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我只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辩论:锻炼思维的灵敏性。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论性的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辩论时,可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使其各执已见。例如,在讲解《杨修之死》一文时,就可采取辩论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就杨修的死因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曾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的同学认为愚公移山的行为是破坏生态环境等。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给予了适当的肯定,又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通过辩论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思维的灵敏性。
  二、演讲:训练思维的清晰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演讲则需要学生能围绕话题,扣住中心,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演讲的过程中,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详说,哪些略说,重点放在哪儿,哪些词语要重读,该用什么样的基调等,都要首先在头脑中考虑得清清楚楚。通过这一过程,思维的流畅性与清晰性得到锻炼。因此,我每天课前3至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脱稿演讲,刚开始部分同学有些怯场,但时间一长羞怯状态明显好转,多数同学基本上都能做到应付自如,若长此以往,相信对学生思维清晰性品质的形成将大有裨益。
  三、写作:训练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作文时,常常会感到无语可说,无话可写,谈“作文”色变,其原因在于同学们的阅读面、知识面太窄,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久而久之,潜在的创新意识被压制,创新性也随之泯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以让学生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并坚持写随笔式日记,写他们想写、感兴趣写的东西,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感触深时多写,尽量做到有感而发,因为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这样长期坚持,多写多练,就能改变学生的畏惧情绪,喜欢上作文,思维的流畅性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编课本剧并表演:锻炼思维的再创性。
  编课本剧,实际上是学生思维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我们初中教材中的一些小说、童话、寓言、文言文等故事性极强的文章,就很适合编课本剧。例如《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皇帝的新装》、《孙权劝学》等,学生积极参与到编课本剧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再创性。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记得一次公开课,我在教学《孙权劝学》一课时,事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了一个课本剧,待内容讲完后,留了几分钟让他们表演,同学们表演得非常投入,非常精彩,博得了满堂喝彩,结果轻轻松松就掌握了课文的内容。这使我认识到,语文教学如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更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人格的培养,与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背道而驰的。基于以上认识,有感于当前作文教学的状况,本人在教学中
期刊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而学生时代是培养潜能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以文化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熏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 ,更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沃土。所以,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大程度的挖掘并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期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陶冶、培养学生的情操,学会去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从而播撒爱的阳光。而《老王》便是其中一篇。这篇文章,语言浅显易懂,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爱的清泉,闪烁着人性与人道主义的光芒。李健吾曾经评价杨绛的作品风格为: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其中。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那么,如何在这浅显的文
期刊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简单一点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下面笔者就对各年级的分段教学目标及具体的训练内容进行阐述。  (一)七年级总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文从字顺;病句和错别字少;记叙线
期刊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在特定的价值观指引下构建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精神、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和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古今中外,凡是在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名校,都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培育和塑造,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典范。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科学健康的发展,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塑造,很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
期刊
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实施,使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美的现象和美的规律,使我们能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文美的规律来创造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来进行的,因此美育也应以课本为主,培养审美能力。以课本为主即要挖掘文章的美,作品的美。我则是通过 品析文章的语言美,来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1、赏析词语 体会自然之美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抒情散文,
期刊
也许是初来一个新学校的缘故吧,领导委以重任,让我肯硬骨头分配我管理一个“食物不化”的班级。  内心十二分的委屈与心酸不知如何释放,满腹的怨气只能让这些食物不化的学生来消释。每碰到酸甜苦辣毫不进味的家伙们,心里一股无名火便升到了脑门,“黄金棍下出好人”,这是一条最行之有效的捷径,几条子下去,什么都招。好办法,于是乎我便似乎找到规律,也由此摇身一变,由十多年来的慈爱,一跃而成了学生心中的严师。  条子
期刊
断想之一:“实效教学”离我们有多远?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令人担忧,现实仍然不容乐观。那么,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距离实效教学的距离有多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差了一点,对文本关键处、精彩处的精读不到位;对课文入情入境的朗读差了一点,少了琅琅的读书声;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差了一点,不能引领学生细细咀嚼文中精妙的语句;对所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不少语文教师重视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而忽视了教材中的语文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人为地分割开来,可贵的文本教学资源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文章可读性强,语言规范优美,写法灵活多样,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在语言的表达上、段落的衔接上和全文的谋篇布局上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