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对上了眼儿……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3396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马料前
  熊大哥(心疼):哎呀!我的石头怎么在地上放着呢。
  金大姐(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是些啥玩意儿,告你啊,赶紧收拾好,别丢了找我来要。我可提醒你啦!
  惊得熊哥赶紧把石头都规规矩矩放起来,就怕金大姐给扔了。
  爱马料后
  金大姐(惊喜):咦!这石头真有意思,好玩!
  金大姐(痴迷):你看这纹路、这透光度、这俏色、这乌鸦皮……
  今天轮到给这箱石头上油了,给我搬一下。
  别瞎动我的石头,我都整好了,你一乱动,都找不着了。以后不许动了!
  我在微信上开店卖马料了,今天头一天,赚了五万多呢。
  我准备从单位退下来,开个实体店卖马料,说干就干,春节一过就装修。金大姐迷上了马料,照石头、洗石头、整石头、卖石头……乐此不疲。
  熊大哥:奇了怪了,以前你那么讨厌石头,这回怎么对马料这么喜欢呀?
  金大姐:我这个人呀,嘴笨,就得找个会说话的石头,像马料这样的!
  熊大哥:别说,还真有哲理。
  熊大哥乐了,玩石头自由了,石头有人整理了,家庭也和谐了,老婆的退休生活也多姿多彩了。
其他文献
窦力,中国观赏石协筌会员、汉中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宁强县观赏石协会会长。藏石始于一九九三年,数量过千方,主玩嘉陵彩及汉江画面石,出版个人赏石专集二部。爱绘画,于石上山水悟得真谛,得灵感无限。  练笔数载,总感画艺未进,不过山水树石组合而己,久观少灵气,惆怅。近两年得有机会拣拾褒河浅绛彩,多有收获。且风景题材为汉中石友所重,争相收藏。闲来细端详,期望有所发现并益于作画。黑白赭,十分简炼的用色,却幻化
期刊
1: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女娲的姑娘,她发现天破了一个洞,就找石头去补。  2:石头不够了,她一路找石头找到柳州,柳州奇石市场一下火起来了。  3:天补好以后,石头没以前好卖了,石友们都眼巴巴地在问,老天这是怎么啦?  4:女娲姑娘给石友们下了一道秘旨:石在火不熄,天正地不移,磊石能见我,一石一天机。
期刊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没有绝对的标准,石头也这样。  前文说过,石头是文人玩起来的。文人石是主流,不再赘言。  或问:何谓文人石?文人石标准何在?石之哈姆雷特何啻千万,今姑妄说之。万变不离其宗:一曰古,一曰雅。  何谓古?古者,故也,凡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语出段玉裁)。事物本来的样子,最初的面目,那就是古,就是自然。上古三代不知有法,而法在其中。上古人功利心淡泊,心思纯净,忘我,因
期刊
《素园石谱》,作于万历年间,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篇幅最宏的一部雅石专著。图文并茂,收雅石画作二百余幅。  《云林石谱》,是第一部石谱,只有字,没有图。《素园》有很多篇幅,直接间接引用了《云林》。所以今天谈赏石风格的变化, 《素园》更直观更有代表性。  《素园》通览下来,卧石十居七八,立峰少。山形具象,诸峰罗列如排算子,一览无余,久睹生厌。过目不忘者,寥寥几枚而已。  《十竹斋书画谱》,是国家图书馆
期刊
花莲的打磨师傅胡文弘,十几年前从事板模业,当时对石头一点兴趣都没有。曾经看到哥哥在玩赏石头,嘲笑他是神经病,称石头有什么好玩的。施工休息时,哥哥常带他去河床上的西瓜田里找石头,看到外皮黑又毫不起眼的石头,哥哥就会叫他用锤子敲破外皮,发现有些里面竟然是粉红色的,好神奇!  捡石这么有趣,石头这么不可思议。胡文弘才惊觉外表丑陋的石头内心却拥有如此艳丽的色彩,还能换来收入。  有一次捡到一颗重约5.6公
期刊
昌吉古称庭州,公元702年唐朝于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1954年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州,取“昌盛吉祥”之意。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自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素有“门牌要冲、黄金通衢”的美誉。  昌吉鲜少在石界露面,那么请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优越的地理位置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下辖行政区之一。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邻哈密地
期刊
一个石种(玉种)的崛起需要经过几年甚或十几二十年的努力,而它的毁灭也许只需一两年。金丝玉,这个继黄龙玉之后又一个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石英岩玉种,正经受着造假带来的负面影响。  造假“瞄”上金丝玉  年初疆外石友告诉笔者,疆内某展会上“假金丝玉”很让人寒心,有的假可以一眼看出来,有的假根本防不胜防,真是不敢入手金丝玉。所以,在不久之后的新疆观赏石协会年会上,北屯市额河玉奇石协会把“金丝玉造假”在大会上
期刊
花莲的透光石画已于花莲石艺界流行数年,将“水蓝”、“哈雷”质地的龙云石或带玻璃的水石切成零点几公分的薄片,再使光自石片后透出,让背光石面变成颇具艺术欣赏性的图像。较之玫瑰石画面,透光石画气象迥然不同,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与其相似的石种,诚具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及稀有性,可以说是花莲的另一种宝贝。  现在流行的透光石画主要是一种原来作为庭园造景的观赏风景石,在无意问被切割成薄片,本来是做大理石画般的石片画
期刊
眉山赏石文化发展及石种简介万志刚  眉山,古称眉州,“介岷峨之间,聚江山秀气矣”,佳居北纬30度,物产丰富,钟灵毓秀,是个有文化、有意境的重地。眉山建州郡始于南齐三年,1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占人杰得地灵,文化鼎盛,名人辈出,有蜀人始祖蚕从氏,有中华第一寿星彭祖,有中华第一孝李密,有名满天下的“三苏”父子,有抗金名相虞允文,等等,不一而足。观赏石是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在眉山
期刊
是该澄清一些观念的时候了。  当代赏石终于走到需要严肃思考的时刻。这一点,我们许多人都意识到了。  纵然我们现在还无从或无力立即为当代赏石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执着者的一些局部、片段的深入探索,勇敢反思和真诚争论,已开始厘清赏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混乱概念,为今后铺路。这在当下是最扎实和可贵的工作。  赵德奇先生在文中批评了对赏石主题的牵强附会和过度解读,鲜明地提出“一方观赏石是否能成为艺术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