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策略须在深度学习中实现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统编版教材在每个年级都设置了明确的阅读策略单元,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洞察编者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用意,无视阅读策略单元独特的编排意图,将其与其他普通单元一起放在相同的层面上,导致学生的认知思维始终只停留在固有的层面上,无法将深度学习纳入其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落实统编版策略单元,需要从精准定位、分布落实、积极优化等不同的维度展开,才能真正将深度学习融入其中.
其他文献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胜利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九三六年一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红军渡过滔滔黄河,到达华北抗日前线.部队驻扎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休整.二月七日清晨,毛泽东主席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激情豪迈的词作.时代背景是这样的:内部环境,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兵员锐减.由于物质匮乏,环境十分恶劣,几万红军立足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外部环境也十分的严峻,数万红军被数十万人东北军所环绕,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此时,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但是,在蒋介石奉行的“攘外
期刊
在写人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人物缺少活力,缺少个性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都是具有个性的.学生在写文章时,要准确地表现出人的个性特点.那么怎样将人物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呢? 笔者尝试在写作技法上引导学生抓“点”写人,从而彰显人物的个性特点.
期刊
李祥森的小说《台阶》向读者展现和塑造了朴实无华却又深入人心的“父亲”形象,文中的父亲虽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是他同样渴望得到尊重,并为了心中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着,乃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作为中国传统农民形象的一个典型代表,“父亲”纯朴勤劳、倔强好强,将“高台阶”作为奋斗一生的目标,其建新屋、筑台阶的过程,也是父亲实现自我、寻找心灵归宿的过程.
期刊
小说文本,在教学中应该教什么? 看似很明确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不外乎“情节”“人物”“环境”,即小说的三要素.教师通常会指导学生梳理该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提炼小说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及特点,最后对文本的细节展开鉴赏,包括对小说环境描写特点的分析,等等.似乎这些成为小说文本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课文所节选的小说部分,人物形象并不突出,甚至人物与作品的主题可能还存在矛盾.教师需要拓展补充材料,来勉励学生.事实上,解读小说作品,可以尝试通过结构分析的手法,来促进学生对小说作品的深刻理解,把握小说
期刊
一、何谓“作文题目的密码”rn日常生活中,密码处处可见.手机没有密码打不开,银行卡没有密码取不了钱……那么写作有没有密码呢? 答案是肯定的,即按照写作要求来写.因此,找到作文题目中的密码就能破解写作的难题.什么是作文题目中的密码呢? 简而言之,就是作文中必须出现的元素.当然作文题目中的密码不像生活中的密码那样要按一定顺序排列,它需要考生认真剖析、破解.
期刊
与以往教材相比,部编教材最明显的改进表现为单元双线组合,读写高度融合.“写”不仅体现在每个单元的大作文,每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专题中,更是分散、渗透到课文之后的小练笔和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之中,且随着学龄的推进,练笔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遵照教材编排意图,精准实施教学.以下是笔者就中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教学发表几点看法.
期刊
语气是指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表现出的具体声音形式,它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又因为感情的支配产生显著的表达分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语气的情感内涵,重视引导学生揣摩语气,在不同语气中引导学生触摸文本蕴藏的思想情感,从而借助语气提供的抓手走向文本最深处,让文本阅读更加高效,也在揣摩语气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有益的滋养,思想情感变得更加丰满.下面以《孙权劝学》为例,简要说一说借助揣摩语气深化阅读教学的具体做法.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中名著思辨性阅读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著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它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谈初中语文名著思辨性阅读指导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同仁参考借鉴.
期刊
沉浸式古诗词群文阅读,是指把一组风格相近或背景相关的古诗词,用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引领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让学生与古诗词的思想共起伏、情感同振动,这不仅符合古诗词的文化气韵,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读,更要善问.怎样来提问,提问不是徒有其表,而是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选好恰当的提问视角,抓住提问的契机,让学生从问题思考中有所启发.同样,提问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不能过于简单,消解学生的阅读趣味;不能过于高深莫测,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内心产生挫败感.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阅读,要强调提问的有效性,通过运用提问策略,指引学生抓住阅读要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