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政治教学方法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教师教学的过程,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兴趣和身心特点。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教师上课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认清学习重点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则中的平等互利原则时要结合市场的一般特征和市场交易原则,这样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一原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好的效果。
  二、增加学生心理不确定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解我国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的状况时可以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待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后在解答。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使用直观式教学方法
  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瞎子摸象”讲全面的观点;“刻舟求剑”讲发展的观点;“缘木求鱼”讲规律的客观性;“掩耳盗铃”讲主观唯心主义;“守株待兔”讲偶然性与心然性等。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强化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授人之鱼”只能饱餐一顿,“授人之渔”终生受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永远依赖于老师这一拐杖。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科学而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政治课不仅有了文字和声音,而且有了图像和动画,学生一堂课接受的信息量多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透了。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使之生疑,导向使之释疑。多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问下去后,一定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出现偏向,可以加以引导,千万不能越疱代俎。
  五、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
  政治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肯定不爱听。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把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
  1、联系社会实际。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世界报道》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政治课教学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二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大道理,所讲的道理和现实的反差比较大,因此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光讲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和认识,再有争对性地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低年级的班主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由于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活动就不单是靠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如何将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一日学习生活中去。下面我将
期刊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练习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形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从而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的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可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去考虑。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
期刊
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发生后,震惊社会。做为一名教师,我不禁联想到一系列类似案件:从1995年清华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两起铊盐投毒事件,到2004年马加爵案、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让人不寒而栗。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  据调查和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上升趋势。有研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具有美术的天性,但这并非是不须问津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了美术兴趣,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从事美术活动。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
期刊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我们教师观念不更新或更新的不彻底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应该让这种能力的
期刊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矛盾,如果师生双方没有采取协商、对话等化解矛盾的方法去化小矛盾,而是采取了比较不当的言行将会使小矛盾也会变成冲突。如何智慧的去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处理冲突要公平、公正、合理  师生年龄差异形成了师生心理上的不同态势。同时,由于社会赋予教师
期刊
构建和谐师生關系,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追求和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又是特殊的一种关系,师生间表现出心理距离的亲疏、是否默契和相容,情感性成分较浓。  首先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不可选择的。正常情况下,作为教师不能选择教与不教。学生也同样不应该
期刊
【摘 要】文章包括五个部分,分别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分类、危害,防治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文中首先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基本构造及其生命周期进行了阐述,能够从中了解病毒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根据不同的方式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并分别进行了说明。多角度描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重点阐述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迅速,本文对于病毒向智能化、人性化、隐蔽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  【关
期刊
在几年前有幸观摩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也开始思索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更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自主学习能把学生作
期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同时也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丰碑。特别是古诗,它篇幅短小,语句凝炼,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代代吟诵,经久不衰。然而因“应试”教育和“读书无用论”谬论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摒弃或淡化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国民人文素养的不足,文化底蕴的不足,尊老爱幼的民族美德不足,民族大团结精神的不足,爱国激情的不足。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