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写人训练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人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人物缺少活力,缺少个性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都是具有个性的.学生在写文章时,要准确地表现出人的个性特点.那么怎样将人物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呢? 笔者尝试在写作技法上引导学生抓“点”写人,从而彰显人物的个性特点.
其他文献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中,安排了一个“动手做”内容(如图1).展示了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几种不同的图形,然后请学生在教材后的方格纸中剪下这样的一种或几种图形,拼成4×4的正方形或4×5的长方形.鉴于这个拼摆素材的探究空间和学生对拼摆图形类活动的热情,我们将这个“动手做”内容开发成了一节活动课.
期刊
《伟大的悲剧》是部编版初中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课文记载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人在探索南极的过程中,发现挪威的探险家阿蒙森已经率先征服了南极点,于是只好无奈又坚毅地踏上归途,但由于南极环境的极度恶劣,最后探险家一个个悲壮地死去,长眠于茫茫冰雪中.虽然斯科特一行人最终以悲剧收尾,但是他们在探险南极过程中表现出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给人以强大的心灵震撼,这也是为什么茨威格不给作为胜利者的阿蒙森作传,而是为“失败者”斯科特抒写悲壮的诗篇.通过对斯科特一行人的精神品格的探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
期刊
在布置探究任务时,不仅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激励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探索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法。在问题初步解决后,学生根据反思要求进行学习回顾:解决这个问题,你用到了哪些方法?(在□中打√)画图□联系生活□口算或列竖式□小数意义□一方面,学生可以梳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自己解决问题所用到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积累探究的路径;另一方面,也给确有困难的学生一些方向,唤醒其原有的经验,提供独立探索可行的思路。
孟晓东在《用生长定义教育》一书中指出:语文课堂的对话是将老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是基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为核心价值和基于语文教学的本体要求,需要从对话的角度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本质,在“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上联下挂”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以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教学为例.
期刊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作者是现代作家茅盾.茅盾选择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顽强挺拔的白杨树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赞美白杨树的高尚品质来歌颂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农民保家卫国的伟大壮举.文章语言简洁凝练,结构井然有序,立意深刻,意味深长.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技法,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蕴,带给读者以心灵震撼和审美感受.
期刊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一篇小说.课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植树,将荒凉的阿尔卑斯山地变成了洋溢着幸福的绿洲.这部作品从深层意义上描述了一个孤独者寻找幸福的旅程,赞扬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从而鼓励人们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期刊
《百合花》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鹃的作品.这部短篇小说以解放战争为大背景,主要讲述了在战争来临前夕,小通讯员战士、革命女战士“我”向刚过门三天的普通农家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塑造了一个朴实勇敢的小通讯员形象和一个平凡的新媳妇形象,表现和讴歌了那个特殊年代下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这部作品最为称道的是其“去战争化”的叙事表达,以及女性视角下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期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名篇,文章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畅谈志向的情景.其中曾皙述志一段最为耳熟能详,(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关于这一段的理解,历来颇有争议,主要意见有两种.
期刊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部短篇小说.课文以“我”为第一人称,通过讲述“我”的父母对叔叔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从而深刻地反映19世纪法国的社会现状.莫泊桑因其出色的小说描写技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解读小说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小说题材的认识,也可以对教学活动有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期刊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胜利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九三六年一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率领红军渡过滔滔黄河,到达华北抗日前线.部队驻扎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休整.二月七日清晨,毛泽东主席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激情豪迈的词作.时代背景是这样的:内部环境,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兵员锐减.由于物质匮乏,环境十分恶劣,几万红军立足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外部环境也十分的严峻,数万红军被数十万人东北军所环绕,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此时,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但是,在蒋介石奉行的“攘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