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对比研究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估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定量分析(G实验)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所有真菌细胞膜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而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都不含这种成分,因此在机体的体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G实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6.0%、91.7%和94.1%。G实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真菌培养的特异度高。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1-3)-β-D葡聚糖;真菌培养;深部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10-01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通常发生于危重患者,而且病情极易被原发病掩盖,从而导致误诊、漏诊[1]。通过此研究的结果以便对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已成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念珠菌病、孢子丝菌病、隐球菌病、曲霉菌病、毛霉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组织孢浆菌病以及球孢子、副球孢子菌病等临床病症。由于传统的培养方法不能及时提供深部真菌感染的信息,目前一些快速诊断技术,如高分辨CT(HRCT)及检测真菌抗原和核酸的非培养诊断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检测体液中真菌抗原或代谢物来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很多[2]。本文对80例怀疑IFI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了G实验和真菌培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怀疑IFI的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9~70岁。
   1.2 研究方法:(1) G实验: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T01智能恒温仪、冰浴槽以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均为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公司产品。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2) 真菌培养: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10231)购于卫生部临检中心;沙保罗培养基购于英国OXOID公司。
   1.3 诊断标准:G实验的检验结果大于10 ng/L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计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别采用(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对诊断IF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1-3)-β-D葡聚糖检测为72%和90%,真菌培养为80%和86%,(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6%,其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也分别提高到91.7%和94.1%。见表1。
  
  
  表1 (1-3)-β-D葡聚糖检测与真菌培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检测方法 IFI(n=29) 非IFI
  (n=51) 敏感度
  (%) 特异度
  (%) PPV
  (%) NPV
  (%)
  G实验阳性21673.590.880.187.2
  真菌培养阳性23881.087.075.690.2
  G实验+真菌培养阳性25388.996.592.195.0
  2.2 80例高度怀疑IFI患者中,临床诊断为IFI29例,非IFI51例。其中29例IFI患者(1-3)-β-D葡聚糖阳性21例,真菌培养阳性23例;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阳性25例。见表2。
  
  表2 (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结果
  
  对比项目 nG实验
  阳性阴性 真菌培养
  阳性阴性 G实验+真菌培养
  阳性阴性
  IFI29218236254
  非IFI51645744348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危重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广谱抗生素广泛的使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改善了器官移植患者的器官排异,但深部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比以前更常见。尽管进行有力的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从而造成抗真菌治疗的延迟[3]。真菌培养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48 h,有的需要74~96 h。另一个问题是将带菌者误诊为IFI,这在临床上很常见[4]。1,3-B-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中,所有真菌的细胞壁结构均含有1,3-B-D葡聚糖,占细胞干重50%以上。而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B-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因此,通过检测细胞壁1,3-B-D葡聚糖的含量,可以更早、更灵敏、更直接反映IFI的程度。G实验(1-3)-β-D葡聚糖检测作为一种新的诊断IFI的检测手段, 有着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有利于临床对IFI患者的早期诊断。利用(1-3)-β-D葡聚糖檢测和传统真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不但可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还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 欧维正,黄进友,苏信斌.贵州地区网织红细胞各参数的参考值调查[J].江西医学检验,2006,24(5):422-425.
  [2] 邓林强,余理智,熊章华,等.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01-602.
  [3] Pickering JW,Sant HW,Bowles CAP,et al.Evaluation ofa (1-3)-B-D-glucan assay for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infections[J].J Clin Microbiol,2005,43(12):5957-5962.
  [4] 张利侠,李芒会,张华,等.检测血浆(1-3)-B-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83-86.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 医疗法律法规;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38-01  1 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临床教学阶段,是最容易发生教学冲突和矛盾的。在教学阶段,医学生需要逐步开始直接向特定病人做临床医疗工作。关于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工作范畴的过程是什么,在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反映。目前临床教学的要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我院患儿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患者的满意度有亮很大的大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投诉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儿科护理需引入人文关怀,要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人道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生物实验教学经验,联系相应的具体实践教学方法,从具体的实验计划设计再到后期的学生分组实验,提出如下观点,以此希望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能够被广泛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实验; 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37-01   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一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疾病预防措施。方法:结核病的传播是通过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等排出的飞沫颗粒中的结核杆菌传染健康人。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做好消毒隔离,消灭传染源,接种卡介苗,寻找新的预防疫苗,应用化学性药物预防工作。结论:控制传染源,减少结核病的患病、死亡和传播,以达到控制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彻底根除结核病,直至对公共卫生不再具有威胁。   关键词: 肺结核;预防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分析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并总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止抗生素滥用的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39-02  1 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是包治百病的妙药,遇到头痛发热或喉痒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而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性手套在新生儿尿标本留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胶带将一次性手套或一次性手套的一个手指固定在新生儿的会阴部皮肤上,避开肛门,常规喂奶喂水,抬高床头,40分钟后留取尿标本。结论: 一次性手套留取新生儿尿标本的方法,简便易行, 一次性采集成功率较高、经济安全、实用、效果满意。   关键词: 一次性手套;新生儿; 尿标本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70例,将其中在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未出现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以此探究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差、术后病灶制动不严格以及手术清除病灶不彻底等。结论: 已知脊柱
期刊
摘要:研究医院静脉配置中心液体经常性出现配置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客观分析出现配置错误的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目前医院静脉配置中心液体出现配差错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环境、配置人员素质以及配液管理三个方面,以上三种影响因素导致配置工作中容易出现注射器使用不当、药物排序错误等配置差错。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规范执行配液管理,合理安排药师工作时间,强化对配置人员的管理力度,对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的物理康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物理治疗康复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23例,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消失24例,症状体征无改变2例,总有效率96.6%。结论:通过物理治疗,改善局部组织及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镇痛,消除炎症、水肿,减轻粘连,解除痉挛,延缓肌肉萎缩并促进恢复。   关键词: 颈椎病;物理治疗;康复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选取2012年~2013年收治的分娩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27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即胎盘因素引起者13例,子宫因素引起者10例,产道因素引起者2例,产妇自身因素引起者1例。结论:查明出血的原因,依据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