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广仁,他不只是康有为的弟弟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eng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林旭美秀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墙,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林闻哭,尤笑不可仰 (抑)。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甚。刘光第曾在刑部,习故事,慰之曰:‘此乃提审,非就刑,毋哭。’”
  这段戏剧化描写出自黄濬的 《花随人圣庵摭忆》,据说是汪精卫当年谋刺摄政王载沣不成,被关入狱中,从曾看押六君子的老狱卒刘一鸣处听来,后讲给黄濬。
  此段记录漏洞甚明。
  首先,当时刑部主事唐烜记:“满汉提调分班赴南、北所监视缚犯出。南所三人,为谭及二杨;北所则刘、林、康广仁也。”谭嗣同与康广仁被关在不同处 (南所与北所),刘一鸣怎能全看到?
  其次,据 《清实录》,诛杀六君子的诏书原文为:“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著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康广仁排名第一,且他最先就戮,行刑时,喉部系绳,令其无法出声。分明视为罪魁,怎是兄罪弟承?
  1905年前,有关康广仁就义的记录皆为慷慨激昂,可1905年后,笔锋突转,康广仁被写成小丑式人物。这可能与人们对康有为的评价变化有关,这就忽略了:康广仁不只是康有为的弟弟,还是一位卓越的启蒙者。

砍掉康有为的爱树


  1867年,康广仁 (本名康有溥,以字行) 生于广东南海银塘乡 (又称苏村),比康有为整整小10岁。
  康家自九世祖以下,十三代都是士人。祖父康赞修官至连州训导 (约从七品),父康达初曾補任江西知县。
  康广仁出生仅7个月,父亲就病死了,家道中落,赖祖父教养成人。
  据梁启超记,当年康有为所住楼前有一棵芭蕉,每至秋风零落时,十分怜惜,一日忽不见此树,竟被康广仁锄去,辩称:“留此何用,徒乱人意。”
  一日,康有为让康广仁整理屋中旧书,多是前人八股文章,康广仁竟将其全部烧毁,康有为大怒,康广仁却说:“留此物,此楼何时得清静?”其时仅十四五岁。
  1880年,由康有为授课,康广仁与康有铭、康有霈一同接受了中学教育。在诸弟之间,康有为与康广仁感情最好。
  十六岁时,康广仁曾参加科举,未成功,从此放弃,自称要去当“童子师”。家人以为他在开玩笑,不想他真招了八九名弟子,且管理有方,“顽横之童子,戢戢奉法”。
  家人认为康广仁有治事才能,“一切家事营办督理皆委焉”,康广仁“治事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严密缜栗,令出必行……奴仆无不畏之,故事无不举”。
  据梁启超说:“君 (指康广仁) 从美国人嘉约翰学医,三年遂通泰西医术。”这段记录颇含混,据学者刘方玮考证,可能是自1890年起,24岁的康广仁入博济医学堂学医三年。

与孙中山成了校友


  嘉约翰是美国牧师,1853年来到中国,中途一度返美。1859年到广州,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教会医院—— 博济医院。1866年,又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西医教学机构—— 博济医学堂,孙中山先生便是从这里毕业的。
  嘉约翰一生中共为70多万名患者治疗,做过近5万次手术,培养了150名西医,编译医学书籍34种。
  1890年时,博济医学堂学制为3年,恰与梁启超的说法对得上。
  博济医学堂是全英语授课,作业也需用英文完成。据当时在博济医学堂任教的梁晓初回忆:“每星期有五天要背书;每一个学生每天都要背诵两三门功课。星期六是留给示范教学、实验和显微镜使用等等的。”
  如康广仁确从该校毕业,则他的英文水平应该相当高。
  在给友人的信中,康广仁曾写道:“西药考究精审,中药向无察验。”“近医生于方剂药性,皆昧然无知,若能就西医,似较安速也。”
  康广仁转去学医,学者刘方玮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康广仁自幼体弱,久病成医。
  其二,康有为早年赴京赶考时,曾购买大量西书,其中有英国伦敦会传教医生合信编译的 《全体新论》。后来康有为患病,中医束手,只能“待死”。康有为便翻检西医书,“如方为之,乃渐效”。康广仁自此深感“中国医学之不讲,草菅人命”。
  1892年,康广仁毕业,康有为屡次写信催他谋划未来,称:“归欲为汝谋小官于浙……若以小官穷苦,不欲为之,欲专走香港洋务,汝另有路数,亦听汝。”
  最终,康有为花钱,帮康广仁在浙江捐了从九品小吏。

