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法治思想起源并完善于西方社会。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成功的法治经验和法治文明的成果。但是中国的法治建设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其法治现代化的道路必然不同于西方社会,具体表现在中国和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区别。文章以自然法思想对法治理念的影响为主要视角,分析两者的区别,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关键词 法治理念 自然法 法制 人治
中图分类号 D(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47-662X(2010)02-0192-02
法治针对人治而言。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不断发展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法律问题值得思考,如中国是否要照搬西方的法治理念,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中国特色”在哪里等。通过比较中西方法治理念,既应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人治思想,不论是儒家的礼治、仁治或德治还是法家的法治,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后,法治进程道路曲折,经历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转变。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人宪法,实现了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主要内容有:第一,依法治国的理念。强调全体社会、全体人民,特别是执政者,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第二,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公平正义的理念。强调维护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社会成员应按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的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第四,顾全大局的理念。保障和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和和谐社会建设;第五,党的领导的理念。坚持正确的立场,增强党的领导的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长期封建人治观念的盛行决定了依法治国道路并不平坦。我们既要借鉴西方成功的法治经验,深刻理解西方法治传统的发展及其思想渊源;也要充分认识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必然不是全盘西化,而是“洋为中用”、“中西和治”。
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西方法治思想源于古希腊罗马。亚里士多德曾主张,法治要求法律必须具有普遍性而且必须是良法。其中,良法要求反映了自然法思想,并构成法治的前提。这一解释,确定了西方法治思想的大致方向。可见。西方法治在强调人定法的同时,受到自然法思想的深刻影响。从古代“自然理性”,到中世纪“神的理性”。再到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派“人的理性”,西方法治在不断强化人定法的同时,自然法思想也不断走强。尽管19世纪,自然法学派出现衰落,但到20世纪以后,西方自然法思想又再度觉醒,并形成了新自然法学派。
在源远流长的自然法思想影响下。近现代西方法治理念与其传统法律思想虽不尽相同,但实为一脉相承。其法治理念主要有:第一,法治是基本的治国理念。近现代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仍然强调自然法是人定法的基
关键词 法治理念 自然法 法制 人治
中图分类号 D(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47-662X(2010)02-0192-02
法治针对人治而言。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不断发展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法律问题值得思考,如中国是否要照搬西方的法治理念,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中国特色”在哪里等。通过比较中西方法治理念,既应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人治思想,不论是儒家的礼治、仁治或德治还是法家的法治,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后,法治进程道路曲折,经历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转变。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人宪法,实现了治国理念的重大转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主要内容有:第一,依法治国的理念。强调全体社会、全体人民,特别是执政者,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第二,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公平正义的理念。强调维护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社会成员应按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的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第四,顾全大局的理念。保障和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和和谐社会建设;第五,党的领导的理念。坚持正确的立场,增强党的领导的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但是,长期封建人治观念的盛行决定了依法治国道路并不平坦。我们既要借鉴西方成功的法治经验,深刻理解西方法治传统的发展及其思想渊源;也要充分认识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必然不是全盘西化,而是“洋为中用”、“中西和治”。
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西方法治思想源于古希腊罗马。亚里士多德曾主张,法治要求法律必须具有普遍性而且必须是良法。其中,良法要求反映了自然法思想,并构成法治的前提。这一解释,确定了西方法治思想的大致方向。可见。西方法治在强调人定法的同时,受到自然法思想的深刻影响。从古代“自然理性”,到中世纪“神的理性”。再到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派“人的理性”,西方法治在不断强化人定法的同时,自然法思想也不断走强。尽管19世纪,自然法学派出现衰落,但到20世纪以后,西方自然法思想又再度觉醒,并形成了新自然法学派。
在源远流长的自然法思想影响下。近现代西方法治理念与其传统法律思想虽不尽相同,但实为一脉相承。其法治理念主要有:第一,法治是基本的治国理念。近现代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仍然强调自然法是人定法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