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误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试误”,即“尝试与错误”。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试误法:要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要能巧妙设置试误情境,要营造敢于试误的氛围。
  关键词:“试误”;实验教学;利用错误;试误情境;试误的氛围
  在学生的聚会中,一学生回忆:在制取氧气分组实验中,您刚强调实验结束时,试管不能立刻冲洗,要等冷却后再冲洗,结果某同学马上把试管拿到水龙头下冲洗,试管马上破裂,他还被您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您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想得吗?我们都觉得他是英雄,他做了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这件事给了我启发:实验操作即使再三强调,学生未必真理解。而课堂上这一小插曲,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反而更能记住。后来在这个实验中,我这样处理:实验结束时,叫了一个平时会大喊大叫、成绩中等的学生马上洗涤试管,其他同学稍等,实验的结果再加上这位同学夸张的动作和声音,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使同学明白这一做法的错误性。后来考查这部分的知识,发现学生掌握得很好。其实上述的方法就是试误。
  “试误”译自英文trial and error,即“尝试与错误”,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平常学习中,教师都希望学生可以不犯错或少犯错,以取得高分,所以总是有意无意地直接灌输给学生正确、缺少生机的知识,造成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只是把学习当成了任务。“试误”就是让学习过程真正融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面对困惑进行试探性的主体摸索,先经历纠结的心理过程,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产生顿悟,从而不仅获得良好的知识建构,还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为学习的可持续提供内驱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反复实验,在课堂上完美展示实验,效果当然很好,但有时实验中的“不完美”,反而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能挑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思维的更深层次的发展。那么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应用试误法呢?
  首先,教师要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
  学生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要急于纠正,要加以利用,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反诘,得出一个明显的错误结论,让学生自己悟出答案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比直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效果好多了。例如: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很多同学认为可以用蜡烛代替红磷做此实验,教师就用蜡烛进行验证,学生马上发现现象与预想的不符,于是产生疑问:“为什么用蜡烛代替红磷不行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磷燃烧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状态的不同,从而确定如何选择反应物。
  其次,教师要能巧妙设置试误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以往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巧妙地设置试误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有疑惑的实验,让实验结果说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用自己实践得来的理论一定比课本中的或老师说的更有说服力。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会误认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可以用骨头来代替,因为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知道骨头中含有钙,所以在做分组实验之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寻找大理石或石灰石的替代品并自带材料,可以上网查,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找,可以请教别人,要求各小组尽量不要一样。上课时,同学们带来的材料多得让我都惊呆了,有牙膏、贝壳、含碳酸钙的钙片、墨鱼骨、珍珠粉、生石灰干燥剂、水泥块、墙上的石灰、蛋壳,当然还真有同学带了骨头。有意思的是带牙膏的同学带了白色的和水晶的两种,带骨头的也带了猪骨头和鸡骨头,带贝壳的同学带了田螺壳、鲍鱼壳、花蛤壳。我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把自己带来的材料放在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并记录,最后进行反馈时,同学们都很兴奋地报告着自己组的情况,最后在全班同学的多次补充完善下,形成如下一张表格。
  通过这个实验探究,很多同学消除了骨头中含有碳酸钙的想法,也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物质含有碳酸钙,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在学习了第十单元的酸和碳酸盐反应这部分知识之后也能应用得很好。
  最后,教师要营造敢于试误的氛围。
  学生如果要真正地自主学习,就要主动试误,许多事情,只有主动试误,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可好多同学害怕出错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干脆都不做,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教师要防止这种心理在课堂上蔓延,尽量营造轻松的、敢于试误的课堂氛围。
  1. 要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告诉学生,只有上帝和死人不会犯错,只要是人都免不了会犯错,恩格斯指出:“无论从哪方面学习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学习来得快。”所以不要害怕出错,错了,也不要有心理负担。在课堂中,要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展示出来,包括暴露自己错误的思维方法,从而引发全班同学的思考和讨论,让全班同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也使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 善待有意无意出错的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对待。记得有一次,一学生帮我把准备好的仪器送到教室,其中有收集好的备用的氧气,另一调皮学生把氧气瓶上盖着的玻璃片掀开了,后又盖上,拿仪器的学生急得直哭,我安慰她说,没关系,老师有高招,能解决。在课堂上我把情况说明了一下,问:现在这瓶还能用吗?我们可以用实验证明一下,当我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时,木条复燃了,同学们开心地说,还能用,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还能用吗?这和氧气的什么性质有关?再问:刚才某同学为什么会着急呢?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分析完后,我顺带说了句:我们要感谢某同学,要不然我们还学不到这些知识,我能感觉到这位同学的心放下了,坦然了。
