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尽头是“绿洲”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大漠戈壁,便彻底体会了“天空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百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景象。
  从酒泉市到东风泉边防连,500多公里,我们走了七八个小时。当我的五脏六腑被颠得上下错位时,我的大脑也变得有些短路。“没有水只有风,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从1962年到2012年,整整50年,一支连队像钢钉一样牢牢铆在29.77公里的边境线上,铸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边关。”突然,我怎么也无法理清这两句话如何产生了关联。直到我走进了东风泉边防连,才深切地体会到,从一把铁锹一口锅、一把炒面一峰驼,硬是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中扎下根,这里的官兵付出了多少。
  走进连队荣誉室,面对49面锦旗、奖牌,我看到了这里的官兵50年不变的忠诚和创新发展的奋斗。他们种下红柳沙枣树、种出绿色蔬菜,给荒漠点缀上生命的颜色。我看到一张张被太阳晒得黝黑、被风吹得发皱的脸庞上,漾着的清澈明媚的笑容,是那么富有朝气,那么青春阳光。顿时,我在东风泉边防连的所有印象碎片迅速整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片绿洲。
  印象碎片1:夹在山窝里的一抹绿
  夹在两山之间的营院,让初来戈壁的我记忆深刻。
  一座集学习、生活、训练为一体的四合院式砖混营房,功能齐全、生活设施完善,营院门前绿油油的小菜地,几乎让我忘了此刻正身处荒漠。
  “这是连队第五代营房。”连长王圣田介绍说。王圣田是连队土生土长的干部,当兵就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不是没有机会调走,而是真的舍不得。”听着王圣田讲述营房的变迁史,我懂得了他内心深处的那分不舍。
  2007年,第五代新营房动工。建新营房需要开山劈石拓宽地基。为节省营建经费,连队官兵自己组成爆破组。4名官兵每天把绳索拴在腰间,带着15公斤重的空气压缩机,从山顶吊到半山腰悬空打炮眼。1个多月过去,他们硬生生将山体向左右各拓宽12米。
  为了改善环境,让官兵看到绿色植物,那年,官兵们挖沟换土,从山下挑选了100棵抗旱耐寒的红柳和沙枣树苗。然而,与战士们的精心付出形成对比的却是一棵棵树苗慢慢发黄,直至枯死。经过一茬茬官兵的努力,今天终于有200多棵树扎根在了荒漠。
  听着王圣田的讲述,漫步新营房,看着宿舍、食堂、卫生间、多功能教室一应俱全,虽然这些对于我司空见惯,但对于这里的官兵却意义非凡。
  印象碎片2:“信息孤岛”的信息化
  一路走来,直到东风泉边防连,手机是没有信号的。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里一定也是“信息盲区”。然而,走进连队远程可视监控室,看着担负执勤的四班战士王垒垒熟练地操作电脑,4个大屏幕显示器不时滚动闪现出边境情况,数十公里的界标点位尽收眼底。我心中不禁惊奇。
  陪同采访的酒泉军分区政委张太岁介绍,过去连队受地理环境制约,一直是“信息孤岛”,如今连队信息化“平台”建起来了,网络终端连到了哨所。用酒泉军分区司令员杨焕林的话说:“现在只要通过遥控定位、微波传输、远程接收等程序,短短几分钟,就可全方位把边防一线‘视察’一遍,就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任何移动目标都可以通过红外探测发现、锁定、识别和跟踪。”
  在连队,我还欣喜地看到网络学习室里,官兵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连通了军网,战士们可以随时浏览信息。
  印象碎片3:“飘”在戈壁滩
  在戈壁滩上有个军营俚语叫“飘大厢”,意思是坐在巡逻车上,车跑起来颠得屁股几乎不着座。当然,“飘”还有一层含义,一辆车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跑,车上的人心里都没着没落的,要是遇上恶劣天气或是车坏在路上,那可是件揪心的事。当然,能够“飘”对于边防战士来说,已经算是一件幸福的事了。在巡逻车配发之前,巡逻几乎是徒步,也因此,每次巡逻几乎都需要在外宿营。
  说起“飘”的感觉,指导员张贤明深有感触。2010年初的一天,他带领5名战士在零下37摄氏度的严寒中全线巡逻。当车行进至491号界碑附近时,因坡陡路滑,车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徒步行军15公里。途中,风越刮越猛,官兵们只能猫着腰,手拉着手向前移动。由于风实在太大,拉起的队形,不断被吹散。几经折腾,大家体力消耗很大,便背靠背坐在雪地上休息。没想,坐下不久,他们的裤子就被冻在了地上,费了很大的劲儿才站起身来。
  印象碎片4:戈壁滩的“魔鬼训练”
  在我印象里,边防军人主要就是看守好界标,军事训练差不多就行。然而,王圣田的一句“自然界有禁区,战斗力无禁区”,完全打破了我自以为是的想法。
  这里的老兵经常对新兵说的一句话是:“在我们连,合格不是标准,过硬才算合格。”因此,5公里越野训练,他们除按规定全副武装外,每个人的背囊里还要多装几块石头;轻武器射击,他们要求每个人都是“全天候射手”。
  说起戈壁滩的“魔鬼训练”,连队战士突然都表现的有些兴奋和话多。听过他们的故事,我明白了那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后的自豪与欣喜。2009年3月,东风泉边防连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训练按计划进行。没想,第二天暴风雪铺天盖地而来,不到两个小时,地上的积雪厚达20厘米。当安徽籍新兵裴先富第三次累倒在雪地上时,他绝望地哀求连长:“实在不行了,让我躺一会吧!”王圣田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时看着小裴疲惫不堪的样子,我真心是想让他躺下歇一会儿,但这个时候只要一躺下,就可能再也起不来了。我只能狠下心肠,命令大家:谁也不能躺下,继续前进!”
