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莲透光石画的赏析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莲的透光石画已于花莲石艺界流行数年,将“水蓝”、“哈雷”质地的龙云石或带玻璃的水石切成零点几公分的薄片,再使光自石片后透出,让背光石面变成颇具艺术欣赏性的图像。较之玫瑰石画面,透光石画气象迥然不同,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与其相似的石种,诚具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及稀有性,可以说是花莲的另一种宝贝。
  现在流行的透光石画主要是一种原来作为庭园造景的观赏风景石,在无意问被切割成薄片,本来是做大理石画般的石片画,欣赏其如中国山水画的景致,或偶尔做桌面、石材之用。但偶然发现其在阳光下可透射自然光,石片内容浑然成景,与未透光前相比,气韵大异,更复意境,至为稀奇。据闻,二十余年前,即有石友尝试制作,惜或因当时的器材与设备不如今日,未能流行,直至这几年才开始风行。众所周知,玉石、玛瑙及琉璃、水晶皆会透光。玉石颇为珍贵,且为大众喜欢之物,至于玻璃、琉璃、彩绘,除非成为艺术品,否则,又属稀松平常之物,或至多被制成工艺观赏品。除非名家之琉璃作品,可以成为昂贵的艺术收藏品,其余则另当别论矣。
  上述花莲产出的可透光成景石画,因未达到玉化程度,本亦属平常之物,然石中含有硅元素,在未经人为加工着色仅有光透射下,竞得以呈现如大自然景色般美丽的图像,亦不逊色于画家的创作。因石片有些许厚度,且石面各处透光不同所呈现立体的效果,更是画家笔墨难以表现的。
  静观此大自然之偶然创作,复经过人类无意之切割发现,并经光线之透射,才显出似人为创作之自然石画,可以说是人与石的偶发结合,成就透光石画之绝佳美景,实属稀奇。
  个人在乍见光画所呈现的彩色泼墨山水或抽象艺术时,赞叹美石天成。至于一般未曾见过之人,皆在欣赏后啧啧称奇,不敢相信竟然是石头。曾有古董艺术品收藏家,虽然搜藏世界奇珍,然因未曾见过如此稀罕的透光石画,在观赏完时,直赞叹说,住在花莲的石友是最幸福的。
  花莲可以透光的石种有玉化玫瑰石、丰田玉及富含石英的风景石、溪石(如龙云石、水墨石),而本文探讨的透光石画主要是龙云石切割而成的石片画,个人曾将本文所探讨的透光风景石画,取名为花莲翠琉璃光石画,以其表面呈现翡翠色泽,并有琉璃质感、可透光为之名。
  世上可透光之石头为数不少,然透光后变异形成奇特美景者,如龙云石片画,却至为罕见。依个人观察,花莲翠琉璃光透光石片画,约略可归纳成下述类型:
  一、石片本身表面即富有景色,可透光,装置灯光后,借原始之景,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可称为神品。
  二、裸石片无景致,但透光下,美景浑然天成,可称为逸品或妙品。
  三、石片本身无景致,透光后,构不成完整之美丽景物,仅具色泽表现,可称为“艺品”。
  四、如果石片本身有美丽景致,但不透光,或仅透些许光,但光影未对石的意境加分,亦可珍藏,此时的重点不在石片之透光,而在于其表现的景象。
  五、当然,大多数透光石或许具有透明色泽,未必成景,本无观赏价值,但若以卡纸形现台湾或其他形象,作为夜灯工艺品之用,仍有价值。
  上述石片一般厚度5至8mm,在大自然百万甚至千万年其他元素的浸润沁色下,石片即具有多种色层,再有白光自石片后透射而出,因石之厚度不同而形成颜色之浓淡、轻重,图案之渐层变幻与立体美感,另配以不可透光或透光不佳的绿泥或大理石质,也因夹杂互异石种所造成的透与不透,外以石片具有之厚度,让我们在视觉上形成一种光影远近距离变化之立体感,为人工画作难以呈现者。
  进而言之,透光石画本应是全石片透光,若果真如此,亦只能欣赏光线透射后之纹理。若仅得呈现石之表面形象,那即使透光与不透光混搭时,纹理变化亦不大。基于个人收藏本种石片多年之经验,如不能全透,也会因透与不透之参差形成光影层次之交织美感,这也是此种石片最美、最具特色之处。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开灯前后的图像色彩有天壤之别。
  通常我向观赏者解说翠琉璃透光石画之赏析时,喜欢让观赏者立于石片前,先观察裸片之景,再请他们闭上眼睛,待我数到三,打开石画灯光并请大家把眼睛张开,在初看过平淡无奇的裸石片后,瞬问又出现一幅不可思议的美丽画面,观赏者无不赞叹这似魔术般的奇妙变幻,继而询问为何会有如此表现?是怎样的石质?颜色是否是天然的?当他们了解了是自然形成,只是在石片后加上灯光而已,都会惊叹不已。
  会透光的石种甚多,但得以形成山水景色,类本种透光石种者,可谓绝无仅有,我暂把它取名为花莲翠琉璃光石画。惟因三栈水墨石产出的石片有些亦具透光性,只是欠缺翡翠色,因此花莲石友认为,透光石画统称为翠琉璃光石画无法涵盖之,可另称透光的石画之为“花莲透光石画艺术”,并此说明。
其他文献
