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乡“八瓣格桑”,花开太阳身旁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zhou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甘青藏乡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格桑花历来被各族人民视为吉祥之花。而那种难得一见的八瓣格桑更被称为“菩萨花”,是吉祥的化身、幸福的使者。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就像盛开在雪域高原的八瓣格桑,驻守高原、扎根高原、建设高原、造福高原、献身高原的躬身实践,唱响了一曲爱民为民的大爱之歌。
  助学——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今年5月30日,防空旅政委蒲西一路风尘赶往甘南州合作市南木娄小学。藏族学生们准备了特有的民族歌舞,以迎接解放军叔叔一起庆祝六一。校长田俊在欢迎词中说,感谢解放军帮助南木娄小学援建网络室,“第一次解决了藏区小学不通网络、第一次让藏乡小学用上多媒体、第一次让藏乡小学结束了手摇油印时代、第一次让藏乡小学孩子用上互联网”。这四个“第一次”成为部队援建的标志,述说了军民共建的殷殷盛情。
  时间追溯到2008年6月的一天……
  那天,部队领导在甘南州合作市佐盖曼玛小学走访时,在一间极其简陋的教室里,只见一位女老师和两名学生正跪在地上用手推式油印机复印一套测试题,散发着清香的油墨将师生三人染成了大花脸,课桌上一台陈旧的电脑发出鼓风机般的呼呼声。
  “怎么不用激光复印机?”
  “别说激光复印机,学校仅有的一台二手电脑也是三天两头出毛病。要是真有一台好电脑,怎么也不会是现在这样子。”看着满手黑墨的师生,闻讯赶来的校长王佩民一脸无奈地解释道。
  部队领导环顾四周,这是一个距离合作市区有着18公里山路的农牧区村级小学,校园内没有水泥瓷砖垒起的教学楼,青一色的平房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教室里随处可见剥落的墙皮,许多桌椅都破旧得漆色全无。其实,除了佐盖曼玛小学之外,合作市的南木娄小学、勒秀乡小学、加茂贡小学同样都属于贫困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有的藏族老师连电脑从来都没有摸过,一些小学校长为打印材料常年要跑几十里的路,山里长大的孩子大多数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样子。
  看着眼前的一切,领导和在场的部队官兵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回去后,党委一班人针对这一情况召开会议专项研究,从家底费中千方百计挤出30万元,为4所小学买来80余台电脑,配备打印机、电脑桌椅和上网专用摄像头。
  不久,一台台崭新的电脑从都市运到山区,一条条承载信息的网线从课堂连向世界。
  南木娄小学看守校园的藏族老人奔买,看到从没见过电脑的小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用手轻轻摸着电脑,热泪盈眶地说:“以前学校没有啥值钱东西,现在有了这些‘宝贝’疙瘩,我不仅吃住都要待在学校里,而且还要把家里的藏獒拉过来看门。”
  该部和四所藏乡小学举行电脑交接仪式那天,师生们自发穿起民族盛装,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和醇香的青稞酒,高唱着《迎宾》藏歌到学校门口夹道欢迎,以藏族人民最隆重的仪式感谢亲人解放军。
  学校有了电脑,可师生们没几个人会用。旅党委即刻决定从营连抽调4名有计算机操作特长的官兵,义务为4所小学的师生担任辅导员,利用学校教学间隙集中时间办班培训,一点一滴地讲,一个一个地教,让他们尽快掌握电脑技术。
  “解放军帮我们实现了多年的梦想,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加茂贡小学副校长贡保杰说,部队把电脑拉到学校的那天,他高兴地喝醉了。一名爱花的女生跑到草原上采下一束遍地盛开的小黄花,那花名叫苏鲁,藏语意思是希望。他摇摇晃晃地告诉那个采花的小卓玛,“知识就是苏鲁,等你翅膀硬了飞出大山,别忘了资助过你的金珠玛米。”
  如今,这个部队援建的南木娄小学成为兰州军区援建藏乡的“样板工程”,成为部队爱民助民的缩影和见证。
