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推演中国如何打垮美国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li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近日刊登国家利益中心防务政策高级研究员、对华政策研究所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哈里·J·卡扎尼斯撰写的一篇文章,正题为《曝光:中国在战争中打垮美国的超级战略》,副题是《想一想导弹,很多很多导弹,欢迎光临中国式的震慑》,全文节选如下:
  我们都知道,美中两国之间在亚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小。由于双边贸易达到数千亿美元,所以这种冲突很可能会使大多数亚洲的主要地缘政治参与者卷入进来,也很可能会最终殃及全球(并动用核武器),这足以使人们放弃此类世界末日的想法。然而,正如我近日所说,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有足够多的热点问题,因而如果关系突然紧张起来,就可能酿成一场危机——如果头脑冷静的人们不占上风的话,这场危机可能会最终失控。
  本文旨在直截了当地向人们发出警告:如果北京感到与华盛顿爆发战争不可避免——比如因台湾、东中国海或者南中国海等问题而爆发冲突,会发生什么情况?它会如何行事?中国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可以打击美国,北京有办法给亚洲各地,甚至更大范围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利益和联盟网络造成难以置信的破坏。华盛顿的“再平衡”战略就是基于这种事实:美国至高无上的军事地位不再有保障,因为中国在军事现代化基础上打造了很强的反介入能力。
  我们假设中国已经决定动用武器果断发动打击。我们还可以假定,北京的目标是限制美军及其盟军动用常规武器进行还击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会动用核武器,而且会把战争目标限制在亚太战区。然后中国会如何与美国开战?如果我是中国领导人的话,以下就是我会做的事情:
  网络致盲+饱和打击 北京可能会在美国意识到自己受攻击之前试图致盲美国。这是一个足够简单的战术,也是大多数学者都假定中国会在一场冲突中动用的战术。美国喜欢用自己的指挥和控制(C2)系统与最先进的C4ISR相结合来摧毁敌人。
  如果北京干扰或者摧毁美军拥有的这些先进“耳目”,情况会如何呢?如果这就是目标,中国军事行动就可能会在网络空间展开。北京可能会对世界各地的美国指挥与控制中心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试图致盲美国,破坏美军实时监视战场的能力。这种打击,可能会来自第三方国家。虽然美国会很快发现自己的系统受到攻击,但它可能不清楚是谁发动的——起码不是立即就清楚。中国会占有优势,至少目前是这样。
  下一场打击会在美国能够察觉谁正在打击其主要军力核心之前到来——这场打击会留下中国所有的“指纹”。北京接下来将开始攻击美国军用卫星,试图摧毁华盛顿庞大的情报搜集机器和通信系统。在这一时刻,战争已经明确无误地开始,谁在背后策划了这场战争也已经没有悬念。
  在首先致盲敌人后,中国又将怎样做呢?西方最近大量的研究成果都表明,在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冲突中,中国会利用自己几十年来开发和部署的大量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包括总体命中精度很高的短程、中程和远程武器,以及得到大肆宣传的反舰弹道导弹——“航母杀手”。
  在华盛顿及其盟友的C2和C4ISR系统陷入瘫痪后,中国版的“震慑”就会充分展现。北京会从陆地、空中和海上发射大量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可能的目标有美国及其盟友的空军基地、停机坪上的先进军机、指挥中心,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海军战舰。中国会试图在一次猛烈打击中造成很大破坏,并希望打击足够强有力,从而使美国和盟国的反击手段减至微不足道,或者根本没有。
  美国和盟友能顶住吗? 从广义上讲,对于上述情况,美国和盟国的计划人员至少近10年以来就一直在考虑。虽然美军的一些军事计划(如曾被称为空海一体战的作战理念,以及把兵力分散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努力)试图防止这种可能性,但在上述猛烈炮火之下,美军的状况将会如何呢?
  多年来,我一直推崇导弹防御系统(设想一下朝鲜或者伊朗对美国及其一个盟国发动单独一场或者小规模的导弹打击),而类似中国式的袭击不在此类之列。我当然明白,在中国导弹的打击之下,导弹防御体系或许可以发挥作用,但也只会延缓中国的饱和打击,而无法彻底阻止。
  这种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中国对太平洋各地的美国盟友发动一场大规模导弹打击,简单地讲拦截武器是不够用的,即便假定拦截并摧毁的概率达到100%也是如此。你说制造更多的拦截武器吗?这些拦截系统造价极高,而且中国也可能因此制造更多导弹来对付它们,从而使问题加重。
  在我们把应对中国导弹威胁的军事资源部署在海军中,并变得稍微具有创造性的时候,请考虑以下情况:如果北京干得实在漂亮,它可以对盟国的海军舰只发射比较陈旧的、命中精度不那么高的导弹(相当于诱饵)以使可用的拦截武器数量减少,想想吧,我们是否有朝一日可能会看到一种情况——美国的海上力量拥有固定数量的防御对抗措施,而它们面对的敌人拥有大量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具有将其压倒的潜能),这个敌人是否可能会发射比较陈旧、命中精度不那么高的武器,从而使美国军舰耗尽所有可用的导弹拦截武器,然后再发射更为先进的、命中精度更高的武器对它们实施毁灭性打击?
