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是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活动的基本任务。为了丰富幼儿小班语言活动的内容,创新幼儿小班语言活动的形式,提升幼儿小班语言活动的实效,教师可以巧妙地、恰当地、适度地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小班语言活动之中。从听指令,“找”资源;详介绍,“识”资源和细对比,“谈”资源三个方面,详细论述教师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些有效举措。
关键词:自然资源;发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情感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表达思想的桥梁……语言能力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语文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园小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依据不同的语言交际情景,灵活、自如、有效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学习文化知识等,是幼儿小班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幼儿言之有物。而自然资源在幼儿小班语言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就可以让每一位幼儿言之有物,就可以有趣、有序、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幼儿园小班教师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下面笔者将从“听指令、详介绍和细对比”三个方面,揭晓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听指令,“找”资源
芹菜长什么样?土豆、洋芋、马铃薯是什么?西瓜、南瓜、冬瓜,是一种瓜吗?……这些貌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于缺乏生活知识的小班幼儿来说,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大问题。为了让每一位小班幼儿更为清晰、准确地认识这些自然资源,教师不妨将琳琅满目、各種各样的自然资源融入小班幼儿语言活动中。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自然资源融入小班语言活动中,既有助于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知识,又有助于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举例来说,在幼儿园小班语言课堂中,首先,教师可以在每一位幼儿的面前摆放各种各样的蔬果,如:黄瓜、西瓜、南瓜、冬瓜、土豆、芹菜、韭菜、香菜、人参果、猕猴桃等。之后,教师可以发出各种指令,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去“找”资源。如:摸摸西瓜、拍拍冬瓜、拿起黄瓜、敲敲南瓜、捡起韭菜、举起芹菜……最后,幼儿在做出相关指令的同时,要重复教师的指令。
如此一来,幼儿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认识各种自然资源,还能够说出各种自然资源的名称。而这也是教师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个有趣、有效的过程。
二、详介绍,“识”资源
显然,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小班幼儿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名称层面,而应该更进一步地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征、作用以及价值等。唯有如此,才能够不断开阔小班幼儿的知识视野,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知识。鉴于此,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搭建一个详细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平台。立足该平台,小班幼儿就可以更为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各种自然资源。与此同时,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持续不断、卓有成效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小班亲子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以情景剧、童话剧的形式,详细介绍某一种自然资源、诸如,“萝卜历险记”“白菜旅行记”“苹果变形记”等。借助这些情景剧、童话剧,幼儿和爸爸妈妈就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征、作用和价值惟妙惟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参与情景剧、童话剧表演的幼儿,还是观看情景剧、童话剧的幼儿,他们对情景剧、童话剧中的自然资源认识得更加全面、清晰、翔实,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潜滋暗长。
三、细对比,“谈”资源
细致的、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小班幼儿更为清晰、具体、准确地认识各种自然资源。因此,在小班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精挑细选各种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引领幼儿聚焦各种自然资源,展开细致入微的对比。通过细致入微的对比,让每一位幼儿畅谈各种自然资源的异同之处,据此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小班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西红柿和圣女果放在一起做比较。通过比较,小班幼儿就会说出“西红柿比圣女果小”“圣女果和西红柿都是红色的”等句子。教师也可以将豆角和青豆放在一起做比较。通过比较,小班幼儿就会说出“豆角比青豆长”“青豆和豆角都是绿色的”等句子。当然,除了比较自然资源的外在特征之外,教师也可以引领小班幼儿比较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
显而易见,教师通过引领小班幼儿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比较,不仅能够让幼儿更为全面、细致地认识、了解各种自然资源,还能够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发展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将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小班语言活动之中,既能够丰富幼儿小班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又能够创新幼儿小班语言教学活动的形式,还能够指引幼儿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发展语言,进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在未来依托语言这一工具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柏静宇.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4):56.
[2]周幸玉.利用家乡自然资源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读书文摘,2014(18):56.
关键词:自然资源;发展;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情感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表达思想的桥梁……语言能力之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语文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园小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依据不同的语言交际情景,灵活、自如、有效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学习文化知识等,是幼儿小班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幼儿言之有物。而自然资源在幼儿小班语言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就可以让每一位幼儿言之有物,就可以有趣、有序、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幼儿园小班教师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呢?下面笔者将从“听指令、详介绍和细对比”三个方面,揭晓这一问题的答案。
一、听指令,“找”资源
芹菜长什么样?土豆、洋芋、马铃薯是什么?西瓜、南瓜、冬瓜,是一种瓜吗?……这些貌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对于缺乏生活知识的小班幼儿来说,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大问题。为了让每一位小班幼儿更为清晰、准确地认识这些自然资源,教师不妨将琳琅满目、各種各样的自然资源融入小班幼儿语言活动中。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自然资源融入小班语言活动中,既有助于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知识,又有助于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举例来说,在幼儿园小班语言课堂中,首先,教师可以在每一位幼儿的面前摆放各种各样的蔬果,如:黄瓜、西瓜、南瓜、冬瓜、土豆、芹菜、韭菜、香菜、人参果、猕猴桃等。之后,教师可以发出各种指令,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去“找”资源。如:摸摸西瓜、拍拍冬瓜、拿起黄瓜、敲敲南瓜、捡起韭菜、举起芹菜……最后,幼儿在做出相关指令的同时,要重复教师的指令。
如此一来,幼儿不仅能够近距离接触、认识各种自然资源,还能够说出各种自然资源的名称。而这也是教师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一个有趣、有效的过程。
二、详介绍,“识”资源
显然,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小班幼儿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名称层面,而应该更进一步地认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征、作用以及价值等。唯有如此,才能够不断开阔小班幼儿的知识视野,丰富小班幼儿的生活知识。鉴于此,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搭建一个详细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平台。立足该平台,小班幼儿就可以更为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各种自然资源。与此同时,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持续不断、卓有成效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小班亲子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以情景剧、童话剧的形式,详细介绍某一种自然资源、诸如,“萝卜历险记”“白菜旅行记”“苹果变形记”等。借助这些情景剧、童话剧,幼儿和爸爸妈妈就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各种自然资源的特征、作用和价值惟妙惟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参与情景剧、童话剧表演的幼儿,还是观看情景剧、童话剧的幼儿,他们对情景剧、童话剧中的自然资源认识得更加全面、清晰、翔实,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潜滋暗长。
三、细对比,“谈”资源
细致的、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小班幼儿更为清晰、具体、准确地认识各种自然资源。因此,在小班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精挑细选各种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引领幼儿聚焦各种自然资源,展开细致入微的对比。通过细致入微的对比,让每一位幼儿畅谈各种自然资源的异同之处,据此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小班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西红柿和圣女果放在一起做比较。通过比较,小班幼儿就会说出“西红柿比圣女果小”“圣女果和西红柿都是红色的”等句子。教师也可以将豆角和青豆放在一起做比较。通过比较,小班幼儿就会说出“豆角比青豆长”“青豆和豆角都是绿色的”等句子。当然,除了比较自然资源的外在特征之外,教师也可以引领小班幼儿比较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
显而易见,教师通过引领小班幼儿对各种自然资源进行比较,不仅能够让幼儿更为全面、细致地认识、了解各种自然资源,还能够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发展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将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小班语言活动之中,既能够丰富幼儿小班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又能够创新幼儿小班语言教学活动的形式,还能够指引幼儿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发展语言,进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在未来依托语言这一工具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柏静宇.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3(4):56.
[2]周幸玉.利用家乡自然资源 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读书文摘,2014(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