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高超的送礼艺术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到猪头烂,礼到公事办”,大清官场就是如此。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上,办过不少送礼的事。领班军机大臣奕管项目立项,户部尚书翁同龢管资金调拨,为办好“洋务”工作,给此二位大佬送礼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清能臣,李鸿章深谙官场的潜规则,办起送礼的事来自然也是行家里手。
  一次,登门拜访恭亲王奕,李鸿章意在送礼,话题却是廉政,说:癸酉年,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回贵州平远扫墓,船过汉口,鸿章家兄、湖广总督李翰章见其行从简朴,曾赠银三千两打点其亲友,但次年扫墓归来,丁宝桢竟一两不少地奉还了。丙子年,丁宝桢奉旨督川,入京陛见,得知其宦囊羞涩,京中的应酬花销没有着落,就凑了一万银两相赠,“这一次总算他赏脸,比起家兄来,面子上要好看些”。随即,啧啧有声大发感慨说“老丁真真是一清如水!”
  谈了半天廉政话题,临辞行前,李鸿章仿佛才想起一件事,说:王爷马上要过生日了,作为廉政楷模,鸿章知道王爷低调惯了。但接下来还有太后的生日,王爷就不应该太寒碜了,所以鸿章预备了一点小心意。说完,将一方红地金花信封轻置于茶几。恭亲王略一踌躇,但想起了“一清如水”的老丁,自然也给了李鸿章面子。送客转回,奕訢抽出银票一看,竟然是四万两。
  翁同龢与李鸿章结下梁子已久,早年李鸿章充任湘军幕僚时,曾为曾国藩代拟文书,参奏过翁同龢的长兄、安徽巡抚翁同书,此事让翁同龢一直耿耿于怀。为避免“财神爷”翁同龢不坏其事,李鸿章就想着送上大礼,以化解彼此的宿怨。
  依旧是登门拜访,但话题全然不同,这次谈的是文化。得知翁同龢是此年北闱乡试的主考官,李鸿章就装出不胜向往的样子,说:“翁大人当考官,可谓玉尺量才。鸿章才学疏浅,只怕今生无此荣任了。”此番说辞让翁同龢听得骨头发酥。随后,李鸿章又就书法之事请教。翁同龢的字本就不赖,且见李大人如此温恭自虚,兴致更好了,当场就挥毫并赠与墨宝。见水到渠成,李鸿章就称告辞,并送上一方仿古素笺信封,说是一点“润笔费”。翁同龢不便推辞,吩咐听差收了。这次,李鸿章举重若轻,送出的是二万两银票。
  送礼给奕和翁同龢,要紧的是一张银票,但具体的过程却绝不一样。奕乃天潢贵胄,又执掌中枢、议政当朝,位高言亦高,话题就得从“廉政”谈起。翁同龢是贵介公子,又是状元出身、两朝“帝师”,君子崖岸自高,话题就得从文化谈起。况且,李鸿章装银票,给王爷用的是红地金花信封,送儒臣用的是仿古素笺信封装银票装,其细微末节考虑甚周,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给大清实际掌舵人慈禧太后送礼,李鸿章更是别出心裁。因外运开平矿煤,李鸿章修建了二十余里长的唐胥铁路,未料受顽固派的诋毁,只能用骡马作动力牵引。赶上慈禧太后生日,李鸿章就以礼贡的名义,借西苑拓建之机,修建了三华里长的环北、中、南三海小铁路,还专门从法国进口了豪华机车及六节车厢。慈禧太后喜好新鲜事儿,带着众大臣坐着小火车晃晃悠悠绕了一圈,感觉比乘马坐轿平稳多了。慈禧太后大喜,回头就点赞李大人会办事。
  此后的一段时期,慈禧太后差不多每天都要坐小火车,往返于中海瀛秀园和北海镜清斋间,沿途一路赏玩风景,好不快活。有了此种切身体验,慈禧太后对铁路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很快就批准了李鸿章兴办铁路的奏折。
  送礼给慈禧太后,要紧的是赢得一份欢心。慈禧太后最大喜好的是享受生活,别的大臣送金送银送珍宝,唯有李鸿章送上的是一种创意的游乐方式,正好合了慈禧太后的心意,借此还解决了办“洋务”的实际难题。
  礼投其所好,话又说得入心入肺,细枝末节处也考虑得细针密缕,这样,送礼人不会让人觉得生分,收礼人也不觉得降低人格,回头还得领了情、办了事,这就是送礼的最高境界,也是为官大清的第一等的学问。
其他文献
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哥们儿泡个外国妞就成了值得光宗耀祖的事情?中国光棍一年比一年多,多进口点外国妹子平衡人口才是正经。然而人们对中国汉子们的刻板印象:害羞,不懂浪漫,不讲文明,不会外语,有点自卑,似乎成了中国男人寻找海外另一半的绊脚石。赶快放下这些成见,拓宽各种可能性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但是茫茫世界,哪里才是中国男人的温柔乡?  俄罗斯:俄罗斯妹子雪肤碧眼,金发撩人,身材极佳,是全世界闻名的美女
期刊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兵进军河南后,受到广大饥民的热烈欢迎,儿童们高唱:“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吃他娘”三字,耐人寻味。这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贫民刮起的一场大规模吃喝风的真实写照。民变队伍所到之处,把官府、豪绅的酒肉狂饮大嚼,甚至在攻克洛阳后,将福王朱常洵的血与鹿血掺在酒中,名“福禄酒”,开怀畅饮。如此近乎恐怖的吃喝风,不能不说是对上层权贵及富豪穷奢极侈、大刮
