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分析及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影响学生课堂提问的内外在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提问能力;分析;培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8 -01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对“问题解决”模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美中不足的是,有的教师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忽略了提问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的提高。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高中学生恰处于向成人过渡时期,好奇心和批判意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无疑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提问能力分析
   “提问”义指“提出问题来问”。教师思考较多的是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提问”,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则考虑不多。中国是讲究做“学问”的,“学问”真正含义是不仅要学而且还要问。而当前贯穿数学课堂则更多是教学生以“作答”,不是教会学生去“学问”。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的观念陈旧,家长、社会对教育期望很高,升学的压力这些都迫使教师不得已而为之。问的前提是“生疑”,而疑问往往是由好奇心驱动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长期的“作答”训练使得儿童本有的“好问”天性逐渐退化,相当多的学生到了高中对问题 “不想问”,“不善问”,“不敢问”。
  1.不想问
  根据迪龙(Dillon,1988)的调查,大约平均每个学生每小时提0.2个问题。在辅导课上,上升到1小时20个问题,但大多数问题都是表面问题,而不是有深度的问题。学生课堂上不问问题几乎是个普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固有的陈旧观念使得课堂成了“一言堂”,老师习惯了讲,学生习惯去听,“观望”甚至“回避”已蔚然成风。加上升学压力,教师忙进度,对教材的处理没有充足的时间,甚至有整合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数,延长复习时间的做法,都使得对一些数学问题没有深究的时间。“填鸭式”的教学,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试想一下,没有思考的学生怎么能提出问题呢?再者,学生忙作业,天天在题海中漫游,遇到问题够多了,再提问无疑会加重负担,久而久之就没有提问的习惯,即便遇到问题也可能敷衍了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不问问题了。
  2.不善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问题需要克服某些心理障碍,用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会不会提问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现今的学生学科知识也许学得很扎实,但知识面不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思维发散度不够,对各种知识的处置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探讨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这些“通病”都限制了学生提出问题。
  3.不敢问
  传统观念下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恭敬有礼,教师似乎也总是板着脸孔、不苟言笑。学生习惯了,也更愿意倾听、附会老师,似乎谁也不敢、不忍打断课堂而影响他人,这好像已经成了所有学生共性问题。而有些学生便产生了疑问,他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境:问了“蠢”问题,会暴露自己的无知,丢面子,让别人笑话,因为提“蠢”问题很可能被他人归因为提问者存在认知上的缺陷。此外,教师课前大都经过细致的备课,课上对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全面归纳,学生往往处于无问题可问的尴尬局面。仍有问题的学生很可能被视为上课不专心,甚至是学习不努力。在这种教育氛围下,中国学生自然不太敢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对课堂提问持有消极态度。
  二、培养提问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问是理解的试金石。如果学生能够判断或识别他们知识领域的某些空白、矛盾、不一致、异常和不明确,他们就会提出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好的问题往往是在人们改造和重组现有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有资料说明,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能够从实质上改善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保持。
  1.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学生有问欲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最易引起思维的深入。要让学生有“问欲”,首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生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2.发扬课堂民主意识,克服保守心理。
  在课堂上教师要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热爱、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不能仅看结果,要重视学习过程。同时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外界的肯定时,其行为也会得到巩固;当其行为得到否定或轻视时,往往会削弱相应的行为倾向。一个成绩差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信息往往较为敏感,当他们鼓足勇气第一次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教师要尤为重视,挖掘提问中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生提问的胆量。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大胆的对包括课本、材料乃至教师本人提出问题的质疑。
  3.提供适当的训练,使学生会问问题
  一要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二要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是形成问题的源泉,通过在实践中的启发而提出问题。三要让学生多想,深入提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问题作深层次思考,通过分析比较,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阅读理解在综合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所占比分最多,是我们考试成败的关键。纵观近几年的英语试题,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能力是考查的重点,本文探讨了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特征和解题策略。  关键词:阅读理解;命题特征;解题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9 -02    一、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  1.主旨大义题  抓主题句是快
摘 要: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关键词:高效课堂;切入点;激活思维;深度和广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4 -01     语文能力的培养始终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学生语文学
摘 要: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对之进行认真引导,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从而使音乐课堂呈现出灵动的生机,使其内容更加精彩,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和谐音乐课堂;生成性资源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8 -01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
摘 要:建构主义直接地为数学带来了两方面变化:建构必然涉及到个体的心理内部,必然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及个体的多样化;对理解的评判由外部转向内部,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在于外在的知识是否被个体内化,是否与个体的内在知识形成联系,并整合为一体。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学习;智力潜能;创新精神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7 -01   学生不能将所
摘 要:  生物新课改中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注意兴趣培养、鼓励质疑解惑、强化开放探究三个细节浅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生物课堂设计。  关键词:新课改;生物教学设计;兴趣;质疑解惑;开放探究  中国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24 -02     细节决定成败,在生物教学设计时,关注每一环节,估量有可能出现的得失并提出最佳
摘 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等是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核心是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有效性措施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6 -01     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的数学
摘 要: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9 -01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积累素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爱学语文,才能愉悦地进
摘 要: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发自内心地去自主学习,本文探讨了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态度。  关键词:新课改;主动学习;主观能动性;素质教育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0 -01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个有力手段,不论是观察实验或操作实验都会
摘 要:近几年的高考,报考艺术类考生的人数暴增,这种现象是极为不正常的,对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关键词:艺考;高考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83 -01     这几年的报考艺术类考生的人数暴增(从2000年的一两千人到2008年四万多人),我认为这种现象是极为不正常的,对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首先要分析一下苏北农村艺
摘 要: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双刃剑”,形成个性、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如今学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网络环境;农村高中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10-2  一、网络带给农村高中生心理影响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针对目前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与心理活动发生的变化,抽取了两所农村高中的高一、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