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祝福》反复艺术的四个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鲁迅《祝福》的艺术成就,人们大多会注意到它倒叙的结构、“画眼睛”的手法、命运悲剧与祝福氛围的对照等,至于反复这种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悉心留意的人恐怕就少了。对于小说社会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态的展示、人物悲剧的深化,反复这一修辞手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下面尝试做一点简单的析述。
  一、突显社会环境的丑恶
  小说在对鲁镇祝福的习俗和情景作了一番介绍后,有这么一段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里的三个“如此”反复使用,强调了中国偏僻落后的一角——鲁镇社会——超稳定的僵死状态。当祥林嫂死了男人丢了儿子,离开贺家坳重来鲁镇时,她额角上的伤疤成为被打趣的由头,问话的反复出现,更显示了祥林嫂生存环境的冷漠与淡薄。
  二、强化典型性格的特征
  在形象刻画上,反复的作用更是明显。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叼去,性格全然变了,每次见到鲁镇的人都要哀诉一番,开场白总是那句“我真傻,真的”,这句话竟然反复四次,后面的“我单知道”引出的一长串陈述,也两次反复,这种不厌其烦的反复,逼真而深切地反映出祥林嫂的精神创痛之深。在刻画鲁四老爷形象时,也是运用了话语反复的,如那句近乎口头禅的“可恶!然而……”,话语极短,两字一顿,体现着封建老爷的威严,又体现着老学究的身份,反复使用,就把鲁四老爷冥顽的不平、病态的尊严、深掩的自私和深刻的虚伪都表现出来了。
  三、展示人物心底的波澜
  小说在描写“我”的内心世界时,也充分运用了反复。“说不清”这三个字,一共反复了六次。当祥林嫂猝然向“我”询问灵魂的有无、地狱的有无时,“我”“惶急”之中回答“也许有罢”、“就该也有”,由于怕担不是,又改口说“说不清”,甚至连说两次,离开祥林嫂,逃回四叔家后,他仍是担心自己的话会导致不祥的后果,心里“不安逸”,小说花了很大篇幅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说不清”反复四次,连缀起“我”复杂而特殊的心理轨迹。另外,“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反复两次,第一次表明了“我”对鲁镇和鲁四老爷的绝望——忍受不了令人窒息的环境和令人憎恶的人物;第二次是因为不祥预感的压迫,表明了“我”幻想以逃避来摆脱良心上的不安。反复,表明“要走”的欲望愈来愈强烈。
  四、反衬生命衰颓的迅忽
  还有一处反复,就是祥林嫂先后两次死了男人又先后两次出现在鲁镇时的服饰描写。第一次小说是这样写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第二次的描写与第一次无异:“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个反复有三重意义,其一,“白头绳”表示其新寡;其二,突出祥林嫂的极度穷困,几年过去了,她出来当女佣还是那一套行头——“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其三,反衬祥林嫂身心状况非同寻常的恶化。我以为这第三点是反复最重要的用意。
  《祝福》是一篇“探不到底”的作品,我们无论从多么小的角度去“探测”它,它都是让人咀嚼不尽的。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是高考必考的能力之一,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阅读过的文章又何止百篇,理应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做语文试卷上22分的阅读题时,得分大多集中在12—15分,20分仿佛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标杆。  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何如此低下呢?平时的阅读教学又该如何进行呢?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不倦的摸索和尝试,现将一点心得总结如下
期刊
课堂讨论常常由教师围绕学习的内容确定论题或列出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认识,从而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宽松的环境。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成为讨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转化为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给予学生平等对话权。努力
期刊
暑期的校本课程培训给我感触很深,其中最让我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与教研问题。作为一线教师,除教学外,要不要关注教研?该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开学的全校工作会议,让我明确了本学期的一个目标,那就是:处理好教学与教研的关系,做到教学不误教研,教研促进教学。  说实话,学校里平时考评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教学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而在评职称的时候,注重的却是教研的成绩。教学是硬杠子,有来自方
期刊
辨析病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很多同学在辨析病句过程中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病句题做多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标志性的东西。记住这些标志,对我们做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顿号  1.语序不当  例: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析:根据事物的逻辑顺序这个句子应改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孩子缺乏父母的合理管教,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严重滞后,留守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隐患。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学校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优势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就语文学科来讲,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我认为德是
期刊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诵读教学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诵读教学的方法,有的教师以播放录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范读;有的教师能够亲自为学生范读,却没有安排在最佳时机;还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自读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读时间。我们认为,按照“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录音范读——学生再读”的方式进行,诵读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学生自读  
期刊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三维目标,其中之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明确指出,“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在所有科目中,最能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当数语文了。语文是情感的载体,语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也确实不会忽视体会
期刊
著名媒体人杨澜曾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由此可见,成长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其中心灵的成长尤为重要。  在人生中,内在的心灵的成长,“是一个一直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也许一时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心灵成长的核心应是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心灵的成长是一个人不断地对世界认知的过程,是主动学习,或被教育,接着有醒悟,提高成长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对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怎样在新课标背景下上好一堂语文课?这其中有很多艺术。我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程理念,学习、探讨、尝试,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  一、首先要以学情为依据分析和处理教材。  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现状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充分掌握,并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置,教学重点的确
期刊
鲁迅先生的《药》,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的考验,至今在文学史上仍然闪耀着夺目的思想艺术光辉。然而,无论是文学评论界,还是语文教育界,对于《药》的研究虽然是富有成果的,但恐怕还算不上是深入的和富有生气的。作品问世以来,初期反应中的那些有意无意的贬损和曲解自不必说,就是目前呈现出的某种停滞状态,也是差堪忧虑的。认为《药》“采取双线结构的方式”(《论〈药〉》载《文学评论》1978年第4期)“写了华夏两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