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况及其特点出发,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研究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正确引导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监控 引导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介对国内外突发的热点新闻事件或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所表达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本研究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归纳,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结合大学生的独特心理,提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引导方法,为高校在现有环境中平稳高速发展提供帮助。
  一、高校校园网舆情的概况和特点
  高校舆情的主要内容是国内外的热点事件、校园突发事件及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等,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合理引导,必须先深入分析舆情本身的特点,这是舆情引导的基本前提。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如下特点:
  1.自由性与直接性。高校校园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共享资源、发表评论观点、提出意见建议的互动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自由地对某一事件发表言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2.隐匿性与外显性。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特点,信息的发布者不用署名,与此同时,呈现出外显性特点,因为热点话题一旦出现,就会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形成激烈的讨论并产生较大影响。
  3.突发性与及时性。高校网络舆情通常是毫无征兆、突然出现的,而且形成迅速。近几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一般由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校內外突发事件引发,几乎都会在高校BBS论坛中引发激烈讨论,产生强烈反响。
  二、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网络舆情工作专门领导机构,工作责任归属并不明确,对舆情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及和谐方面的作用没有足够重视,缺乏科学的校园网络舆情处置预案,导致网络舆情工作措施缺乏及时性和连贯性。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不健全、机制欠缺。大部分高校有参与舆情监测和管理的工作人员,但多为兼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干部,缺乏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学生思想工作、知识经验丰富并且计算机技能强的专职指导队伍,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制约。
  3.对于舆情危机处置方式简单粗暴,过于被动。高校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缺乏对于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特点的深刻认识,一般采用传统的舆情应对方式。舆情管理监控人员对一些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议论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正面引导,而是简单粗暴地删帖或封堵,越发引起更高的关注度。在这种情况下,对敏感问题或比较严重的问题只堵不疏,难免积小成大,酿成严重的后果。
  三、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分析
  做好校园内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对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学校的发展及社会进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育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现如今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在当今这个人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发布言论及意见的时代,如果没有参与者良好素质作为保障的话,那么任何网络舆论引导的手段都是空谈。只有促进青年学生自身优良素质的养成,才能使其更好地辨别网络舆情的真伪,而后以一种平和、健康的心态对待网络舆论中的突发事件。
  2.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论氛围。校园内网络信息的传播应得到有效管理,应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一旦发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首先应控制事态发展阶段,其次应正确引导舆论走向,管理者应在控制事态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引导方法使大众的舆论步入正确的轨道,最后应消除不良信息,校园网络信息的管理者不能一味默不作声或打压屏蔽有关言论,应巧妙运用令人信服的方式消除“噪音”。
  3.建立健全的高校网络舆论管理机制。首先,做好高校校园网的建设,校网站的相关管理者要定时监测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络内容,创办一些具有先进性和特色性的网站。其次,建立专业的舆论引导队伍,培养舆论领袖,培养带有正面色彩的舆论领袖是对广大学生进行舆论疏导最有效的方法。再次,实施“以人为本”的网络舆情互动策略。过于死板的管理模式只能使学生疲劳应对,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才会让学生乐于接受。
  四、结语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特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做到面对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主动发声、理性分析和敢于亮剑,在高校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清朗的网络育人氛围,维护校园的和谐、健康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周群.大学生舆情及其工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朱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研究——以我校舆情情况为例》,课题编号:2015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对唐山市公共场所标识语英译文本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分析,从中英语言文化和思维角度分析英文标识语的错误原因,并对错误种类进行归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和策略,为唐山市双语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标志语翻译 文化软实力 语言环境建设 城市形象 建议与对  随着世界园艺博览会举行,唐山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公共标识语使用的规范性、统一性,对宣传唐山,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摘 要: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学习中多一些等待、多一些自主、多一些探究,孩子们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渔”,“得法于自主,得益于探究”。注重“由扶到放”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应用题设计,或许能打造精彩、丰盈和坚实的数学应用题学习新时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学习能力  应用题,顾名思义,就是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如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互为印证,发生
摘 要: 写作是一项综合力很强的智力活动,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而目的明确的积累过程。丰厚的积累是写作的坚实基础,写作是丰厚积累的外在体现。只有精心积累,才能创作美文。  关键词: 品读书籍 赏读自然 精读生活 创作美文  陆游曾在《文章》中写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这样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自然、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关键是如何成为那洞明世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经常处于鸡肋般的存在状态:中考只占50分,在学生和家长看来,远不如语文、数学等主科来得重要,部分教师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授课。事实上,教学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有效组织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可以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有几条思品课与班主任工作的融通建议,希望与众教师探讨:一是利用思想品德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二是积极组织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值得探究的精彩艺术,教师要营造乐学氛围,趣味引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精彩互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打造精彩课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趣味引领 精彩互动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师要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乐学氛围,鼓励
摘 要: 班主任寄语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各方面表现作出的总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它在学生和家长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段积极肯定的评语,一句激励的话语,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动力,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对其一生的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一段真诚的寄语也许只是一米阳光,但已足够温暖学生的心灵;一段真诚的寄语就如一场绵绵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寄语 爱的教育  班主任寄语是对学生一学期来各方
摘 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演绎魅力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探究情境 精彩课堂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及时捕捉社会实践中的数学现象,结合教材内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形象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乐
摘 要: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言表达。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苏教版的教材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教学中作者充分挖掘教材中语言模仿训练点,即“言语精妙处”“典型句式处”,让学生仿文中语言表达,写心中独特感受,从而实现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标。  关键词: 低年级教材 语用点 语言模仿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
摘 要: 本文以教学实例简要阐述了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细节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解决问题时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是班级管理中的“良药妙方”,通过“这剂药”,班级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关键词: 班主任 细节 态度 班风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每天面对着几十个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思想的学生,因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班主任也不例外,因此日常
案例介绍:  我曾带过一个叫小明(化名)的一年级男生。他是家里的宝贝儿子,但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在菜市场卖菜;父亲经常酗酒,不太顾家;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不太融洽。小明是一个自尊极强、十分敏感、缺乏自信的孩子。他调皮好动,性格比较外向,虽然喜欢与同学交往,但对同学很不友好,而且平时个人卫生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好,许多同学都不太喜欢和他一起玩,是班里最令我头痛的孩子。由于我是第一次当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