  印象碎片5:喝水是件大事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里最日常的喝水却成了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也因此,找水成了这里的官兵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找水的故事,从50年前开始,一讲就是50年。
  听指导员张贤明介绍,连队刚组建时,全部生活用水要到几百公里外去拉,断水三五天是家常便饭。那年冬天,时任副连长王治顺主动请缨,去给连队找水源。“找不到水,我就不活着回来!”他留下一份遗书,带上两个战士,便闯进了茫茫戈壁。第七天,当他们爬上一座小山梁,发现不远处有几丛红柳。“有树就有水!”三个人连挖带刨,终于找到了水源。从此,连队就搬迁到这里,命名这眼泉为“东风泉”。连队也因泉得名。   如今,这口“东风泉”虽已干涸,但依然保留。连队在附近又找出了两眼泉,同时配备了净水处理设备。过滤后的水虽然还比不上城市的自来水,但在边防官兵眼里已经算是甘甜的纯净水了。
  印象碎片6:珍贵的日记本
  一到边防连,我就听说连里有本兵龄13年的日记本,经过了四任班长,现在炊事班长凌新明手里。这么重要的日记本怎么在炊事班长手里?面对我的疑惑,战士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连里军事训练最棒的兵,才能当炊事兵哩。”听战士一说,这个凌新明还真不简单:曾是5公里长跑第一名的保持者,曾单兵军事五项比武中取得过个人全能第一。
  凌新明拿出连里的“传家宝”,翻开第一页:“1998年3月13日,晴。今天,我发现新兵马建设吃饭时吃的很少,就吃了一碗米饭,很少动筷子吃菜。饭后我找他聊才知道,小马是回民,今天他无意中发现炊事班做回民菜时不洗用过的炒锅,所以他没办法吃。今天,我要给连首长建议如何搞好少数民族战士的伙食。切记!切记!!”
  凌新明告诉我们,这本《带兵日记》是1999年一班长何稳退伍时留下来的,一代一代传到了他的手里。13年,日记里记载了历任班长的带兵心得,更记录了官兵之间的深深情谊。
  印象碎片7:特殊的战友
  在边防连,有3名特殊的“兵”,它们叫突豹、乖乖和多多。虽然是狗的身份,但它们并不搞特殊,就连饭前一支歌,也是积极高歌。
  午饭时,战士们列队在饭堂前唱歌,三条狗也和往常一样,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歌声一起,便听“汪汪汪”的伴奏声响起;歌声停,叫声停。
  饭间,三条狗一直在饭堂桌间游荡,战士们不时从自己碗里夹出一块肉扔给它们。它们倒也乖巧,不乱跑也不喊叫。虽然从饮食卫生或生活秩序来看,不值得提倡,但是从中我能体会到战士与狗之间的感情。
  走过许多边防哨所,都有这样的特殊战友。渐渐的,我能体会在边防官兵生活中,狗是多么重要的角色。它们和战士们一起出操、站岗、巡逻、嬉闹。在战士眼里,狗既是分享苦乐的伙伴,更是一起坚守哨位的战友,是连队的一员。
  这时,我望着连队门前山坡上,战士们用上万块戈壁石镶嵌的“中国地图”,又想起王圣田的那些话:每当新兵下连的日子,老兵们就带着他们沿着地图上的中国轮廓,来到连队的守防点上告诉新兵:“在东风泉当兵就一件事,睁大眼睛看好祖国交给的这块地盘,不能丢一块石头,少一粒沙子。”
  在这里,官兵们之间,官兵们和狗、“中国地图”、连队菜地,结成的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他们一起抗拒着戈壁滩无边无际的荒凉和沉寂,又一起将荒漠染绿点亮。原来在戈璧尽头,他们才是真正的绿洲。
其他文献
军人开车避险造成损失该如何处理  我开车经过某小学附近时,两个学生突然从路边的胡同里窜到马路上,自顾自撒欢猛跑。我见状急打方向盘,结果车冲上马路牙子,把路边烧烤店堆放的10多箱啤酒撞了个稀里哗啦,车的前保险杠和发动机盖也都撞坏了。作为军人的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这些损失都要我来承担吗? ——某部后勤处于股长  陆律师: 如果你是军人,驾驶的是地方牌照的私家车,那处理方法与非军人无异。《民法通
期刊
2010年7月,我被授为将军,挂上将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我的老领导——我当班长时的政治处主任许维斗。说起许主任,我真的是非常感谢他,在我刚入军营,完全摸不着“门道”的时候,是他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70年,我从石家庄市的一个子弟中学一毕业,便要求参军。我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没想到,征兵体检却成了我从军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我的眼睛是近视,于是我特意花了几天的时间背了视力测试表,这才顺利通过
期刊