石友说,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这里,留下了无数期望、喜悦、失落、惊喜和绵绵无绝期的牵挂。  这里,是大漠戈壁,是河流浅滩,是青山荒岭……  这里,就是产石头的地方。  大湾石:船上的故事  这是一个叫城车厢的地方,这里的石头都被称为大湾石,因此,“城厢”并不被外人所知。直到看到这一组船上的照片,才发觉,这里一定有故事。于是,向图片的提供者大旺邀稿,请他写写这船、这人、这石。谁知,三天后,他发来一
期刊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满目的大牌珍品中,“哈尼梯田”是内敛的,如同餍足了大鱼大肉,就再看不到其他菜品的精致典雅了。后来又有多本赏石藏品集收录了“哈尼梯田”,它的面目更清晰了。及至这次在《名石记》遇到,细细打量、慢慢品咂,它才似从固有的面具中走出来,俏丽动人,掠起一抹惊艳。深悔未能早知,又欣喜没有再错过。  关于“哈尼梯田”的流转从过程上来看很简单,大化的覃庆元在他出水伊始即已拿下;十三年后柳州的黄时战
期刊
石种:田黄章料  尺寸: 34×26cm(架)  红宝石一组
期刊
窦力,中国观赏石协筌会员、汉中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宁强县观赏石协会会长。藏石始于一九九三年,数量过千方,主玩嘉陵彩及汉江画面石,出版个人赏石专集二部。爱绘画,于石上山水悟得真谛,得灵感无限。  练笔数载,总感画艺未进,不过山水树石组合而己,久观少灵气,惆怅。近两年得有机会拣拾褒河浅绛彩,多有收获。且风景题材为汉中石友所重,争相收藏。闲来细端详,期望有所发现并益于作画。黑白赭,十分简炼的用色,却幻化
期刊
1: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女娲的姑娘,她发现天破了一个洞,就找石头去补。  2:石头不够了,她一路找石头找到柳州,柳州奇石市场一下火起来了。  3:天补好以后,石头没以前好卖了,石友们都眼巴巴地在问,老天这是怎么啦?  4:女娲姑娘给石友们下了一道秘旨:石在火不熄,天正地不移,磊石能见我,一石一天机。
期刊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没有绝对的标准,石头也这样。  前文说过,石头是文人玩起来的。文人石是主流,不再赘言。  或问:何谓文人石?文人石标准何在?石之哈姆雷特何啻千万,今姑妄说之。万变不离其宗:一曰古,一曰雅。  何谓古?古者,故也,凡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语出段玉裁)。事物本来的样子,最初的面目,那就是古,就是自然。上古三代不知有法,而法在其中。上古人功利心淡泊,心思纯净,忘我,因
期刊
《素园石谱》,作于万历年间,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篇幅最宏的一部雅石专著。图文并茂,收雅石画作二百余幅。  《云林石谱》,是第一部石谱,只有字,没有图。《素园》有很多篇幅,直接间接引用了《云林》。所以今天谈赏石风格的变化, 《素园》更直观更有代表性。  《素园》通览下来,卧石十居七八,立峰少。山形具象,诸峰罗列如排算子,一览无余,久睹生厌。过目不忘者,寥寥几枚而已。  《十竹斋书画谱》,是国家图书馆
期刊
花莲的打磨师傅胡文弘,十几年前从事板模业,当时对石头一点兴趣都没有。曾经看到哥哥在玩赏石头,嘲笑他是神经病,称石头有什么好玩的。施工休息时,哥哥常带他去河床上的西瓜田里找石头,看到外皮黑又毫不起眼的石头,哥哥就会叫他用锤子敲破外皮,发现有些里面竟然是粉红色的,好神奇!  捡石这么有趣,石头这么不可思议。胡文弘才惊觉外表丑陋的石头内心却拥有如此艳丽的色彩,还能换来收入。  有一次捡到一颗重约5.6公
期刊
昌吉古称庭州,公元702年唐朝于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1954年成立昌吉回族自治州,取“昌盛吉祥”之意。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自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素有“门牌要冲、黄金通衢”的美誉。  昌吉鲜少在石界露面,那么请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吧!  优越的地理位置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下辖行政区之一。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邻哈密地
期刊
一个石种(玉种)的崛起需要经过几年甚或十几二十年的努力,而它的毁灭也许只需一两年。金丝玉,这个继黄龙玉之后又一个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石英岩玉种,正经受着造假带来的负面影响。  造假“瞄”上金丝玉  年初疆外石友告诉笔者,疆内某展会上“假金丝玉”很让人寒心,有的假可以一眼看出来,有的假根本防不胜防,真是不敢入手金丝玉。所以,在不久之后的新疆观赏石协会年会上,北屯市额河玉奇石协会把“金丝玉造假”在大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