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在古典诗词中的妙用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国古诗以韵律工整和意境优美取胜,尤其是近体诗,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古人善于在古诗中运用意义相对的词以营造意境,“有”“无”就是一组看似平常实则给古诗增辉不少的词。这组看似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词,能在诗人笔下用出无穷魅力。
  在写景抒情诗中,诗人善于将“有”“无”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自然景观中以营造完美的意境。如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有声”“无语”很好地将静与动结合起来,达到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梅尧臣《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描绘的“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更是备受赞誉。作者选取了最能代表江南水乡春色的野凫,“野凫眠岸”本是常见现象,但作者却想象它“有闲意”。第二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老”者往往“丑”,但作者却强调它“无丑枝”。一“有”一“无”不仅给平常村野增添了几分春色,而且反映出作者的心情。
  在一些托物言志诗中,诗人往往有意突出两物之间的差别,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抒发自己强烈的是非感与价值观。如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通过塑造“无附枝”而“有通理”的孤桐形象,抒发对高尚正直者的赞美与对世人的呼吁,同时通过“有”与“无”的对比,更加明确自己的是非观。吕本中《春日即事》“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虚写“乱蝶狂蜂”与“兔葵燕麦”“有意”与“无知”,实写它们都无法理解作者在春日病中的孤寂,渲染作者孤独无助的心境。
  诗人善于将人生的况味用“有”“无”来体现。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叙述自己的身世,该有的没有,而且一无所有,不该有的却全有,又“老”又“病”;“孤舟”更是代表了他平生所有的家国之思。这“有”“无”的对比,给全诗增加了无穷的张力。又如陆游《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表达了自古以来“升沉无穷”,而人生无论“愚智”都是“有限”的。“无穷事”与“有限年”的强烈对比,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颇有相似之处。
  王维《李陵咏》“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通过“有报”“未能死”的对比,揭示“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的英雄的悲剧命运,为历史人物唱悲歌。与此感叹颇为相似的还有白居易《赠樊著作》“虽有良史才,直笔无所申”,叹惋人物的有才而无所用。
  诗人还善于将情与景对立起来,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爱情受到了阻隔,爱情双方并无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而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先抑后扬,“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组成一个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是巨大的痛苦,但身不能接而心却可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被阻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安慰。
  白居易《晚春沽酒》写道:“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自然界春去有来日,但“我”老了却再无年少时。以自然的永恒反衬人生之短暂及人之渺小。写出时光无情、年华易逝之感。
  一对简单至极的词却能生发出如此摇曳多姿的含义,我们不能不感叹古代诗人的妙笔和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觉性理论告诉我们,直觉是敏感地、直接地臆测真理的认识能力,从感知到有所悟、有所识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推论过程。它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刘永康的
“学案”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提前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导学”事实上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李维鼎在《语言支援:语文教师的重要作为》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师将“教”聚焦于“语言支援”。所谓“支援”.就是从旁对于主体发展以支持和援助,而不是自唱主角
“讯”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意义是“消息”“信息”,如“新华社讯”“通讯”“音讯”。《桃花源记》中有一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有些中学教材将其中的“讯”注释为“消息”,这样“问讯”就成了“询问消息”。高校中比较通行的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也作如是解。田美《〈桃花源记〉中的“问讯”》(《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一文认为“问讯”一词为同义连用,意当为“打听、询问”。但是谢政伟《也谈“问讯
[摘要] 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受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地理位置、文化积淀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了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科研水平不高、学科带头人急缺等状况。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引才、培才、稳才方面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为提高办学质量提供师资保证。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师资队伍 对策研究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现代化建设过程,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与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在师德建设中,师爱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教书育人者,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位学生,以宽容的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细心耐心虚心去尊重学生、处理问
[摘要] 根据第九届北京高校建筑结构设计联赛(大跨组赛题)设计题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体育馆设计展开研究。结合建筑特点选取了结构形式——钢桁架,进行了结构布置,采用sap2000对体育馆进行建模分析,同时采用3d3s进行了结构优化,得到了合理的结构方案,研究成果可供中小型体育馆项目参考。  [关键词] 体育馆 结构分析 优化    1 引言  根据第九届北京高校建筑结构设计联赛(大跨组赛题)设计题
在我国,诊所式教学模式遇到了认识的偏差、案源和资金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缺失评价体系等瓶颈,难以普遍推广。对此,应重新审视诊所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多渠道解决案源、资金、师资
【摘 要】讨论如何通过教练团队、训练方法、设备资源、团队作战能力、信息资源五个方面来提高职业院校数控技能比赛水平。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控技能 比赛水平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20-0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明确的目
近来,随着对汶川大地震罹难者的哀悼,报刊、网站上“殇”字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了。基本用法大致有两类:“天地同悲悼国殇”“数万亡灵,皆为国殇”是一类;“汶川剧震,举国皆殇”“举国同殇,中外共悲”“举国之殇,全民同咽”“山河为之含悲,草木为之含泪,举国为之同殇”是另一类。仔细琢磨,“殇”在这两种用法中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  其实,“殇”的意义并不复杂。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殇”字从“歺(歹)”(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