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林纾曾从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提倡白话文学。他创作了一篇小说《妖梦》,恶毒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小说写一白话学堂,到处充满鬼影。校长元绪是白话文学的积极提倡者,学校门口贴着一幅对联:“《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其中,白话学堂的校长“元绪”是影射当时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这已为世所公认。那么,“元绪”仅仅是从“元培”二字衍化而来的吗?“元绪”又是什么意思呢?
偶然翻阅明代周楫的《西湖二集》,在第32卷中,有一段关于“元绪”的记述,略曰:
吴国诸葛恪博学。那时有人入山,见一大龟径尺,其人担之而归,欲献与吴王。夜宿于越里,泊船于桑树下,将龟缚于船头之上。夜半,桑树忽作人言,呼那龟名号道:“元绪元绪,你何为在此?”龟也吐人言道:“我被无知之人拿来拘系,方要献与吴王,有烹煮之苦。虽然如此,就尽南山之薪,其何如我哉?”桑树道:“你虽然在此,但诸葛恪博物,必致相苦,倘求与我一样之徒来奈何你,你却怎么逃避?”龟也称桑树的名号道:“子明子明,勿要多说,恐祸及于你也。”桑树遂寂然而止。其人一一听得,大惊。将龟献于吴王。吴王果命煮之,焚薪万车,龟活无故。吴王问诸葛恪,恪道:“煮以老桑树乃熟,须得千年之桑方可。”献龟之人遂说夜间桑树化作人言,与龟一对一答之故。吴王就叫献龟之人砍那株说话的桑树来,果然一煮便烂。至今烹龟必用桑树,野人遂呼龟为“元绪”。
身为“清室举人”的林纾,对《西湖二集》及上述传说,理应是熟知的。他用“元绪”来影射蔡元培先生,并不仅仅是由字面衍化而来,而是有着更加恶毒的用意。
(宋 宁,山东省菏泽学院中文系)
偶然翻阅明代周楫的《西湖二集》,在第32卷中,有一段关于“元绪”的记述,略曰:
吴国诸葛恪博学。那时有人入山,见一大龟径尺,其人担之而归,欲献与吴王。夜宿于越里,泊船于桑树下,将龟缚于船头之上。夜半,桑树忽作人言,呼那龟名号道:“元绪元绪,你何为在此?”龟也吐人言道:“我被无知之人拿来拘系,方要献与吴王,有烹煮之苦。虽然如此,就尽南山之薪,其何如我哉?”桑树道:“你虽然在此,但诸葛恪博物,必致相苦,倘求与我一样之徒来奈何你,你却怎么逃避?”龟也称桑树的名号道:“子明子明,勿要多说,恐祸及于你也。”桑树遂寂然而止。其人一一听得,大惊。将龟献于吴王。吴王果命煮之,焚薪万车,龟活无故。吴王问诸葛恪,恪道:“煮以老桑树乃熟,须得千年之桑方可。”献龟之人遂说夜间桑树化作人言,与龟一对一答之故。吴王就叫献龟之人砍那株说话的桑树来,果然一煮便烂。至今烹龟必用桑树,野人遂呼龟为“元绪”。
身为“清室举人”的林纾,对《西湖二集》及上述传说,理应是熟知的。他用“元绪”来影射蔡元培先生,并不仅仅是由字面衍化而来,而是有着更加恶毒的用意。
(宋 宁,山东省菏泽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