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素质与钢琴演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演奏作为一门具有高超技巧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表演艺术,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需要在技术、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质的全面培养。演奏者必须具有控制感情强度与变化幅度的能力,能够保持理智的、清醒的头脑进行演奏。
  [关键词]心理素质 钢琴演奏 紧张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各种行为,从简单的个别动作,到较复杂的行为活动,都是脑的反射活动。即都是人体对外界和身体内部各种刺激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分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紧张心理状态。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人在紧张时呼吸会变得急促,大脑空白,心跳加快,身体僵硬,四肢麻木出汗等等。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以应付瞬间万变的力量。我们要学会用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紧张的心理’有意识地把紧张转化为动力,发挥积极性,克服困难,从而提高自我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效率。
  很大程度上,钢琴演奏同竞技体育一样,属于高度技巧性的活动,复杂的心理活动贯穿始终,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公开演奏中是否具备良好的“临场心理”是决定表演者能否正常发挥技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畏惧而产生的过于紧张或因对情绪失控而产生大幅度波动是临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西班牙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卡萨斯常说:“想到要举行公开的演奏会,我总是像做恶梦。”钢琴家巴考尔曾谈及她上台时的心情:“上舞台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好像要上刑场赴死。我很清楚,如果我胆怯挪肯定会弹得一团糟,但当我在钢琴前一落座,精神便高度集中起来,琴声一响,我更是全神贯注于我的演奏之中。大厅里无论有什么动静,我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心中只有我的音乐。”无论是舞台经验丰富的钢琴演奏家还是初登舞台的普通演奏者,都无疑会面临着严重的紧张心理的问题,要在舞台上胸有成竹地表现音乐,除了平时的苦练之外,演奏过程中良好心理状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钢琴演奏中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情绪紧张,以致原来已经形成的熟练的动作,熟记的材料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这种难以自控的心理反常现象在钢琴表演艺术上俗称“怯场”,产生怯场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平时练习不够,没有形成正确熟练的动力定性。在练习中,由于学生主观意识的作用,没有把反复练习和记忆放在首位,努力程度不够,导致在演奏前一直保持神经的高度紧张,产生了严重的怯场心理。演奏的结果可想而知。第二,环境改变致使认识中断。舞台的环境和我们平时的琴房及家里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空间变大了。空间的扩大会使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在大空间里驾驭声音的能力,这种怀疑一定会导致演奏心理紧张。另外,由于演出的场所会有大量的听众,人多拥挤,温度上升温度的变化有可能造成演奏者生理上的不适,从而导致心理变化。还有舞台灯光的强烈的刺激以及舞台音响对耳朵的巨大震动,都会使演员的生理产生种种不适,最终导致心理紧张,使演出归于失败。第三,演奏乐曲的选择上,一些学生总喜欢演奏与本身水平不相符的高难度乐曲,由于程度被拔高,技术不过硬,加之求胜心切想超常发挥,致使心情过于激动,演奏时心里没底,心理负担加重。一般学生在面对难度较大的乐曲时,由于存在技术负担,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常常导致怯场。第四,个性心理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现代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类型的人很热情、爽朗、精力旺盛,但是易冲动,脾气暴躁属于外向型。这种类型的演奏者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演出中去,而且很容易适应环境,演奏时的心理紧张程度不高,是比较适合演奏的类型多血质类型的演奏者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很快。工作效率高。他们适应能力强,对自己的事业既有高度灵活性又怀着浓厚的兴趣,是天生的演员黏液质类型的人安静、沉稳、坚强,他们的神经过程均衡,表现为灵活性较差,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一般能较好地控制冲动,善于忍耐,属于内向型性格。在演奏时表现为不积极、兴奋,不大适合做演员。抑郁质类型多数呆板、羞涩,不能经受太大的精神紧张。很情绪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很丰富,但容易受挫。他们会因一点小事而心理紧张。
  
  二、怎样克服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一)演奏者应该了解必要的心理知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