当初跑步昏倒的“豆芽菜”,如今负重6公里奔袭纪录保持者,当初实弹射击“打鸭蛋”,如今百步穿杨、一枪制敌……  挫折是把“双刃剑”,能吓倒懦夫,也能让进取者坚强  降巴克珠的家乡是以“一首情歌醉天下”而闻名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2006年底,年满18岁的降巴克珠,带着父老乡亲的重托和对军营生活的向往,来到北国军营。就在降巴克珠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他却连遭挫折: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降巴克珠
期刊
“空军蓝”里走出一群“水兵蓝”。他们是身着空军军装的“水兵”,他们是广空某水上运输大队的官兵,他们用特色文化名片点亮了“水兵”生活。  NO.1 剪贴文化  剪贴,作为整理和积累知识的一种形式,已走入了空军“水兵”的生活,成为船队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他们广泛开展“每日剪报,每月成册”活动,将过期的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文章剪下来,变“废”为宝。  打开厚厚的剪贴本,如同走入水兵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
期刊
在甘青藏乡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格桑花历来被各族人民视为吉祥之花。而那种难得一见的八瓣格桑更被称为“菩萨花”,是吉祥的化身、幸福的使者。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就像盛开在雪域高原的八瓣格桑,驻守高原、扎根高原、建设高原、造福高原、献身高原的躬身实践,唱响了一曲爱民为民的大爱之歌。  助学——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今年5月30日,防空旅政委蒲西一路风尘赶往甘南州合作市南木娄小学。藏族学生们准备了特有的民族歌
期刊
编者按:本文如实记录了一场车祸,也将主人公陈忠杰的回忆详细拆解表述,既提醒大家“生命只有一次”、“驾车需谨慎”的道理,也告诉广大读者救人时需注意的事项。作为一篇车祸救助指南,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把这个悲伤的故事淡忘得再慢一点,当然,遭遇车祸的小清康,希望能恢复得更快些!  2011年12月16日,这一天对小清康的一生而言是那么的灰暗——放学路上,他遭遇了车祸——幸运的是,在厚厚云层的积压挤迫下,还
期刊
7月初,天山南麓,炮声隆隆。战斗射击总评优秀的好成绩再一次毫无悬念地被驻疆某部坦克二营摘取。指挥阵地上,身材健壮、脸庞黝黑的二营营长孙飞,笑得格外灿烂。  2008年初,孙飞由连长被直接任命为该部装甲步兵营营长。恰逢师组织训练尖子比武。一向不甘落后的他,下决心非要打出个“开门红”。为了带动官兵的参赛热情,孙飞拼命训练,坚持每天完成“六个一百”,早晚各一次五公里,睡觉前还来个“小夜餐”。  谁知,天
期刊
老兵曹炳杰,虚岁30,皮肤黝黑、身板精瘦、双目如炬、走路带风。当兵11年,个头不高本领高,一身好武艺,人送绰号——“兵王”。  老曹,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尤其喜欢甄子丹,看到电影里他痛扁恶霸,觉得特别解气,就有了到部队一展才华的愿望。“兵王”起初叫“铁臂阿童木”。起因是他体重128斤,个头不大但全是肌肉。连队楼前那副杠铃,65公斤整,他每天饭前练几遍。“阿童木”因为铁臂名号更响。第二年,手榴弹一出
期刊
【个性写真】  她来自湖南小镇,性格直爽,做事干练,敢于挑战。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她怀揣梦想走入军营,成为了一名英姿飒爽的话务兵。在绿色军营中挥洒青春年华;在三尺机台旁被誉为“信得过的传令兵”;在欢声笑语中,与战友打成一片,共同进步。先后被评为优秀新兵,嘉奖一次,优秀士兵一次。  【魅力评语】  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你一身戎装,勇敢坚毅,工作兢兢业业,承担起一班之长的职责,把朵朵“
期刊
在喜马拉雅山腹、雅鲁藏布江畔,有一块被雪山和原始森林怀抱的“天边牧场”;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深处,有一群不爱红装爱武装的“80后”、“90后”女孩。  作为南伊沟的第一代女戍边人,她们在这里默默守护,静静绽放。她们是西藏边防总队林芝支队南伊边防派出所的官兵。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今年3月10日刚刚组建,是西藏唯一一个全部由“警花”组成的派出所。  车轮下的柏油路面,如同一条窄长闪光的带子,在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