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认同;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5-0061-03
【作者简介】史炳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210061)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受城市化的影响比较大,出现了拆迁家庭猛增、拆迁家庭子女入学数量大涨的情况。开学以来,我通过调查,发现班上来自拆迁家庭的学生多达72%,班上存在“读书无用”的论调,很多学生出现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习惯不好、功利心重、贪图享乐等种种不当认知与偏差行为。本次班会课旨在通过讨论、活动和体验,引导学生重新认知、评估自己的学习观和金钱观等,以此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二、教育目标
1.通过情境迁移,帮助学生反观自己在学习观、金钱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
2.在活动中,通过“两难情境”的演绎,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
3.通过个人主张、小组讨论和集体表决等环节,全体学生提炼出班级精神,以此进一步塑造一个具有价值认同的班级共同体。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排练情景剧,搜集和价值观相关的音乐、视频和世界名人家训等。
教师准备:准备拍卖会道具和音响设备,购买“时间胶囊”、写真帖等。
四、活动形式
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视频观赏、自主讨论
五、实施过程
(一)角色扮演,引出话题
小品欣赏:《有钱就是爷》
场景1:家长们在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
小A爸爸(暴发户形象)带着拇指粗的金项链,捏着抹布,一边擦着“大奔”,一边与小B爸爸大声地炫耀暑假时带儿子玩了半个中国(可读的地名全是错的)——江苏的盱眙(yú tái)、安徽的亳(háo)州、浙江的嵊(chèng)州、山东的兖(gǔn)州……他的口头禅是“有钱就是爷”。
小B爸爸睜大眼睛,做出很无奈的表情,表示这些地方都没去过。
场景2:教室里,两个小伙伴畅谈自己的理想
小B:我要做“五好少年”(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善于创新的“小主人”、热爱劳动的“小帮手”、遵纪守法的“小标兵”、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小A:我要争做“五子贵族”(房子大、车子贵、票子厚、妻子美、孩子多),我的口头禅就是“有钱就是爷”。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夸张的小品表演,形成强烈对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们观察情境、迁移认知、启发反思。
(二)话题讨论,对比反思
1.说一说:请学生们评价情景剧,说出自己的感受。
2.议一议:有钱真的就是爷吗?
3.比一比:我们有没有错误的金钱观(奢侈浪费、物质攀比、贪图享乐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们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实现自我反思,以此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当观念及行为。
(三)人生拍卖,价值观选择
1.发放纸钞。
教师给每个学生打印总金额为10000元的纸钞,每张面额1000元,每样东西竞拍底价2000元,每次加价1000元,封顶5000元(此时可多人同时买进)。
2.价值观选项。
(1)一屋子的钱
(2)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有座房子
(3)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4)有机会做领导
(5)有机会健康地活到一百岁
(6)有机会完全自主
(7)有座藏有自己喜爱的书的图书馆
(8)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9)让大家不再受雾霾之害
(10)获得让全世界人都能吃饱的魔力
3.现场竞拍。
教师指导学生竞拍,并注意学生们的行动及情绪差异。
4.讨论。
(1)你是否买到了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是,买到时的心情如何?如果不是,是因何故没有买到?没有买到的心情如何?
(2)你最想买的项目是什么?为什么它对你而言那么重要?
(3)有没有人什么都没买到?为什么?是不是选项中没有你想买的?你更想买到的是什么?