  3. 鼓励敢于尝试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成绩好的学生更不敢表现,反而是成绩中等的同学更有勇气,敢于表现,教师要抓住机会激励他,同时也等于告诉全班同学:敢于尝试的学生才有更好的机会。在做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溶液加快产生氧气的演示实验时,我正在划火柴,由于火柴有点潮湿,没点燃,班上一个中等生开玩笑喊道:老师你不会,我来。这是没什么技术难度的操作,可以让他操作,于是我就让他来,他一点燃火柴就吹灭了然后伸入试管中,自然是看不到现象,我提醒了一句:为什么不会复燃,这回他点燃后过一会再吹灭,这时有火星了,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了。此后,这位同学上课就能更集中注意力了,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学生只有敢于试误,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習兴趣。
  学习中出错,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错误中寻找有利资源,“错”往往蕴含着比“对”更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利用“错”,变“废”为“宝”。实验教学中的试误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发现错误,进而顿悟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常学勤.教师课堂技能教学指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吴晗清,李国超.“试误”是化学教学永恒的机智[J].教学与管理,2014,(10):70-72.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数学本身及小学生思维特点等诸多原因,客观上存在着数学学困现象。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教师应转变观念,找准学生学困的原因,对数学学困生进行积极转化,培养数学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转化;对策  一、 班班有本难念经  班主任是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领头雁、排头兵,转化数学学困生又确实是本难念的经。根据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的实
摘 要:计算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好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以及计算的准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務。难道学生的计算错误真的只是由于粗心大意吗?如果不好好分析原因以后是不是会一直错下去?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对策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它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
摘 要: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具体以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长乐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为例,将其汉英翻译中所存在的错误问题进行分类,运用翻译目的论从语言、语用和文化三个层面,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公示语的翻译技巧进行讨论。基于功能目的论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提出城市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公示语;长乐市;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  引言 
摘要:2011年,幼教改革的春风吹拂全国各地,优质的公办幼儿园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所所硬件软件配备高起点、高要求的公办幼儿园吸引着家长们的目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办园水平偏低的民办幼教倍感压力,他们面临着或生存、或淘汰的选择。这时候,片区联动管理的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发展背景;主要做法;实施成果  丰泽区推出以龙头园带动片区发展的“片区联动”模式,以街道为单位,将全区划分为八个片
摘 要:区域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实施人文和自然地理二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目前“前移后拓”理念在实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引入“前移后拓”理念指导区域地理实习,进而分析其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效果:(1)实习前期,指导学生明确实习目标,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转变现有实习态度;(2)实习中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丰富了青年教师的野外工作经验和
摘要:植物学课程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介绍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在宏观方面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校园植物的器官形态结构学习,但在微观方面,用肉眼同学们是看不到植物的微观形态结构的,这就需要借助放大的科技仪器——光学显微镜,来帮助了解植物的微观结构。但目前,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却存在些许问题,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仅损害仪器本身的构造,也养成学生错误的操作手段,影响
摘要:农村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英语是最难教的一门学科。这是因为农村孩子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气氛和资源。家长和周围人普遍英语水平极低,离开课堂他们几乎无从获取英语知识,课后学习遇到困难几乎寻求不到帮助。同时农村教师教学任务重甚至还兼任其他学科,若不加强平时学习,也会出现业务能力不进反退的现象,因此要想提高农村英语教学必须要求教师从自身入手,多方努力。  关键词:学习;效率;远程教育  一、 教师要注重加
摘要: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职人员大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等群体的调查,就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当前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情况,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并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实践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  一、 前言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体育俱
摘要:本文以麻球的制作为案例,以“面粉”为载体,从糯米粉的初体验到水磨粉的新改良到体验式的真学习再到探究式的多研磨,探究了麻球制作过程中面粉运用的“春夏秋冬”。  关键词:初体验;新改良;真学习;多研磨  随着我园“十三五”省级课题《文化传承:古镇幼儿园微型课程的案例研究》中饮食文化篇章的深入研究,我园又结合省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将古镇的特产制作纳入到我们的园本课程中,从而形成一套特产制作的园本课程
摘 要:审美是认识美的前提,立美是塑造美的关键,立美教育是审美基础上按照美的目的和规律、全面育人的社会行为。立美教育观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彰显美育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举措。实现大学生的立美教育,主要通过采取具体的外部措施和抽象的内在方法相结合的路径,共同建构完善的立美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推动立美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立美教育;路径;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一、 前言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