当小吏当得脱胎换骨


  在浙江,康广仁先后做过保甲 (负责基层治安等)、文闱 (基层科举组织) 等工作,极感郁闷。梁启超将他介绍给浙江名流汪康年,称:“康君广仁,长素先生之弟也。为贫仕浙,居两广馆,能读西书,练于时务,欲见浙中长者,今谨奉介门下。”
  在与汪康年通信中,康广仁对时局提出批评:
  其一,治水不力。各部门相互推诿,成了水灾的“助力者”。
  其二,厘金太滥。厘金本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为军需而设的临时税收,没想到战后反而越收越多。
  只干了1年多,康广仁便退出了,梁启超认为这段经历对其颇有帮助:“盖君 (指康广仁) 少年气血太刚,倜傥自喜,行事间或跅弛,逾越范围,南海先生欲裁抑之,故遣入宦场,使之察知世俗之情伪……君为吏岁余,尝委保甲差、文闱差,阅历官场,既深大耻之,挂冠而归,自是进德勇猛,气质大变,视前此若两人矣。”
  1897年2月,康有为在澳门筹办 《知新报》,任康广仁为总理。该报一炮走红,成为维新派舆论重镇。
  一方面,当时澳门地位特殊,清政府无法直接管理,言论较随意。另一方面,康广仁重视翻译,“每月三十元,每日翻二千字,役中之报,恒足敷四五期之用而有余,临时不患窘竭,何其盛也”。所以可读性较强。   办报小有成绩,康有为忙调康广仁去上海,筹办不缠足会和中国女学堂。

废八股是他最大贡献


  早在光绪九年 (1883年),康有为因拒绝给女儿缠足,在家乡办过不裹足会,因当地官员反对,未能成功。在上海,康广仁“刚毅果断、精悍厉惊,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黑白,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不缠足会很快便赢得巨大反响。
  不久,在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支持下,康广仁与经元善又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 (又名经正女学堂)。
  康廣仁还担任大同译书局的经理,首批图书即30多种,包括康有为的 《康子改制考》。
  康广仁办事能力得到各方认可。恰在此时,梁启超患重病,几乎不治,康有为让深通医术的弟弟送梁到京。梁痊愈后,康广仁本欲回沪,见康有为太忙,白天要讲学、访客和议事,晚上还要撰写奏稿,便主动留下来帮忙。
  康有为的奏折多经康广仁幕后参谋,因料事准确,时人称康广仁为“小诸葛”。
  康广仁反对激进维新,主张重点抓教育。据梁启超记:“康君 (指康广仁) 专持废八股为救中国第一事。日夜谋此举。”康广仁认为:“今日在我国而言改革,凡百政事皆第二者也,若第一者,则当变科举,废八股取士之制。”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八股,康广仁引此为一生最大荣耀。
  康有为后来说:“吾颇能新言,实施稍恐怍。汝 (指康广仁)乃言即行,勇猛无畏却。”

最早预言维新派的失败


  在京城,康广仁很快意识到维新派的处境危险,劝康有为辞官回乡教书,几年后再重提维新。他说:“自古无有皇上之权不一的国家能成大事者,尽管当今皇上圣明睿智,然而没有赏罚之权,全国大柄,皆在西太后之手,而且满人猜忌如此,守旧大臣嫉视如此,何能有成?阿兄速当出京养晦。”
  康有为不愿急流勇退,称“生死自有天命”。
  在给友人的信中,康广仁叹道:“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伯兄思虽高妙,而办事拘文牵义,而志又太高大,恐推行多阻。卓如(启超)熙熙可人,行事如婴孺,性多流质,将奈何?”
  康广仁最早预言了维新派的失败,且最早指出梁启超多变的负面性格。
  康广仁是“围园劫后”的策划人和执行人之一,此外他和孙中山的革命党也有往来,力主两派合作,在康广仁推动下,康有为几次见过孙中山的代表。
  戊戌变法失败时,康有为不愿离京,经康广仁力劝,才决定南下。
  据南海会馆老邻居关胜勋回忆:“康广仁、梁启超等四人正在屋里打牌,清军大队人马向南海会馆扑来……(梁启超) 匆匆离去,因而脱险……康广仁的厨子为前两天康广仁因故打了他一下,正怀恨在心……便乘机报复,向清军告发了他,康广仁因而被捕。”
  此说并非事实,梁启超此时已离京。

