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影响

来源 :新乡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100 g.L-1葡萄糖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的患者24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下,蛛网膜下腔给药。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9 g.L-1NaC l 0.67 mL,观察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100 g.L-1葡萄糖。观察比较2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最高感觉阻滞
其他文献
采用PH滴 定法研究风化某FA和发酵法F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给出相的PH滴定曲线,获得了7种金属离子与两种不同来源FA络合倾向的大小顺序,即:Mg^2+〈Co^2+〈Ni^2+〈Zn^2+〈Cu^2+〈Al^3+〈Fe^3+。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变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NSCLC患者采用NP(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观察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要求我国经济必须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开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就是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具体体现.从保险市场开放的背景及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影响
由张一宾、张怿、伍贤英主编的《世界农药新进展》(二)已于2010年8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4章,是2007年出版的《世界农药新进展》的续篇。该书在收集整理了大量近
期刊
以带有标称模型的模型误差和扰动作用的连续时间系统作为讨论对象,对于两种不同形式的输出表达式,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出了各自的参数调整律(自适应控制律),提出了一种连续时间MRAC系统的构成方法。
采用方便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苯甲甲类化合物,并用静态腐蚀失重法测定了它们对碳钢在稀盐酸中腐蚀的缓蚀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苯甲腈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酸性缓蚀性能,特别是当苯环
提出了荷兰红芹中微量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熔珠江制备试样及标准试样。并提出了用重吸收剂技术和高倍稀释技术联用消除基体效应的方法,同时研究了谱线干扰的消除方法
论述了合成聚氧乙烯油酸酯的较佳反应条件,探讨了不同EO加成数的聚氧乙烯油酸脂的表面物性规律。
目的 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台应用对肾病大鼠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缬沙坦组、联合组。后4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