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陌生感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然有一天,我怀念起初看石头时的生涩。那时当然是无知的,会犯低级错误。但也直觉敏锐,一些至今自珍的私藏,也是那时的收获。
  后来就熟了,越来越熟。熟到一块石头瞟一眼就知道是怎么个路数,该用哪种思路,往哪个方向上看。熟成了老资格。
  熟当然是对的,也是人人想要的水平。熟悉了石理石性,石种特色,明白珍稀贵贱,看石头有谱了,越来越知道好的标准。自己游刃有余,在别人眼里也成了“有经验”的老师。
  永远让自己处在“熟”的状态,是一种舒服的状态,却不是一种好的状态。赏石不是个纯技术活,卖油翁的“唯手熟耳”,是不完全适用的。你越来越习惯于一种或几种模式,这是可怕的,看似驾轻就熟的时候,也可能就不自觉地陷入了套路。“某某石种容易出风景(人物)”或“这种石头出不了什么东西”……熟悉带来的惯性思维,可能会让你错失很多意外之喜。
  图中这种石头在长江石中不像墨画、油画那么有特色,石上寥寥的几抹线条,也很容易让人看一眼就随手抛到一边——如果那样,你就永远无法看到石上那张神秘美丽的脸,如同从深海中缓缓升起,长发飘荡,长睫含情。
  熟悉是对规律的掌握,但也往往沦为对“规则”毫无抗拒的认同。而艺术从来是在打破规矩的过程中创造的,何况石头从不会按人的思维生长,会超越所有天才的想象。一旦沉溺和陶醉于我们自以为的对石头的熟悉,可能就是远离石头的开始。
  更可怕的是心态,如果熟到对石头失去了新鲜感和探索之心,熟到“熟不拘礼”,技巧的娴熟,就会带上“痞气”。
  然而,熟在某种程度上,还能通过勤奋获取。熟悉之后要重新找到陌生感,却难上加难。就好比运动员的“上难度”,难度上不去,是不可能有顶尖的成绩的。艺术家追求的突破自己,其实就是给自己上难度,找回驾轻就熟之后的陌生感,然后,挑战它。这太难了。看石头的无数重境界,就在这难上加难。
其他文献
1: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女娲的姑娘,她发现天破了一个洞,就找石头去补。  2:石头不够了,她一路找石头找到柳州,柳州奇石市场一下火起来了。  3:天补好以后,石头没以前好卖了,石友们都眼巴巴地在问,老天这是怎么啦?  4:女娲姑娘给石友们下了一道秘旨:石在火不熄,天正地不移,磊石能见我,一石一天机。
期刊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没有绝对的标准,石头也这样。  前文说过,石头是文人玩起来的。文人石是主流,不再赘言。  或问:何谓文人石?文人石标准何在?石之哈姆雷特何啻千万,今姑妄说之。万变不离其宗:一曰古,一曰雅。  何谓古?古者,故也,凡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语出段玉裁)。事物本来的样子,最初的面目,那就是古,就是自然。上古三代不知有法,而法在其中。上古人功利心淡泊,心思纯净,忘我,因
期刊
《素园石谱》,作于万历年间,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篇幅最宏的一部雅石专著。图文并茂,收雅石画作二百余幅。  《云林石谱》,是第一部石谱,只有字,没有图。《素园》有很多篇幅,直接间接引用了《云林》。所以今天谈赏石风格的变化, 《素园》更直观更有代表性。  《素园》通览下来,卧石十居七八,立峰少。山形具象,诸峰罗列如排算子,一览无余,久睹生厌。过目不忘者,寥寥几枚而已。  《十竹斋书画谱》,是国家图书馆
期刊
花莲的打磨师傅胡文弘,十几年前从事板模业,当时对石头一点兴趣都没有。曾经看到哥哥在玩赏石头,嘲笑他是神经病,称石头有什么好玩的。施工休息时,哥哥常带他去河床上的西瓜田里找石头,看到外皮黑又毫不起眼的石头,哥哥就会叫他用锤子敲破外皮,发现有些里面竟然是粉红色的,好神奇!  捡石这么有趣,石头这么不可思议。胡文弘才惊觉外表丑陋的石头内心却拥有如此艳丽的色彩,还能换来收入。  有一次捡到一颗重约5.6公
期刊
昌吉古称庭州,公元702年唐朝于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1954年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州,取“昌盛吉祥”之意。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自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素有“门牌要冲、黄金通衢”的美誉。  昌吉鲜少在石界露面,那么请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优越的地理位置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下辖行政区之一。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邻哈密地
期刊
一个石种(玉种)的崛起需要经过几年甚或十几二十年的努力,而它的毁灭也许只需一两年。金丝玉,这个继黄龙玉之后又一个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石英岩玉种,正经受着造假带来的负面影响。  造假“瞄”上金丝玉  年初疆外石友告诉笔者,疆内某展会上“假金丝玉”很让人寒心,有的假可以一眼看出来,有的假根本防不胜防,真是不敢入手金丝玉。所以,在不久之后的新疆观赏石协会年会上,北屯市额河玉奇石协会把“金丝玉造假”在大会上
期刊
花莲的透光石画已于花莲石艺界流行数年,将“水蓝”、“哈雷”质地的龙云石或带玻璃的水石切成零点几公分的薄片,再使光自石片后透出,让背光石面变成颇具艺术欣赏性的图像。较之玫瑰石画面,透光石画气象迥然不同,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与其相似的石种,诚具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及稀有性,可以说是花莲的另一种宝贝。  现在流行的透光石画主要是一种原来作为庭园造景的观赏风景石,在无意问被切割成薄片,本来是做大理石画般的石片画
期刊
眉山赏石文化发展及石种简介万志刚  眉山,古称眉州,“介岷峨之间,聚江山秀气矣”,佳居北纬30度,物产丰富,钟灵毓秀,是个有文化、有意境的重地。眉山建州郡始于南齐三年,1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占人杰得地灵,文化鼎盛,名人辈出,有蜀人始祖蚕从氏,有中华第一寿星彭祖,有中华第一孝李密,有名满天下的“三苏”父子,有抗金名相虞允文,等等,不一而足。观赏石是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在眉山
期刊
是该澄清一些观念的时候了。  当代赏石终于走到需要严肃思考的时刻。这一点,我们许多人都意识到了。  纵然我们现在还无从或无力立即为当代赏石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执着者的一些局部、片段的深入探索,勇敢反思和真诚争论,已开始厘清赏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混乱概念,为今后铺路。这在当下是最扎实和可贵的工作。  赵德奇先生在文中批评了对赏石主题的牵强附会和过度解读,鲜明地提出“一方观赏石是否能成为艺术品
期刊
爱马料前  熊大哥(心疼):哎呀!我的石头怎么在地上放着呢。  金大姐(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是些啥玩意儿,告你啊,赶紧收拾好,别丢了找我来要。我可提醒你啦!  惊得熊哥赶紧把石头都规规矩矩放起来,就怕金大姐给扔了。  爱马料后  金大姐(惊喜):咦!这石头真有意思,好玩!  金大姐(痴迷):你看这纹路、这透光度、这俏色、这乌鸦皮……  今天轮到给这箱石头上油了,给我搬一下。  别瞎动我的石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