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数字测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分析

来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w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基本情况,计算了40个测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有效动态观测范围.根据计算结果,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对山东测震数字台网40个参评测震台站进行背景噪声级别分类,并分析不同台站背景噪声水平较低的原因,以期为测震台网的优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21日漾濞发生Ms6.4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明显,中长期阶段云南地区3级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滇西北地区出现长达456天的4级地震平静;短临阶段震中区附近出现3-4级地震条带;临震阶段中小地震活动由外围地区开始向震中区迁移,震中区出现直接前震.
伊舒断裂带北段是黑龙江省地震跟踪监测重点区域之一,具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性,为主要历史强震发生区域.利用该区域4个固定地震台记录到的远震地震事件资料,采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远震P波接收函数,再利用H-κ叠加方法计算台站下方莫霍面深度和泊松比.结果 表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块体间相互挤压,双鸭山地震台下方莫霍面发生了错断,并且一侧莫霍面叠置在另外一侧上方,鹤岗地震台西侧莫霍面上方存在1个速度间断面;区域内泊松比值较高,为0.266-0.277,反映了上地幔铁镁物质上涌到下地壳中.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着发震概率的增高.通过对震前各种异常类型的分析,认为地磁异常综合特征对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基于2014-2019年四川气象监测的雷电大气静电场资料,研究了同期四川Ms≥5.0地震前的异常信息.结果 显示,50%的Ms≥5.0地震前,大气静电场日均值有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低值突跳,异常形态呈多样性,较突出的有不规则“W”“V”“U”型等.日均值低值异常出现后114天r=eM空间范围内发生Ms≥5.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其中,第10-19天,发震概率为33%;第2-9天,发震概率为17%.基于气象雷电监测的大气静电场观测资料,在排除雷电等干扰的情况下,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
基于河南测震台网记录的平顶山平煤矿区及周边发生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资料,按照直观、可快速识别的要求,选用发震时刻、P波初动方向、振幅比、振幅与尾波持续时间比等方法,对该地区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P波与S波最大振幅之比(Pm/Sm)是识别该地区地震类型的最有效判据;P波初动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之比(Pc/Sm)和S波最大振幅与尾波持续时间之比(Sm/T)2种方法可以作为辅助判据,以提高识别地震类型的准确性.
自2018年12月起,因洛阳地震台测区内安装金属护栏,该台地电阻率出现异常变化.为正确评估此次影响,结合洛阳地震台电测深曲线、岩性资料建立了三维水平层状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测区内金属护栏对洛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同时,建立典型“H”型电性结构模型,分析了不同属性的金属导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 显示:①金属护栏是洛阳地震台此次地电阻率年变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当位于测区内影响系数为负的区域时,金属护栏引起地电阻率的趋势性上升;当位于影响系数为正的区域时,金属护栏引起地电阻率的趋势性下降.②
将安徽六安2015年安装的2台GL-S60B井下地震计记录数据,分别与在各自井口架设的BBVS-60地表地震计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了噪声有效值、频谱特征和有效动态范围等,初步获得了井下地震计在六安的运行情况.研究表明,井下地震计观测效果明显优于地面地震计,这对于未来地震台站选址、仪器选型等具有参考意义.
利用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1973-2014年云南地区Ms≥6.0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强震前区域小震调制比时空演化过程.结果 显示,从小震调制比异常开始至发震的持续时间为1.5a之内,调制比异常的最高值需大于0.57,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时或其后14个月内异常区边界或内部调制比显著高值附近,震级随异常持续时间的延长大致呈增加的趋势;小滇西—滇西北地区的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期内;从分区来看,滇西南强震多发生在调制比为最高值(Rm≥0.57)后6个月内的异常边界处,尤其是3个月内,滇西北强震多发生在最高
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 6.4地震是甘青地区自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其震中距宁夏边界230 km.通过梳理震前宁夏地区地震活动异常和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异常发现,震前存在测震学异常2项;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异常6项,其中,形变异常4项,地下流体异常2项.5项异常为中长期异常,2项测震学异常和甘盐池井水温异常为短期异常,无临震异常出现.
对2016-2019年华北中部地区(34.7°-41.1°N,110.3°-119.7°E)流动地磁矢量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续3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数据,并对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磁异常分布与岩石圈结构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太行山隆起以西、临清坳陷、鲁西断隆和鲁西断隆以东等主要结构单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但在各自单元内却呈现出较好的整体性,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H和东向分量△Y要素分区特征较明显.从H矢量空间分布形态可以看出,高能量区多分布在太行山隆起以西和鲁西断隆周边.文水—日照△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