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习策略宏观、微观、测量方法和学习策略训练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些研究的异同之处, 最后对我国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指出不足和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学习策略;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王钟村,南通大学。
  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基本理论、二语认知、二语语用、阅读、写作、听说、学习策略、学习者语料库等等研究在20世纪末飞速发展,其中学习策略是英语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产物,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84年黄晓华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的以“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 为题的硕士论文标志着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开端。同时,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主义,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这些一系列的研究重点转移,都促进了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宏观研究
  国内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研究初期是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本质、分类的研究,各个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学习策略的定义,如史耀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魏汉声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环境的各种变量调整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过程。刘电芝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程序、规则、方法及调控方式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策略的定义研究转向分类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文秋芳参照O’Malley和Chamot分类模式,将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两大类。除此之外,钱玉莲(2005)将学习策略分为宏观与微观体系,宏观体系包括语言学习观、语言学习策略和管理策略,而微观体系包括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总的来说,研究学习策略的分类有利于研究者对于学习策略有全面的系统的宏观的认识,研究人员可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更加系统的,高效率的,深入的开展相关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宏观研究重点转向学习策略差异研究,学习观念与策略的研究,以及多个策略运用与英语水平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微观研究
  微观研究主要探讨了学习策略与英语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阅读策略、听力策略、词汇学习策略、写作策略、口语策略以及单项策略与英语成绩关系。除此之外,网络环境背景下学习策略的研究和学习策略与其它科目结合的相关研究也是值得肯定的。
  根据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拓宽了研究思路,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学习策略的训练
  学习策略的使用对于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苏远连(200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听力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性,除了增加学生理解性输入,在听中、听后环节设置反馈有利于提高听力效果。石进芳(2010)从网络环境角度入手,调查了理科生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她将元认知训练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得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并不明显,但是学习计划性和自我监控的有效性较为明显。陈莹(2013)研究出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和认知的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对英语学习效果起积极作用。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使用元认知和认知策略的频率变高了。柳燕梅(2009)研究了汉字的学习策略训练情况。总的来说,学习策略的训练研究并不仅仅局限在英语学习领域,其它领域也慢慢开始进行拓展研究。
  研究方法
  目前来说研究学习策略的主要测量方法有标准测量量表、有声思维和反思日记。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由Oxford(1990)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SILL),该量表采用李克特的5点计分法,在50个项目中涉及了6中学习策略。除此以外,由Weinstein等人针对高中学生设计的温斯坦标准化学习策略量表(LASSI-HS)在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另外还有听力学习策略量表MALQ,阅读策略调查表SORS(Mokhtari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keeps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 and brings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s ample opportunities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摘要】大學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体现和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培养,本文从道德素养、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等方面综合探讨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前提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应用能力;教师素质  【作者简介】孙珊(1980- ),女,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
【摘要】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活动。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遇到冲突时译者采用归化还是异化成为造就译文质量和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归化和异化各有利弊但“显异”是主流。  【关键词】跨文化;归化;异化  【作者简介】乔莉萍(1985- ),女,山西介休人,硕士,滨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身处不同地区或者国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加,翻译日益火爆的同时,跨文化成为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的对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以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朱琳(1974.4-),女,汉族,云南镇雄人,昭通学院,大学本科,讲师,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传统的英语教学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不断深入,英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这使得社会各界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育对培养优质英语人才意义巨大,然而传统教育教学法存在诸多弊病,在人才培养方面所能够发挥的效果比较局限。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育的实效性,我国教育者加大了对各种先进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任务教学法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改的一大利器。本文围绕大学英
【摘要】伴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英语这一国际化的语言的作用开始凸显。作为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暴露出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环境欠缺、学习目的不单纯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需要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以求提升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铁凝(1987.11-),女
一、引言  4P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的新式英语教学法。它不仅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也融合了我国很多优秀的教学理论。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英语教学法(TEFL)体系的创立,也标志着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4p教学的定义  4P教学又称为“四位一体”教学法,是包天仁教授在借鉴国外3P教学法的基础之下,
错题的讲解分析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讲练错题课存在“死板、枯燥乏味,无法得知学生理解的深度”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自发地真正去研究错因、提高反思质量深度学习呢?  当看到“可视化”这个词时,我立刻萌生了将英语错题可视化的想法,能不能用手机这一高普及率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可视化错题呢?于是我做了一个学生版的相关活动,布置给学生一项家庭作业:  周末作业:开展“一人一错题,
【摘要】英译单音外来语素是汉语新语素产生的重要来源,对此类语素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语素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聚焦汉语中英译单音语素的研究,综述该类语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研究展望,希冀为汉语中音译外来语言研究提供借鉴,促进语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英译单音语素;汉语;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张璇(1980.3- ),女,湖北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
【摘要】矛盾修辞法是一种看似有悖于常理,细读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修辞方法。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喜欢并善于将矛盾修辞运用到自己的戏剧中,该修辞的运用为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旨在结合莎士比亚戏剧简要介绍矛盾修辞法,并浅析该修辞法在其戏剧中的妙用。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定义、起源、结构对矛盾修辞法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分析矛盾修辞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所起的作用。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第三部分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