期刊
公款吃喝,务必到场 南宋初年有四员猛将: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四将各领人马,抵抗金兵侵略,平定农民起义,立下汗马功劳。  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战争暂时停止,宋高宗想解除四大将的兵权。旨意一下,张俊、刘光世、韩世忠都很听话,唯独岳飞坚持要打,不收复中原誓不罢休。他手里有兵,还都是精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宋高宗不敢逼他,怕逼急了造反,于是解除岳飞兵权就成了一项艰巨任务。  这项艰巨任务落
期刊
说起“昂贵”的鸡蛋,大家也许会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它发生在清朝的皇宫里。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我们先说其中一个。  光绪时期,内务府的太监给光绪报花账,说一个鸡蛋要三两银子。有一天,光绪见了翁同龢,就问翁老师早晨都吃什么饭?翁同龢说每天早晨三个鸡蛋。光绪感慨道:“老师您这一顿早饭就得九两银子啊,吃得起吗?”  这件事记载在《春明梦录》上。《春明梦录》的作者是光绪进士何德刚,长期在吏部任主事,后根据回
期刊
成功有很多种,长寿是其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种。三皇五帝,名臣悍将,摆得平天下,却搞不定长生之术。在与时间的拉锯战中,活到106岁,跨越3个世纪的宋美龄是难得一见的大赢家。坚持吃健康的早餐,是宋美龄的成功经验之一。据专家称,“蒋夫人早餐”有三种版本:  圆山饭店的豪华版“蒋夫人早餐” 台湾圆山饭店有“台湾御膳房”之称。在圆山饭店最隐秘的档案室里,摆着一列列纤尘不染的公文档案。这些档案记载着以蒋氏家族为
期刊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为巩固统治地位,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提倡告密也是不惜血本。  当时武则天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这可是十分优厚的待遇了。这五品食的标准据《唐六典》:“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而且告密有功者予以封赏,“无实者不问”,即使说错了也不追究。所以“
期刊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陷入穷途末路,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历经8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国民党政府为了抢夺胜利果实,一方面向美国寻求帮助,借用美国的飞机和舰船,把远在西南、西北的大批国民党军队抢运到全国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垄断对日受降和接收日伪占领区的权利,由此上演了一场收复闹剧。  各路诸侯向“钱”迈进 为了垄断对日伪占领区的接收工作,国民党政府规定
期刊
炒股者从不问公司业绩好坏 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就开始在上海问世。之后,在洋务运动的驱动下,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  正如1882年9月2日的《申报》所评论的:“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就是说根本也不管你公司是干什么的,是
期刊
民国末年,国民政府为了调节金融,发行了多种理财产品。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档案馆内,收藏着一份民国三十二年发行的:“节约建国储蓄券。”其高达一分二厘的利息,远远高于现今许多理财产品。但由于当时的货币不断贬值,买理财产品是一项非常不划算的事情:在该县档案馆内保存的另一份档案就显示,同样在青阳县,这份理财产品存了两年后,取出后只能买到半两菜油。  据青阳县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节约建国储蓄券”是抗战时期
期刊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近日刊登国家利益中心防务政策高级研究员、对华政策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哈里·J·卡扎尼斯撰写的一篇文章,正题为《曝光:中国在战争中打垮美国的超级战略》,副题是《想一想导弹,很多很多导弹,欢迎光临中国式的震慑》,全文节选如下:  我们都知道,美中两国之间在亚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小。由于双边贸易达到数千亿美元,所以这种冲突很可能会使大多数亚洲的主要地缘政治参与者卷入进来,也很可能会最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