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挫折教育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_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教育工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成为了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成长。这种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在目前教育实践工作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但是赏识教育不能独立使用,而是需要和挫折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完善,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挫折教育 赏识教育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25-01
  挫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某项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障碍或是失败,导致目标难以顺利达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挫折问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难以避免。并且挫折往往具备较强的偶然性特点,很难提前预知。通过对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历程研究,可以发现,其成长往往伴随着困难与挫折。所以正确认识挫折,并战胜挫折,也是一个人发展中最需要掌握的心理素质。为此,本文就将对挫折教育问题展开详细研究。
  1.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的出现往往可以提升人们的聪明才智,提升人的进取精神。人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会比顺境中想的更多。可以说,挫折的出现往往可以督促人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及时摆脱困境,获取成功。虽然挫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人的一种打击和压力,但是在这种状态下往往也能对人类的意志進行磨炼,造就优秀的人才。
  但是在我国教育背景下,学校往往更注重正面教育,意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人格构建,所以知识教育较为规范。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并没有站在反面角度上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问题的讲解。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温室环境下,即便成为了专业人才,也很容易在社会发展中遇到问题。此外,新时代下的青少年,有着较为富余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关爱也更为集中,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不足,难以在实际发展中适应社会要求,此种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2.开展挫折教育的相关方法与手段
  (1)挫折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一,理解教育。人在行动过程中往往需要受到思想支配,但是在各项思想教育工作中,对行动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可以对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产生直观影响。在正确的人生理想背景下,可以实现对奋斗目标构建,这从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可以对人的精神与勇气进行提升,在不断突破和发展过程中,战胜困难,并摆脱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自尊教育。著名教育学家巴尔扎克提出,一个有着独立意识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无穷力量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与挫折。困境的出现往往是一时的,不会产生致命影响。如果遇到挫折就被挫折击倒,那么不仅会丧失成功的机会,还将失去一个人的尊严。所以应该牢牢记住哲学家培根的话,也就是:所谓幸福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和烦恼,但是一些逆境的出现也不代表毫无希望。一个有自尊的人,可以更为从容的在其客观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能在这个世界中精准掌握自身位置,在战胜挫折和努力过程中才能不断散发精彩与光芒。
  第三,反思教育。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每个人都具备竞争的意识和本能,但是往往欠缺防范和应对的技巧。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的出现,都是对我们发展的一种警告,让我们反思自身定位是否准确,只有实事求是的进行决策,才能充分降低目标的盲目性。实际上,并没有一条任何人都能走得通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反思,在自己主观意识上是不是拼尽全力,哪些方面还可以努力,在应对问题的时候存在什么客观干扰因素等。在失败和挫折过程中不断反思,将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变为自身发展的财富,可以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充分积累。
  第四,激励教育。如果学生遇到挫折,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安慰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环节,这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困境者尽早摆脱困境,缓解其紧张情绪,在提升信心的同时,实现勇气的提升。榜样力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较强的激励作用,因为在榜样的身上,学生可以获取更大的力量,打败和战胜挫折,最终在失败中走出来。
  (2)挫折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能一味的进行说教,而是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理性引导和教育下,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此外,还可以加强对体力劳动的参与,在相关活动的参与背景下,帮助学生实现意志力的有效磨炼。但是教师不能过分曲解挫折教育的含义,而是要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对挫折教育进行正确理解。
  综上所述,挫折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教育工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更要积极转变和调整自身观念,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调整教育理念,站在更为健全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未来的眼光和标准开展教育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多元化的挫折教育。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教学方案的正确性,从而对学生综合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中小学生挫折教育指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
  [2]余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及其研究意义[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3]边和平.《挫折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4]赵军魁.《浅谈青少年的挫折教育》.选自《教育研究》.2006.8.第30页.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愈发明显,基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的特殊性,不少学生家长都未能对家庭教育形成应有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身心素养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部分人逐渐出现心理缺陷。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帮助他们塑造良好人格品质、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以及相关教育策略
期刊
小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受家长和教师等多方因素影响的过程,只有班主任与家长通力合作,小学生才能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和美好的成长环境。  小学班主任 家长 沟通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21-01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過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与学生的家长通力合
期刊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一大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家校合作消解策略,希望能够为家校共同教育提供借鉴。  农村 小学 留守儿童 问题 消解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19-01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
期刊
在小学教学方法改进的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影响教学结果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例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活动,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教学结果。所以我们将对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家长参与教育现象进行探讨。  小学教育 家长参与教学 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20-01  1.家长参与教育的条件  (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小学生心理健康指的是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同时具备敏锐的智力,能够调动情绪适应周围环境的独特心理状态和行为。由于小学生心理不成熟,进行群体生活之后可能产生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人格障碍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我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教育模式已經从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
期刊
高中教育阶段,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教育机制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沟通联系可以确保教育教学内容的全覆盖。因此对目前高中家校联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缺乏联系意识、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单向交流为主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与对策,以期提高高中家校联系教育水平。  高中教育 家校联系 加强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
期刊
成长是首歌,它虽美好,但有起伏;成长是首曲,它虽动听,却有波澜。每位儿童在演绎成长之歌的过程中,儿童自己是演唱者,家庭、学校、社区既是指挥者,也是伴奏者。谁善于把家庭、学校、社区的力量有效整合起来,谁演奏的就是教育凯歌,学生收获的是成长之歌。  成长 儿童 家校协作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12-01  家庭、学校、社区需要相
期刊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邢台市幼小衔接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以及课余时间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教学内容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忽略幼儿综合能力的培育;教育方式上老师未做到寓教于乐;幼儿的课余时间被与课程相关的辅导班所占用,这些说明了邢台市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严重,这种现象受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影响。对此提出相应建议:即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规范学校和教师教育行为;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注重儿童综合素
期刊
音乐相较于文字而言更具有“肆无忌惮”进行情感表达的力量,因为其脱离文字需得抽象感知的局限而直接呈现音乐背后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似洪水流泻直击听众的内心。因此,音乐情感化教学便一度成为各学段教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但基于此的最为经典有效的模式还在背景情境——听觉感受——声情演唱构成的环节链。因为其兼顾音乐本身内涵、听者内心感悟与情感同化之后的表达输出。这对于情感敏锐丰富的初中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广阔的人
期刊
课后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反映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果,也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对知识加以积累,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从四方面对家校共育中正确对待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进行了思考。  家校共育 课后学习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6-0018-01  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