“树梢尖尖的小芽儿那极嫩的黄绿色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还有旁边丁香楼前的小石碑——“交柯柔枝,串紫玉缀;六月花香,凝露结桂。楼外丁香,楼里书香。丁香香有时,书香香无尽;丁香书香两芬芳,心中日月长。”空气里肯定还多少混着点儿沁人心脾的青草和泥土的清香……
后来在上海路的诗意生活就这么告一段落。我们搬到了黄岛,多的是欧式建筑与高端设施,少的是一分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院士路已经被改称院士广场,八座雕像仍在,于我却已是截然不同了。但我知道,那个令人每天气喘吁吁的大上坡,不仅会永远留在我的相册里,更印在我的心底,在每一个向上的日子激励我奋勇前行。
之前看过一个学长写的文章,“走完院士路之日,便是你蟾宫折桂之时。”我这辈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曾经的院士路了,可渐渐地我也和其他人一样,慢慢地被飞逝的时间推向了青葱高中岁月的终点——高考。
去年阿珠在给我的生日祝福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远方有光,道阻且长,愿你初心莫忘。”我们都是行走在路上的青年,期待著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理想宏大,眼窝却浅显。所以只好用决心点燃凌晨的台灯,用笔尖划破漫漫长夜。从此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我掌灯伴读。等到翻过冰冷无情的雪山,穿过荒无人烟的深林,渡过奔腾不息的江河——它就在那里,我要的诗与远方。明媚而迷人的阳光会让我感谢曾经度过的每一个瞬间。然后,就像所有的夜都要归还给星河,所有的慵慵沉迷与不前,都要归还给过去的我一样,从记忆深处,回到过去,回到梦刚刚开始的地方。
然后,想起那条,早已无人问津的院士路。
我想这时,如果它能知道的话,定会笑得温暖动人。
“一百一十八年了,我一直在你们身后,不离不弃。”
——题记
青岛九中里有一条挺出名的路,叫院士路。它是礼贤人的荣耀,是礼贤人的梦想启航之地;8尊院士的等身铜像,闪耀着九中校训“见贤思齐”的光芒。
其实它就是一条特别长的石坡路,背着沉重的书包爬起来格外费力。它是我们所有“礼贤人”上学的必经之路,风风雨雨,百年未变,想来早已被莘莘学子的足迹踏得平实了。
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很喜欢它,尽管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繁枝茂叶的盛夏,我会走。路边有流水潺潺的池塘,看红鲤往来翕忽,看绣球花默默怒放,着实令人感到惊艳。阳光洋洋洒洒地拢在路旁的院士雕像之上,映出些许斑驳的影子。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还未消失,我怀着崇敬的心仰望八位前辈,在心中悄悄定下目标,定要成为如此德高望重之人。“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像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院士路上背课文、听英语,热烈而沸腾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想要往前冲。操场上时而传来篮球赛的喧闹,隐约透出少年身上特有的汗水气息,那是年轻的味道。
层林尽染的深秋,我会走。听细雨缠缠绵绵,在看似萧索的时光里辗转于耳畔,看灰白石壁上满缀着火红色的爬墙虎摇颤入眼帘。校内流传着一句很久远的话,“礼贤的爬墙虎,你只能看三回。”我格外觉得伤感——毕竟于我,就那么一回了。一树一树的银杏叠翠流金又悄然飘落,像是急着去追寻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和我并肩而行的同学阿珠已经迫不及待,把手里的书塞给我,忙不迭掏出手机来感春悲秋,“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和这秋风一样,我相信在这里执着守候了百年的院士路,骨子里也有一种秀逸与飒爽,那是一种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孤傲。我试着去追寻,因此对这路的倾心也渐渐更多了几分。
天凝地闭的寒冬,我会走。岁暮天寒,偶尔来一场使人欢呼雀跃的大雪纷飞。绝大多数人已经被被窝的诱惑和冬天特有的倦意所打败了,剩下来的寥寥无几。天刚蒙蒙亮,我还是拎着热气腾腾的煎饼与豆浆,夹着些参考书与试卷,踏着缓慢却坚定的脚步,透过清晨的薄雾,撑开惺忪的双眼走进教室,由此开始一天的奋斗。
因为迁校,我没有福分看到柳亸莺娇的暖春时的它。但我也曾无数次地幻想——青树翠蔓蒙络摇坠,“树梢尖尖的小芽儿那极嫩的黄绿色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还有旁边丁香楼前的小石碑——“交柯柔枝,串紫玉缀;六月花香,凝露结桂。楼外丁香,楼里书香。丁香香有时,书香香无尽;丁香书香两芬芳,心中日月长。”空气里肯定还多少混着点儿沁人心脾的青草和泥土的清香……
后来在上海路的诗意生活就这么告一段落。我们搬到了黄岛,多的是欧式建筑与高端设施,少的是一分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院士路已经被改称院士广场,八座雕像仍在,于我却已是截然不同了。但我知道,那个令人每天气喘吁吁的大上坡,不仅会永远留在我的相册里,更印在我的心底,在每一个向上的日子激励我奋勇前行。
之前看过一个学长写的文章,“走完院士路之日,便是你蟾宫折桂之时。”我这辈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曾经的院士路了,可渐渐地我也和其他人一样,慢慢地被飞逝的时间推向了青葱高中岁月的终点——高考。
去年阿珠在给我的生日祝福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远方有光,道阻且长,愿你初心莫忘。”我们都是行走在路上的青年,期待著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理想宏大,眼窝却浅显。所以只好用决心点燃凌晨的台灯,用笔尖划破漫漫长夜。从此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我掌灯伴读。等到翻过冰冷无情的雪山,穿过荒无人烟的深林,渡过奔腾不息的江河——它就在那里,我要的诗与远方。明媚而迷人的阳光会让我感谢曾经度过的每一个瞬间。然后,就像所有的夜都要归还给星河,所有的慵慵沉迷与不前,都要归还给过去的我一样,从记忆深处,回到过去,回到梦刚刚开始的地方。
然后,想起那条,早已无人问津的院士路。
我想这时,如果它能知道的话,定会笑得温暖动人。
“一百一十八年了,我一直在你们身后,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