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的土壤中绽放想象之花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想象力的演唱、演奏是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的。把音乐学习只当成一种技巧的学生,无论他有多么娴熟的基本功技巧,即使他读了很多技术方面的书,有很多作曲技法、结构分析的知识,也无法产生本质上的突破。培养音乐想象力是越早越好,很多幼儿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常常令成年人感觉匪夷所思;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孩子们随着年龄渐长而想象力却日益衰退,甚至最终沦落为知识的机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当中,在每一节音乐课上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音乐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关系
  音乐想象力对儿童音乐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自家庭的误区 家长盲目追风,在学龄前就逼着孩子去学习各种乐器演奏,过早地泯灭了孩子对音乐美的天性,丧失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现在,十有八九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好像学琴的孩子长大都能成为音乐家。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是没有去研究如何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而是逼着孩子去“考级”,本来充满情趣和无限美好的事情,成了孩子们的一种负担,最终造就了一大批级数很高却没有音乐基础和音乐修养的孩子,同时也泯灭掉了孩子对音乐和艺术的亲切感和想象力,得不偿失。
  来自学校的误区 某些学校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还存在着把音乐当成小学科而不加重视的情况,忽视了音乐学习、审美情趣对一个孩子学习生活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的音乐师资薄弱,不能做到专科专任;有的器材缺乏,教师不能充分展开音乐教育;有的甚至迫于升学压力,把音乐课都挤占掉了。殊不知,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对智育、德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自教师的误区 在实践当中,笔者也发现有些音乐老师过分重视基本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美的天性的激发;或者忽视音乐元素的挖掘和感悟,只追求表面热闹的教学,没有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没有让孩子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造成了小学音乐课堂肤浅、形式化、假繁荣的不良状态。
  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途径
  让音乐教学回归本真:追求轻松、快乐、质朴的课堂 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低年级的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应根据儿童好动、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欢快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给儿童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 其一,在音乐课堂上,笔者经常有意地教给孩子们一些想象的技巧。一方面,让孩子们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经常性地观察生活,慢慢丰富他们的感性形象储备。比如,参观旅游、社会实践、欣赏影视图片等都能帮助孩子们丰富形象储备。另一方面,训练“朦胧想象法”,微闭双眼或者闭眼状态下,有助于触发想象和灵感。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引导学生在听音乐时采用“朦胧想象法”,放飞自己的思绪,自由捕捉对音乐的个性感悟。其二,让学生通过描述、绘画、身体语言等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孩子们对音乐作品有了一定的想象和感悟之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把这种感悟及时表达出来,这种表达的过程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再加工、一种个性化的解读。其三,引进同伴学习的形式,让孩子交流自己的想象,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想象。为了能让孩子们充分交流各自的想象和感悟,在音乐课堂上,笔者打破了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形式,组成马蹄形六人小组,由六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成为学习同伴。上课时,同伴之间既可以分工、互助、合作,又可以充分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想象;通过互相影响和启发,既丰富了音乐感受,又培养了协作、互助精神。
  艺术作品来源于想象力,需要用想象力去品鉴和感受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放开思想、大胆想象,是小学音乐教学一种本真的回归。让我们培育优质的音乐“土壤”,让想象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
其他文献
每当听到“书香门第”这个词时,人们往往怀着一种对家庭教育的神秘和仰慕之情。“书香门第”说的是家境很好的读书人家,古代指一些诗礼传家的、有文化有地位的人家。之所以产生向往,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有很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让子女得到其他家庭的孩子得不到的“特殊教育”。仔细分析一下,我国古代教育主要是封建家庭式教育,以培养“文官”为目的;学校是只有几个孩子的私塾,请的是同族长辈中告老还乡的高官、士大夫;教材是家
袁新生,江西赣州人。200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讲师,环境艺术设计师,广东省环艺设计协会会员,2002-2006年在大型设计公司从事工程设计多年。现任职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
文章针对电力企业输变电设备检修策略、检修方式和检修优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检修策略的研究现状做出了一定的分析
期刊
打造诗意语文,营造诗意课堂,让诗意语文还原于诗意的课堂,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性、灵性和悟性的魅力课堂。  在诗意语言中享受美  文本中的诗意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独特的情感,在一定情境下,就能把学生带到特定的环境中体悟课文主旨。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有一段关于花、果、虫、鸟自由生活的描写:“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践应用,贴近学科教学”,笔者认为,这应是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追寻的三原则。通过“三贴近”教学的实施,可以把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同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可以辅助各学科的学习。通过“三贴近”教学的实施,能够真正发挥多种教学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求知欲望,较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贴近学生生活,实现教学目标  引用学生感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会学”才能不断的“学会”。也就是说,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发展得越快,那么,学生学习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就越多。心理学家郝伯特·杰耶齐也曾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還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教学原则。如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教育工作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不断扩充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要学习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并改进教学方法,要学会掌握多媒体教育设备等。家长把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都寄希望于教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事实上只有尊重教师人格、尊重人发展的特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才能使教师更好地发挥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形式、结构单一化的倾向,往往过多依赖于教材,而忽视了学生本来很熟悉的乡土资源的利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指出:“要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捕捉鲜活的乡土材料,加强思
在以前发表的文章中,曾介绍了制作YZ-LiNbO_3-InSb层状结构的新技术,用这种技术制作的InSb薄膜的电物理特性如下:薄层电导率σd=(20-80)*10~(-6)欧~(-1)(σ为电导率,d为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