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前的夏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smos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 男性 自然 和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2013)是当代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被誉为继费吉尼亚· 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作为一位多产作家,她的作品因结构新颖、情节引人入胜、叙事奇特、主题多样,受到了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与她的长期坚持创作和对自己每一部作品的精雕细琢是分不开的。
   她的长篇小说《天黑前的夏天》带领读者重新审视了当今中年女性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体现了莱辛对女性问题的深刻思索。[1]小说主要叙述了中年家庭妇女凯特在夏日时光里的短暂经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在家庭生活中迷失了自我、面临身份危机,试图走出家门、转换角色,投身于工作和旅行中顿悟人生、重获新生的中年女性形象。这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以女性视角刻写了中年女子内心的情感变化、心理体验以及与男性、与自然的相处模式,这为女性在处理如何与男性、自然和自我和谐共处的问题上提供了指导。基于此,本文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解读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与自然、男性以及自我之间的关系,深化读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致力于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消除性别歧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妮最先提出这一术语,其目的在于“解放妇女与自然,并围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了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而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2]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男性对自然的破坏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所以,他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主张破除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思想,终结对女性与自然的压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女性与自我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一切形式的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倡导建立和谐世界。女性在致力于与男性、与自然的和谐之前,必须要做到与自我的和谐。在这部小说中,女性与自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凯特与自我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这一方面。
   莱辛在小说中相当细腻地描写了凯特内心的挣扎状态。四十五岁的凯特是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妇女的典型代表。为了迎合家人,凯特一直戴着微笑面具卑微地生活。她必须压抑自我的内心,小心翼翼的扮演好家庭贤妻良母的角色。然而,这不仅使她丢失了自我,而且得不到大家的认同。随着夏天的到来,面对丈夫外出工作和儿女长大成人外出旅行的局面,凯特忽然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她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这让凯特惶恐不安,陷入了内心的困惑和挣扎之中。其次,当得知丈夫有外遇,凯特选择原谅他,但她内心深处的愤怒和失望却始终无法平息,导致耿耿于怀的她在原谅和愤怒这个天平的两端痛苦挣扎。
   在历经内心痛苦挣扎之后,短暂的夏日旅程给凯特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能性,使她脱离了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从繁杂的家庭琐事中解脱出来,让她第一次有机会重新审视过去二十五年的家庭生活。确切地来说,这次夏日之旅也是凯特的心灵之旅。因为她在旅途中萌发出自己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她意识到从前的都在为他人而活,她要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回归家庭,不再做家人的附庸,要做真实的自己。对于丈夫迈克尔的婚外情,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自我折磨,而是要坦然面对。总得来说,在这个夏天的旅程中,凯特完成了心灵的自我救助之旅,实现了精神上的再生,做到了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二.女性与男性的关系
   长期以来,女性必须服务于男性的利益。生态女性主义认为正是因为这种父权制观念导致女性一直处于被压迫地位,所以他们批评男权中心主义,倡导建立一种男性与女性平等和谐友好相处的新型关系。在《天黑前的夏天》這部作品中就可以明显看出父权制社会下男性们对凯特的压迫,以及凯特在经历一系列压迫之后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所做出的反抗。
   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凯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以男性对其压迫的阴影中,她时时刻刻都“按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界定的标准去生活,她需要活在取悦男性的目光中。”[3]少女时期的凯特天资聪慧,但在重男轻女的爷爷眼中“只占据着极小的分量。”[4]成家之后的凯特一直忙于全职太太的生活,她的身躯和情感都不得不围绕着丈夫转。在多年贤妻良母式的家庭生活的塑造下,她学会了用笑脸伪装、用隐忍去迎合丈夫。工作后的凯特,尽管人至中年,但是如果妆容精致、衣着华丽,她还是会得到男士们欣赏的目光;然而当她不符合男性审美标准,举止有丝毫不优雅时,男性们就会避而远之。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旅程后,凯特逐渐反抗男权社会下的种种社会教条。比起当初被动忍受丈夫出轨、内心独自煎熬,旅途中的凯特勇敢地追求爱情,重拾深埋在社会规范下的自我意识。凯特开始做真实的自己,为自己而活。她决定不再染发,坦然接受自己衰老的事实,她以自己不断花白的头发向社会发表声明:她不再完全屈从于取悦异性。从凯特主动探寻爱情,再到她保留的花白头发,这都表明了她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对男权社会对其压迫的反抗。她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来获取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希望能与男性和谐共处。