(4)你觉得你买到的东西隐含着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从金钱观纠偏到多元价值观的选择(从学生们的竞拍来看,没有人选择将一生的精力花在追求金钱上),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性认知自己的价值观。
(四)价值定位,做精神贵族
1.人生格言。
(1)衔接“人生拍卖”环节,让学生以“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为题,撰写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和一个10年人生目标(要求按时间列举,最多不超过5条)。
(2)老师要求学生:一是把格言、目标记在心里,二是要求大家将其写在卡片上并放进“时间胶囊”(事先淘宝上买的精美密封瓶)之中封存,约定10年后共同开启。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思考人生格言及设定10年奋斗目标,初步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中期奋斗目标,改变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动力缺失的状况。
2.家训警句。
(1)播放《范仲淹家训与家道》视频。
(2)由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引入,随后展示孔子世家、达尔文世家、居里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瓦伦堡家族、托尔斯泰家族、拉塞尔世家、泰戈尔世家、肯尼迪家族、盖茨家族等世界十大顶尖家族的家训。 (3)让学生撰写自己家的家训(建议写1~5条),并带回家与家人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家训就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通过了解中外古今名人家族的家训,让学生感知家训对于修身、齐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家训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父母,利于改变一些家庭“读书无用”、投机取巧的家庭氛围。
3.班级精神。
(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头脑风暴和组内评议,各组拟定一条班级精神的格言,并推荐一名代表简要阐述该格言的含义。
(2)主持人组织同学进行现场投票,确定班级精神。
【设计意图】一个刚刚组建一个月的班级,一个拆迁家庭占比如此之高的班级,一个攀比之风盛行、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的班级,亟须一个全体学生总体认同的班级精神的引领。基于头脑风暴、主张自述、投票表决的班级精神,由此生根发芽。
六、活动反思
本次班会课是针对班级建立时间短、学生家庭结构特殊、存在一些不良的个人价值观念等问题而开展的,旨在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在讨论中重估自己的价值判断,在限制选择中修正自己的目标追求及价值认同,在体验活动中认识到精神追求对于人生的神圣性、重要性,最终形成个人的、家庭的、班级的价值定位。此次班会课需要反思的有以下几点:
1.小活动——自主开展,自我体验。
本节班会课开展了角色扮演、模拟拍卖、小组讨论、投票表决等活动,大部分是学生主持、学生策划、学生参与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更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发现、生成、内化为自己的感性认知、理性判断和价值认同。
2.小触动——层层递进,生成价值。
任何一节班会课,除了热热闹闹的活动以外,还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触动他的感知与情绪,生成相应的价值观,并掌握一些方法,在认识层面和行动层面能够实现自我改变。本节班会课就尝试在活动的表象下,设置诸多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冲突,在冲突中,由此及彼、由己及人地帮助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家庭、班级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3.小缺憾——美中不足,日后改进。
个人觉得,在家训赏析及讲解上,时间有限,没能深入,可以在日后的班会课安排中,做好实际调查及学生的深度参与工作,单独开设一次有关家规家训方面的主题班会课,且最好能邀请家长参与。
一节班会课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想重塑部分学生、整個班级乃至学生背后的家庭的价值观,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通过开设系列化的价值观主题班会课,借力家校合作,特别是要设置诸多认知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冲突,以此实现最初的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5-0061-03
【作者简介】史炳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南京,210061)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受城市化的影响比较大,出现了拆迁家庭猛增、拆迁家庭子女入学数量大涨的情况。开学以来,我通过调查,发现班上来自拆迁家庭的学生多达72%,班上存在“读书无用”的论调,很多学生出现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习惯不好、功利心重、贪图享乐等种种不当认知与偏差行为。本次班会课旨在通过讨论、活动和体验,引导学生重新认知、评估自己的学习观和金钱观等,以此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二、教育目标
1.通过情境迁移,帮助学生反观自己在学习观、金钱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
2.在活动中,通过“两难情境”的演绎,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
3.通过个人主张、小组讨论和集体表决等环节,全体学生提炼出班级精神,以此进一步塑造一个具有价值认同的班级共同体。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排练情景剧,搜集和价值观相关的音乐、视频和世界名人家训等。
教师准备:准备拍卖会道具和音响设备,购买“时间胶囊”、写真帖等。
四、活动形式
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视频观赏、自主讨论
五、实施过程
(一)角色扮演,引出话题
小品欣赏:《有钱就是爷》
场景1:家长们在学校门口等孩子放学
小A爸爸(暴发户形象)带着拇指粗的金项链,捏着抹布,一边擦着“大奔”,一边与小B爸爸大声地炫耀暑假时带儿子玩了半个中国(可读的地名全是错的)——江苏的盱眙(yú tái)、安徽的亳(háo)州、浙江的嵊(chèng)州、山东的兖(gǔn)州……他的口头禅是“有钱就是爷”。
小B爸爸睜大眼睛,做出很无奈的表情,表示这些地方都没去过。
场景2:教室里,两个小伙伴畅谈自己的理想
小B:我要做“五好少年”(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善于创新的“小主人”、热爱劳动的“小帮手”、遵纪守法的“小标兵”、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小A:我要争做“五子贵族”(房子大、车子贵、票子厚、妻子美、孩子多),我的口头禅就是“有钱就是爷”。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夸张的小品表演,形成强烈对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们观察情境、迁移认知、启发反思。
(二)话题讨论,对比反思
1.说一说:请学生们评价情景剧,说出自己的感受。
2.议一议:有钱真的就是爷吗?