  扶贫——一路八瓣格桑花开
  万朝红,这位80后的藏族战士,入伍6年来,先后五次受到部队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部队官兵称他是忠诚于党的好榜样,家乡父老称他是藏乡人民的好儿子,驻地群众称他是热爱人民的好战士,今年他被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
  历史的镜头在往事间回转。在几年前的一次规模浩大的拉练驻训上,这个旅官兵龙腾虎跃的练兵图成为甘南草原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随着驻训时间的推移,万朝红那颗年轻的心逐渐酸楚起来,他看到了藏族同胞贫穷落后中饱含的渴望,孤独无助里交织的无奈。于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开始了一名藏族士兵爱的突击……
  万朝红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真情大爱编织出最珍贵、最美丽的哈达,献给部队、献给驻地、献给草原。
  ——在驻地乡村,他建议旅里成立“牵手之旅”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排节目巡回演出。
  ——在民族学校,他启动“春蕾”行动,带动战友当起“爱心大使”,给贫困的学童送去书本、助学金。
  ——在草原牧区,他建议部队成立“助民小分队”,手把手向村民传授科技种养技术,把致富法宝送到贫困地区、贫困家庭。
  ……
  爱心在传递,爱的力量同样感染了身边的战友,于是,许多“万朝红”纷纷主动携手助春蕾,开展“爱心接力”、“萤光助花蕾”、“结对助学一加一”等活动,2010年以来,部队团以上干部、营连主官和部分士官资助了16名藏乡贫困失学孩子重返课堂。
  2010年的一天,旅长董普选赴援建的南木娄小学看望师生,当看到学校没有硬化路面,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学生最大的课外活动就是在校园外的草地上做游戏时,在常委会上,他提出给南木娄小学硬化操场的建议,获得常委们一致同意。于是旅里先后投资10万余元,为校园硬化了路面,竖起了不锈钢国旗杆。每逢周一,草原牧区的孩子们,也和城市的同龄人一样,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唱响国歌。
  抗震——托起吉祥的哈达
  受“5·12”汶川8.0级强烈地震影响,隶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受灾严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一时间,昔日祥和美丽的藏乡变成了一片片废墟,成百上千的藏族群众无家可归,安静的白龙江在哭泣……
  2008年5月17日,旅受命奔赴灾区。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经过13个小时夜间机动,又徒步3个小时开赴舟曲县受灾最严重的八愣乡林家山村,与时间赛跑,与余震争锋,冲进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中,争分夺秒救伤员、抢物资、排险情,紧急疏散灾民,成功疏散村民36户,抢运物资800多件、粮食4万多斤,使受灾严重的灾民及时得到安全转移,避免了再次余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在勒地别村救灾时,余震再次袭来。从灾难中侥幸逃生的村民拥抱着受伤的人员,惊恐的眼神里流露着期待救助的神情,夹杂着孩子嘶哑的哭叫声。
  搜救小组立刻进入废墟中进行生命迹象搜寻。撬棍别弯了,锹把折断了,战友们的手套磨烂了,磨出血的手指沾满了污垢,大家完全不顾,依然在废墟中不停地扒挖着。高原的雨,瞬间飘临,豆大的雨点向救灾官兵砸去。部队的最后一件雨衣从一直在发高烧带病坚持指挥的九连连长卢龙斌身上,盖在了受伤的灾民身上。雨更大了,风更猛了,看着一个个受灾群众被安全转移,官兵不约而同地都长舒了一口气,突然,卢连长双腿一软,晕倒在瓦砾堆的泥水中。
  后来,部队完成救灾任务撤回,得知消息的村民相继赶来送行。雪般洁白哈达围绕,家酿青稞美酒相敬,短短的三公里路,官兵们在藏家人的簇拥相送下,竟然走了三个小时。藏族群众说:在最危难的时刻,最先来救我们的还是解放军,我们要把藏族最珍贵的礼物——哈达献给他们!