   三.女性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与自然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女性的生物性角色就等同于地球母亲的角色,这使得“女性比男性更接近大自然,更能体验与自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关怀。”[5]《天黑前的夏天》中也多次涉及到女性与自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性对自然的保护和自然对女性的治愈两方面。
   在这部小说中,凯特能够做到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细心的呵护者。例如:由于停电,一家人下乡燃起火堆做饭。在大家享受着大自然所赋予的温暖,随意摆放东西时,凯特似乎能够和谐地善待自然,她拒绝将烫手的水壶放在草坪上,因为草地上会留下焦黄的一圈。除此之外,凯特更愿意像个母亲一样亲近大自然,因为繁忙枯燥的家庭主妇生活并没有让她止步于对花园和草坪的修剪。
   凯特在保护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对凯特起到了治愈作用。莱辛在小说中多次讲述凯特梦中救助海豹,在救助海豹的同时,海豹也治愈凯特受伤迷失的心。梦中的凯特抱起搁浅的海豹将其送回大海,由于害怕走错了方向,这时海豹给了她提醒。其实,海豹提醒担心迷失方向的凯特这预示海豹提醒凯特不该在旅途中发生婚外恋。当凯特快回家的时候,她不仅梦到雪停后的草地上春花烂漫,而且成功地帮助了海豹重回大海。救助海豹的过程就好比是凯特在夏日旅途中自我治愈之旅,而海豹的回归也暗指凯特的浴火新生,这表明凯特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搁浅受伤的海豹托梦指引丢失了自我、内心无比挣扎的凯特,慢慢地治愈了凯特受伤而迷失的心,这充分说明了女性固有的爱心使得她们毫不迟疑地帮助受伤的动物,与此同时,动物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治愈女性。她们相互慰藉,又互相依赖,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展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和女性如何与自我、异性和自然相处的生活指南。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解读该小说中的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以及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使读者领会莱辛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而且对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呼吁人类保护自然、消除性别歧视,建立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芳,李正栓.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6,37(01):114-119.
   [2]罗婷,谢鹏.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J].求索,2004(04):176-180.
   [3]宋霁.女性主义批评视阙下《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人物形象解读[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02):46-48.
   [4]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M]. 邱益鸿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5]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39-45 158.
   (作者介绍:冯亚茜,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实际效果,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解决了重难点;或者是说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有所收获;老师通过一节课
心血管患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主要表现为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多发性常见疾病.在众多患者中,发病年龄不单单局限于老年人群,也在不断
<正>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对于农村
随着动漫衍生产品的深度开发,动画产业已经成为美、日、韩等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动漫衍生品的加工地,但是在自主研发上就落后许多。从目前总体情况
二十八岁的林立清是一位老实而能干的青年,经营着三元县最有名的邓家豆腐店和南坑林记酒肆.林立清并不是三元县本地人,老家是在离三元县城还有三十里山路的南坑.
当前,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是我们将“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创新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兴起”作为本次“中国工商银行工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
内容摘要:通过细读《麦克白》,笔者发现,麦克白的悲剧性源自他强烈的自我实现与现实走向间的巨大差异。本文力图通过自我实现、事件走向和悲剧张力这三层维度的探析,并且以《麦克白》之内的细节、整体作为具体文本,之外的莎士比亚其它作品作为广阔坐标系,以及创作者的历史背景作为深入途径,加以证明。   关键词:麦克白 悲剧性 莎士比亚   莎剧中,麦克白历来被视作悲剧性人物。但这种悲剧性源自何处呢?通过细读文本
内容摘要:上世纪70年代问世的《无影灯》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创作的一部有关医学的小说,这部作品对当时日本医学界中的医生医德、医疗资源等敏感问题进行了揭示,作者通过主人公直江庸介的情爱生活展现了年轻一代对欲望的放纵,而主人公身患绝症的悲惨命运又使得小说中人物的生死观成为探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渡边淳一 《无影灯》 医学 情爱 生死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涉足文坛前原为札幌医科大学的医
It is a tough problem to jointly detect and track a weak target, and it becomes even more chal enging when the target is maneuvering. The above problem is for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