好花留得与人看


  康广仁被捕后,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大义凛然,相关文字皆出康梁之手,可信度不高;其二是一经审讯便“诬攀”数百人;其三是大哭大闹。
  其实六君子的情况各不相同。
  谭嗣同要“誓杀尽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刘光第被抄家时,发现他家中有弹劾康有为的奏折,还没写完。
  杨锐是张之洞的密探,对谭嗣同、林旭不满,私下称谭是“鬼幽”,称林是“鬼躁”。
  杨深秀本不在首批抓捕名单中,可事前他提交了一份离奇的奏折附片,称据他研究,认定颐和园中有一金库,是列祖留下的遗产。变法正缺钱,可招募300人,将其打开。
  该片是康有为拟定的,实为“围园劫后”计划的一部分。杨平时常戏称“得三千杆毛瑟枪围颐和园有余也”,被同事举报,才遭抓捕。
  24岁的林旭早年对康有为不满,后期则自称是康的弟子。
  显然,康广仁是维新派的核心之一,大哭大闹也绝无逃生可能。据郑观应说:“闻其(指康广仁)在狱言笑自若,神气如常,曾不少变。临大节能从容如此者,盖由学有根柢也。”
  康广仁就义后,康有为不忍告诉流亡在外的老母,谎称康广仁逃到内蒙古,当了和尚,并伪造书信。母亲去世后,康有为携弟弟遗骸南归,附葬于母亲坟边,此时康广仁已去世15年。
  康广仁去世时仅31岁,民国初年收集六君子遗作时,只找到他的一首诗:
  迢迢香海小阑干,独立微吟一笑欢。
  我亦平生有心事,好花留得与人看。
  每代人都会有每代人的局限,唯有温情地去看历史,方不负前贤的奋斗与牺牲。
  (选自《北京晚报》2018年8月24日)
其他文献
【摘要】 阅读是学生看世界的窗口,是学生知识的殿堂,是学生精神粮食的富余来源,阅读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阅读也要与时俱进,坚持革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开展新方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情感,解放学生双手,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新课改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群文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它能够衍生出学生对本组群文的思考,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水平。文章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为例,从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内容构建、课堂具体实施、课后延伸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群文阅读背景下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  关键词:群文阅读;读写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5
“今亮”是左宗棠的自称,见诸清武陵人陈鼎熙所撰《栩园藏稿》中,这则轶事说: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常号“老亮”或“今亮”,战胜攻取,一旦得意,辄曰:“今亮似犹胜于古亮矣。”为彰显自己的才华,他曾提着独家订造的灯笼,灯笼上大书“老亮”二字,往来长沙城中,人称“亮灯”。  寥寥数语,将左宗棠自信的性格勾勒出来。但同时,也反映出左宗棠不甘人下的自负性格。  据書中记载,福建人林寿图曾在左宗棠麾下做幕僚。一日他
“超 (指叶公超) 近年益习于贪鄙好利……对宓既失信又嫁祸且图利焉。宓平日对超极厚,至于请宴,更不知若干次。超每于群众中把臂附耳,外示与宓亲厚,而实则宓完全在其掌握,对宓既亵侮又不利。如课程则强宓从彼,不许授 《文学与人生》……宓如李纨,超如王熙凤;宓如陈宫,超如曹操……今后只有疏远而慎防之可耳。”这是著名学者吴宓在日记中写下的话。  从清华到西南联大,吳宓与叶公超同事10余年,当年叶公超去清华任
【摘要】 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数学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微课的设计,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融入其中。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数学 核心素养 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地理等辅助科目在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被突显,地理成为高考文综必考科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地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对地理教学目标及高考考点进行详细分析,以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课改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不能简称“中华民国”?  为了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这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诞生,中共中央拟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纪念党的第二十八个生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
摘 要:文中研究把部分小学卓越教师作为一个研究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访谈、案例分析等,立足于原始资料本身,针对小学卓越教师的特性、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小学卓越教师的成长策略,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培养更多的卓越教师提供实证研究证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卓越教师;成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7 文章编号:1674-12
历史并不枯燥。宏大的历史,往往浓缩于若干细节,让今人回味、欷歔、感慨。  近日翻读卷帙浩繁的抗美援朝史料,读到这样一个细节:1952年初冬的朝鲜,一小队中国士兵换防撤出阵地,他们形销骨立,胡子拉碴,走起来有些摇摇晃晃—— 脚下的土地,松软若沼泽,坚硬的石头都已变成粉末。有个战士随手抓一把土,感觉硌得厉害,拨了拨,竟从土里拨出了32粒弹屑。沿途捡到一截树干,数一数,上面嵌了100多块弹头和弹片……战
一  徐悲鸿纪念馆的原址在北京火车站附近的东受禄胡同16号院,在徐的夫人廖静文的笔下,这个爱人送她的院落长满花果树木、适于劳作,芳香怡人。徐悲鸿1953年病逝后,廖静文把这个院子和遗作捐献给国家,以此筹建了徐悲鸿纪念馆,周恩来亲自题写“悲鸿故居”的牌匾。好几年间,很多美术爱好者和市民慕名来到纪念馆,近距离欣赏大画家的佳作,尤其不少小朋友在这里临摹作品,成为京城极其难得的学画启蒙之地。1966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