  第一,让演奏者在演奏前学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调节,并用主观意念来排除干扰。在意志性格上时刻提醒自己要镇定和勇敢,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就可以战胜害怕和恐惧,不要觉得自己是孤立无助的,认为所有的听众都是来挑刺的,应该想他们是作为听众来欣赏音乐的,而音乐是要靠自己来传递给他们,心理上要对自己将进行的演奏产生自豪感。在台上演奏时要全神贯注,把紧张的兴奋中心转移到音乐体验中去。演奏前可以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人在紧张时可以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做做深呼吸,活动一下身体的四肢,使关节放开,肌肉松弛。或者闭上眼睛,去感受安静、松弛,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事物,使自己全身心地放松下来。
  第二,增强自信心提高演奏欲望;自信心,使人更加地自信有勇气,给人增加无形的能量。在平日的钢琴学习、练习中就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如常常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等等。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有着客观的认识。不要使自己的自信心高出自身的演奏水平能力的范围。假如在表演进程中出现了纰漏也不要在意,要镇定自若地把演出坚持下去,把纰漏对演出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既然出现了就泰然处之,把后面的演出作为一次新的演出,不要让这种失误影响你整个演出的精神和情绪,不然则会使你惊慌失措造成连锁反应。
  第三,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习惯于在各种场合、环境演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凡优秀表演者的表演才能都是在不断反复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表演者就会对自己的成功充满信心。
  (二)高超的技术水平是缓解紧张情绪,保证演奏成功的必备条件。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技术动作不熟练,思想意识就会完全放在如何操作上面而技术动作越熟练,对动作的注意越少,才能更多地注意音乐表现。熟练的技术,只有靠自觉地、反复地练习才能获得。
  第一,要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并预期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达到的目标,以此来选择作品的难易程度。大部分演奏失败者都是好高骛远,选择不合适的曲目所造成的。选择曲目一是在技术上应该扬长避短,如手小的就不适合选择八度弹奏太多的二是应该根据演奏者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的曲目,如抑郁质类型的人可以选择舒缓的、节奏不太快的曲目进行演奏。
  第二,在平时的钢琴训练中,树立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有效地进行练习。练习中应该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音、每一节拍、每一种技巧、每一段乐思,要刻苦反复练习技术中的难点,养成经常性、不间断性、有计划性、分阶段练习的习惯,确保技术上没有漏洞,解除还有某个地方没练好的后顾之忧。
  第三,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钢琴技术、正确的弹奏方法和技巧。要有良好的手型。手腕手臂一定要放松,掌关节一定要支撑住,手指的第一个关节要很结实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能塌指,一指的虎口处应该是圆形的,这些都具备了才能为演奏好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演奏过程中如果技术不扎实,再加上心理紧张,手指就会发软,手腕发硬,失去控制,所有技术都在瞬间崩溃,自信心也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第四,演奏之前调整好节奏和呼吸。演奏者在台上演奏时,由于环境的改变,心情紧张,心跳、呼吸会加快,手指的疲软与速度的失控会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速度非常重要,它常常影响演奏的质量。上场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把握正确的节奏和呼吸,可以听听自己所要演奏曲目的录音,将注意力转移到音乐中去对速度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
  钢琴演奏中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长期不懈地有意识地培养,它需要把握好紧张与放松、自我与忘我、热情与冷静、完整与细致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面对这种复杂且矛盾的过程同时,在钢琴演奏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寻找协调钢琴演奏与心理素质更有效的方法,使自身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及克服在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以求得完美的钢琴演奏,也使自身能够真正地体会和感受到钢琴演奏带来的自信、乐趣与享受。
其他文献