  事后,该旅三营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高原奔涌甘冽的清泉,沐浴盛开的八瓣格桑。这支部队连续多年向高原出发,用大爱的种子孕育和谐之花,用真情赢取民心,在藏乡的山山水水,树起了拥军爱民、军民一家的新丰碑。
其他文献
“老谯,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提醒,我的麻烦可大了。”接过开发商退回的一万元现金,驻陕某飞行学院石教员对谯成国教员连声道谢。  “西安南郊”、“ 40万元买一套住房”、“送7万元精装修”。看到这些诱人的条件,让一直想购房的石教员心中猛然一动。由于开发商年前就放风要推出配套优惠活动,石教员盯这个地段的房子已有些日子了。为了不错失良机,石教员果断出手,预交了一万元定金。  在签订购房合同前,石教员正好碰
期刊
只为贴近你的温暖  在每年大雪封山期长达8个月的海拔5134米的藏南某雷达站,有许多绝美的爱情故事,听起来令人眩晕,就像子弹在心中飞过——  有一次,副站长浦仕广的妻子来队探亲。而他有任务要上阵地顶班,妻子毫不犹豫地陪他登上了阵地。  有个美丽女孩李明君,河南南阳人,大学生。和报务员朱英结婚后,孔雀雪域飞,万里无徘徊。因连队家属住房有限,官兵们帮这对小夫妻盖了一间小木屋。为让儿子记住降生的木屋,也
期刊
20世纪60年代一个士兵生命的定格,让一位伟人欣然命笔,领袖大气磅礴的7个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犹如一声报春雷,在华夏大地荡起无数温暖与感动。雷锋精神也由此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奔涌延续。  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作为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却从未走远,军营深处依然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是全军青年官兵的精神偶像,“接过雷锋的枪”成为广大官兵的青春誓言。从将军到士兵,从机关到基层,从科研院
期刊
汪莉,全军精神和心理疾病防治中心、南京军区第102医院心理医生,主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精神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被基层官兵亲切地称为“心灵阳光播洒者”。  一位叫“我想不紧张”的网友发帖求助:汪医生,我是一名电子对抗部队的战士,入伍前只要是当众讲话,就会紧张得手发抖、说话结结巴巴。来到部队后虽然有了一些提高,可是每到关键时刻,比如大会发言、实弹演习等重要场合时,我就会紧张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过些日
期刊
连队传家宝  连 队: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三营十连  传家宝:老爷岭小组战士用过的木勺、木盆、木铲、木枕头。  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三营十连,曾被授予“勇于吃苦奉献红旗连”的荣誉称号。多年来,连队党支部始终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传家宝,数十年如一日,涌现出众多英雄群体和先进个人,其中,“老爷岭维护组”被誉为通信兵的一面旗帜。  小组建于1962年4月,地处长白山海拔145
期刊
号角已经吹响,但这不是一次远征。这是一次冲刺,这是一次急行军。  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这支部队以14小时急行145华里的速度穿插三所里,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最快的穿插速度,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报通令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从此这支部队有了“万岁军”的美誉。  今天,冲锋的姿态依旧。作为全军首批改装的陆军机械化集团军,这支王牌部队拥有我军第一支防空兵
期刊
军人开车避险造成损失该如何处理  我开车经过某小学附近时,两个学生突然从路边的胡同里窜到马路上,自顾自撒欢猛跑。我见状急打方向盘,结果车冲上马路牙子,把路边烧烤店堆放的10多箱啤酒撞了个稀里哗啦,车的前保险杠和发动机盖也都撞坏了。作为军人的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这些损失都要我来承担吗? ——某部后勤处于股长  陆律师: 如果你是军人,驾驶的是地方牌照的私家车,那处理方法与非军人无异。《民法通
期刊
2010年7月,我被授为将军,挂上将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我的老领导——我当班长时的政治处主任许维斗。说起许主任,我真的是非常感谢他,在我刚入军营,完全摸不着“门道”的时候,是他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70年,我从石家庄市的一个子弟中学一毕业,便要求参军。我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没想到,征兵体检却成了我从军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我的眼睛是近视,于是我特意花了几天的时间背了视力测试表,这才顺利通过
期刊
当初跑步昏倒的“豆芽菜”,如今负重6公里奔袭纪录保持者,当初实弹射击“打鸭蛋”,如今百步穿杨、一枪制敌……  挫折是把“双刃剑”,能吓倒懦夫,也能让进取者坚强  降巴克珠的家乡是以“一首情歌醉天下”而闻名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2006年底,年满18岁的降巴克珠,带着父老乡亲的重托和对军营生活的向往,来到北国军营。就在降巴克珠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他却连遭挫折: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降巴克珠
期刊
“空军蓝”里走出一群“水兵蓝”。他们是身着空军军装的“水兵”,他们是广空某水上运输大队的官兵,他们用特色文化名片点亮了“水兵”生活。  NO.1 剪贴文化  剪贴,作为整理和积累知识的一种形式,已走入了空军“水兵”的生活,成为船队里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他们广泛开展“每日剪报,每月成册”活动,将过期的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文章剪下来,变“废”为宝。  打开厚厚的剪贴本,如同走入水兵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