3.比一比:我们有没有错误的金钱观(奢侈浪费、物质攀比、贪图享乐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们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实现自我反思,以此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当观念及行为。
(三)人生拍卖,价值观选择
1.发放纸钞。
教师给每个学生打印总金额为10000元的纸钞,每张面额1000元,每样东西竞拍底价2000元,每次加价1000元,封顶5000元(此时可多人同时买进)。
2.价值观选项。
(1)一屋子的钱
(2)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有座房子
(3)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4)有机会做领导
(5)有机会健康地活到一百岁
(6)有机会完全自主
(7)有座藏有自己喜爱的书的图书馆
(8)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人
(9)让大家不再受雾霾之害
(10)获得让全世界人都能吃饱的魔力
3.现场竞拍。
教师指导学生竞拍,并注意学生们的行动及情绪差异。
4.讨论。
(1)你是否买到了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是,买到时的心情如何?如果不是,是因何故没有买到?没有买到的心情如何?
(2)你最想买的项目是什么?为什么它对你而言那么重要?
(3)有没有人什么都没买到?为什么?是不是选项中没有你想买的?你更想买到的是什么?
(4)你觉得你买到的东西隐含着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从金钱观纠偏到多元价值观的选择(从学生们的竞拍来看,没有人选择将一生的精力花在追求金钱上),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性认知自己的价值观。
(四)价值定位,做精神贵族
1.人生格言。
(1)衔接“人生拍卖”环节,让学生以“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为题,撰写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和一个10年人生目标(要求按时间列举,最多不超过5条)。
(2)老师要求学生:一是把格言、目标记在心里,二是要求大家将其写在卡片上并放进“时间胶囊”(事先淘宝上买的精美密封瓶)之中封存,约定10年后共同开启。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思考人生格言及设定10年奋斗目标,初步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中期奋斗目标,改变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动力缺失的状况。
2.家训警句。
(1)播放《范仲淹家训与家道》视频。
(2)由中国古代名人家训引入,随后展示孔子世家、达尔文世家、居里世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瓦伦堡家族、托尔斯泰家族、拉塞尔世家、泰戈尔世家、肯尼迪家族、盖茨家族等世界十大顶尖家族的家训。 (3)让学生撰写自己家的家训(建议写1~5条),并带回家与家人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家训就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通过了解中外古今名人家族的家训,让学生感知家训对于修身、齐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家训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父母,利于改变一些家庭“读书无用”、投机取巧的家庭氛围。
3.班级精神。
(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头脑风暴和组内评议,各组拟定一条班级精神的格言,并推荐一名代表简要阐述该格言的含义。
(2)主持人组织同学进行现场投票,确定班级精神。
【设计意图】一个刚刚组建一个月的班级,一个拆迁家庭占比如此之高的班级,一个攀比之风盛行、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的班级,亟须一个全体学生总体认同的班级精神的引领。基于头脑风暴、主张自述、投票表决的班级精神,由此生根发芽。
六、活动反思
本次班会课是针对班级建立时间短、学生家庭结构特殊、存在一些不良的个人价值观念等问题而开展的,旨在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在讨论中重估自己的价值判断,在限制选择中修正自己的目标追求及价值认同,在体验活动中认识到精神追求对于人生的神圣性、重要性,最终形成个人的、家庭的、班级的价值定位。此次班会课需要反思的有以下几点:
1.小活动——自主开展,自我体验。
本节班会课开展了角色扮演、模拟拍卖、小组讨论、投票表决等活动,大部分是学生主持、学生策划、学生参与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更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发现、生成、内化为自己的感性认知、理性判断和价值认同。
2.小触动——层层递进,生成价值。
任何一节班会课,除了热热闹闹的活动以外,还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触动他的感知与情绪,生成相应的价值观,并掌握一些方法,在认识层面和行动层面能够实现自我改变。本节班会课就尝试在活动的表象下,设置诸多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冲突,在冲突中,由此及彼、由己及人地帮助学生重新定位自己、家庭、班级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3.小缺憾——美中不足,日后改进。
个人觉得,在家训赏析及讲解上,时间有限,没能深入,可以在日后的班会课安排中,做好实际调查及学生的深度参与工作,单独开设一次有关家规家训方面的主题班会课,且最好能邀请家长参与。
一节班会课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想重塑部分学生、整個班级乃至学生背后的家庭的价值观,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通过开设系列化的价值观主题班会课,借力家校合作,特别是要设置诸多认知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冲突,以此实现最初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