[摘要] 民间艺术对动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是深远的,正是因为中国的早期动画人对于民间艺术的借鉴和民族风格的探索,才使得这些动画作品具有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品格,是中国早期动画在国际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后来及至近来动画品质下降的原因,莫过于西方文化侵蚀了国人的民族化的思考和历史文化的传承精神,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值得警惕和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动画 影响  doi: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对于美诺“德性是否可教”这一追问的答复似有黔驴技穷之感,在对话的最后,两者谈论的“何谓美德”问题依然陷入困惑。这种看似失败的谋划似乎应归咎于苏格拉底应允美诺以几何学假设寻求“德性是否可教”的答案,毕竟从表面上看,在对话转入几何学假设之时苏格拉底便在美诺的强烈要求下放弃了对德性之“相”的追求,而对“相”的寻求只能依赖于“学习即回忆”这一论点的支撑。此种论断是否准确?苏格拉底在
好电影是拍出来的,更是剪出来的。作为电影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剪辑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好莱坞的电影工业里,剪辑师通常被称作“后期导演”,通过与导演的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一部影片。叙述故事,渲染情感,传递韵味,优秀的剪辑师可以通过对声与画、光与影的素材的取舍与组接,建构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形成审美意象。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画面语言的运用及后期剪辑的呈现虽表面上舶来自国外,实际上并非全盘照搬
[摘要] 《心术》触及了医患关系这个社会热点话题搏得了现实主义作品的美誉。然而,《心术》不是现实主义作品,运用现实题材的《心术》缺失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题材缺乏代表性、视点选择存在弊端、形象塑造“高、大、全”、偏离普通百姓的日常医疗生活等方面,使作品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迎合商业策略和主流意识形态,是《心术》缺乏现实主义精神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心术》 典型化 日常性 真
【作者简介】  电影《拾荒少年》剧照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下热点话题之一,新生代农民工中既有第一代农民工的孩子,也有新加入的青年农民。家庭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变迁最终体现在对家庭的影响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与农民到城市成为农民工相伴的是农村成为“空心村”。从初期家庭分离式外出到部分家庭举家外出,农民工的生活境遇有提高,但即使全家在城市,经济收入、体制等原因,城市里的农民工家庭生活普遍艰难,
[摘要] 迪士尼公司是全球动画产业的龙头老大。从1937年至今,所创作的56部动画作品,大多数成为经典之作,究其原因在于创意元素的巧妙运用。迪士尼动画创意设计的四大原则:娱乐性、教化性、情感性、积极性。其创意特点:题材多样性、全球化;本土化加工;亦师亦友的主角伙伴;推陈出新地巧妙应用音乐;反常规的创意理念等。  [关键词] 迪士尼动画 创意设计原则 创意特点 动画灵魂  迪士尼公司是动画史上一个传
[摘要]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导演姜文是以男性的的叙事视角,以女性的“身体”为符号象征来展现男性的政治、血性和欲望的。叙事电影,通过将女性的身体客体化,夸张为某种异己性的物象,成为审美观看或欲望观看的主体,从而成功的放逐并遮蔽了女性身体所传达的象征威胁与阉割焦虑,实践父权文化的生产,服务于对男权文化的内在矛盾的想象性解决。  [关键词] 政治意识形态 男性主体性 女性欲望对象  do
【作者简介】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剧照 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W·凯瑞(James W.Carey)认为:任何传播都是仪式,“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体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作为文化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著,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 年版,7 页)而在众多的传播形态中,电影艺术传播具有更强的仪式性,从开机到上映各色仪式伴随。最近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所
[摘要] 《秋菊打官司》的成功无疑是对当代社会乡土农村的思考与感悟,是对底层人物命运的一种关怀。它以“乡土中国的人文关怀”的艺术视角作为电影创作的基石,在中国电影史上这次成功的尝试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思考社会、反思现实的艺术创作之窗。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去理解社会,去体验生活。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秋菊打官司》将以它独特的创作视角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关键词] 《秋菊打官司》 乡土中国
[摘要]当打斗厮杀的主角由男性变成女性时,银幕上出现了一批以女性作为施暴者,并将施暴的对象扩展至整个男权社会的女性暴力电影。此类影片在给观众带来更强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女性出路何在的问题。女性暴力电影,或许只有通过有效的叙事理念和影像表达,将反抗同揭示社会整体的权利运作与专制问题作为创作实践的根本出发点,才能达到诗意栖居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女性暴力 电影 类型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