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他人互联网电子积分行为的刑法定性——以“冒用他人航空里程积分的行为”为例

来源 :青少年犯罪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gal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电子积分本身的占有及所有应当隶属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冒用电子积分行为发生的过程中,电子积分本身并非发生占有及所有的移转,发生变化的乃是互联网电子积分的使用权.电子积分的使用权作为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通过对于涉电子积分行为进行合类型性分析,从而为该行为性质的界定提供方向.在行为性质的认定上,首先形成对个案的预判,并将个案事实与规范认定相结合,进行个别化的判新,不应当一概而论.此外,行为人冒用他人互联网电子积分时,由于手段行为具有显著的技术性,可能会触犯其他罪名,从而在个案认定中,应当严格遵循罪数原理,做到不重复评价、不遗漏评价.
其他文献
陈潭秋,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曾在年少时说:“潭秋的意思,就是深潭逢秋、清澈见底,我决心正直为人,为民办事终生.”陈潭秋终其革命一生践行铮铮誓言,从五四运动中走来,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在武汉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多地巡视整顿地方党组织、在苏区参与建设、在新疆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的革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1943年,陈潭秋不幸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长眠于天山脚下.周恩来曾盛赞陈潭秋“顾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每次都能够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正确应对,挽救危局
期刊
《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但是并未将负有特殊职责人员猥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女性一律规定为犯罪,造成负有特殊职责人员的奸淫行为和猥亵行为的性同意年龄的差异,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有待商榷.这与德国、日本、台湾地区等国家或地区的规定明显不同.本文在梳理了100起师源性侵案件后,发现教师性侵学生具有重复性和行为强化程式,教师猥亵学生行为往往是为了实施奸淫行为挑选合适被害人,且案发率远远高于奸淫行为.我国应当将猥亵行为纳入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负有照护职责人员奸淫被害人的行为必
0 引言n油气成藏模式是对形成油气藏的地质要素、成藏过程及其相互关联的单一模型或者多要素复合模型的总结,通常以形成油气藏的静态地质要素为基础,以油气藏形成的动态过程或其动态演化关系为主线开展研究,最终预测油气藏位置或勘探方向.东海盆地位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巨型汇聚地带,处于全球汇聚中心,是中国近海规模最大的中生代-新生代叠合型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新生界已发现了8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但中生界由于地球物理场复杂和地质改造强烈,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前期研究表明,中国东南海
期刊
以浙江省18起法院判决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根据法院的判决书采集犯罪数据,对涉及诈骗的犯罪行为人属性、诈骗组织结构、作案手段、犯罪产业链条进行案例剖析,对犯罪能力、犯罪收益、刑事处罚等维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同时,这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低风险、高收益的犯罪类型,对于不同级别的罪犯来说,具有不同的犯罪收益和犯罪风险.应当采取“重典治乱”的刑罚策略,推进全球犯罪治理模式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实施地域性职业犯罪预防和受害精准预防、系统性源头性全链条打击、统筹境内
从实质的法益概念出发进行考察,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设立兼具防止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观念增强的社会根据,以及国家培养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宪法根据.性自主决定权不能完全涵盖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本罪的法益还应当包括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对于本罪中的“特殊职责”应进行限制解释,形式上要具备特殊身份,实质上要利用职责对未成年女性产生不平等影响.成立本罪需要行为人认识到该未成年女性的年龄.基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发生性关系”应当作广义的理解.评判“情节恶劣”只能考虑客观方面的表明法益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其保护法益为受照护的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成年女性的性自主权,所谓“性同意年龄部分提高”的观点并不妥当.认定对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是否侵犯了对方的性自主权,需要进行实质判断.本罪属于身份犯,只要行为人具有照护职责身份,与受照护的未成年女性之间形成优越地位和被依附信赖的人身关系,并与其发生性关系,法律拟制为其侵犯了对方的性自主权.同时,刑法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明知或推定明知对方是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女性;对于本罪加重构成的“情节恶劣”,可比较强奸罪的定罪标
未成年人信息保护亟待立法及司法综合施策,目前存在保护制度失序、责任不清、可识别性界定方式单一且缺乏可操作的判定标准导致司法实践中的事实认定较难等问题.未成年人信息在属性特征、利益衡量等角度不同于成年人信息,基于监护关系和亲权关系,承载了未成年人和监护人的双重利益.在场景方面,面对信息业者对未成年人信息的利用的各种需求,建议立法和司法应秉持细化场景规则的理论,并引导行业自律,特别是教育者对未成年人信息的知情需求、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信息的保护需求、政府对未成年人信息的共享需求,亟待平衡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的内在张
少年司法要注入儿童福利因素,建立司法与福利的协同与融合机制,其基础是建立两个系统间的分流制度,完善从司法系统转向福利系统的分流路径.本文认为,少年司法中要明确由专业社工承接分流后处遇,在借鉴国外转向和社会工作参与的基础上,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多学科与跨专业的专业评估,在司法体系的各阶段中建立分流机制,明确被分流未成年人的范围、分流路径、分级处遇措施,建立分流后处置场域,设置分流官角色,增加分流项目.
全民守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外在强制模式可以推进公民守法,但该模式维持成本高昂且收效甚微,甚至会出现负面作用.促使人们形成内在支持性态度与价值观,可以降低社会成本,同时促进人们更加自愿、积极、主动守法,故应当实现守法转向内在模式.通过内化规范性、培育支持性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外在隐规范语境与显性规范的完善,实现个人价值观与法律价值的规范一致性,形成个人与法律之间的内容联结,促使人们积极守法.同时,需要注意规范认知培育的阶段化特征,从早期阶段就开始对儿童进行规范认知教育,实现守法活动与认
生涯犯罪人在社会互动中所形成的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对其犯罪生涯持续具有显著影响.他们在与身边非特定关系人、用工单位领导与同事、婚恋对象及其家人等社会成员的互动中感受到社会排斥,而他们的不断犯罪、不听规劝、拒绝改正又使其家人由最初的劝阻、摇摆最终转向彻底绝望和完全放弃.社会和家庭对生涯犯罪人的“合理”排斥与“无奈”放弃,使这个群体被动退出正常社会并主动投向“灰色圈子”,成为以犯罪为生的“惯犯群体”中的一员.社会成员和生涯犯罪人间的互动过程已经成为一个“互为因果”“相互伤害”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