  当然,美国及其盟友也并非就束手无策了。另外一个了不起的(当然成本也很高)的独特想法是美国和盟国的基地能否被大规模改造成坚固的地堡,其既能够经受住中国的导弹齐射和其他手段的攻击,又可以适时发动反击。但此举切合实际吗?
  摘自《参考消息》
其他文献
人一生用多长时间享受性爱?根据德国人类学家的调查,一个寿命为78岁的人,一生有24.5年的时间在床上睡觉,5年时光用于吃喝,5.5年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娱乐,6个月在交通拥堵的路上度过,9个月时间在洗衣服做饭……而一生中用于性爱的时间,平均只有7个月,如果遇到性冷淡或早泄等问题,这一时间将不足2个月。  与此同时,现代人的性爱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快速上床,迅速结束,又很快觉得索然无味。为此,一些性学专
期刊
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哥们儿泡个外国妞就成了值得光宗耀祖的事情?中国光棍一年比一年多,多进口点外国妹子平衡人口才是正经。然而人们对中国汉子们的刻板印象:害羞,不懂浪漫,不讲文明,不会外语,有点自卑,似乎成了中国男人寻找海外另一半的绊脚石。赶快放下这些成见,拓宽各种可能性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但是茫茫世界,哪里才是中国男人的温柔乡?  俄罗斯:俄罗斯妹子雪肤碧眼,金发撩人,身材极佳,是全世界闻名的美女
期刊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兵进军河南后,受到广大饥民的热烈欢迎,儿童们高唱:“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吃他娘”三字,耐人寻味。这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贫民刮起的一场大规模吃喝风的真实写照。民变队伍所到之处,把官府、豪绅的酒肉狂饮大嚼,甚至在攻克洛阳后,将福王朱常洵的血与鹿血掺在酒中,名“福禄酒”,开怀畅饮。如此近乎恐怖的吃喝风,不能不说是对上层权贵及富豪穷奢极侈、大刮
期刊
公款吃喝,务必到场 南宋初年有四员猛将: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四将各领人马,抵抗金兵侵略,平定农民起义,立下汗马功劳。  绍兴十一年,宋金议和,战争暂时停止,宋高宗想解除四大将的兵权。旨意一下,张俊、刘光世、韩世忠都很听话,唯独岳飞坚持要打,不收复中原誓不罢休。他手里有兵,还都是精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宋高宗不敢逼他,怕逼急了造反,于是解除岳飞兵权就成了一项艰巨任务。  这项艰巨任务落
期刊
说起“昂贵”的鸡蛋,大家也许会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它发生在清朝的皇宫里。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我们先说其中一个。  光绪时期,内务府的太监给光绪报花账,说一个鸡蛋要三两银子。有一天,光绪见了翁同龢,就问翁老师早晨都吃什么饭?翁同龢说每天早晨三个鸡蛋。光绪感慨道:“老师您这一顿早饭就得九两银子啊,吃得起吗?”  这件事记载在《春明梦录》上。《春明梦录》的作者是光绪进士何德刚,长期在吏部任主事,后根据回
期刊
成功有很多种,长寿是其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种。三皇五帝,名臣悍将,摆得平天下,却搞不定长生之术。在与时间的拉锯战中,活到106岁,跨越3个世纪的宋美龄是难得一见的大赢家。坚持吃健康的早餐,是宋美龄的成功经验之一。据专家称,“蒋夫人早餐”有三种版本:  圆山饭店的豪华版“蒋夫人早餐” 台湾圆山饭店有“台湾御膳房”之称。在圆山饭店最隐秘的档案室里,摆着一列列纤尘不染的公文档案。这些档案记载着以蒋氏家族为
期刊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为巩固统治地位,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提倡告密也是不惜血本。  当时武则天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这可是十分优厚的待遇了。这五品食的标准据《唐六典》:“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而且告密有功者予以封赏,“无实者不问”,即使说错了也不追究。所以“
期刊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陷入穷途末路,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历经8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国民党政府为了抢夺胜利果实,一方面向美国寻求帮助,借用美国的飞机和舰船,把远在西南、西北的大批国民党军队抢运到全国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垄断对日受降和接收日伪占领区的权利,由此上演了一场收复闹剧。  各路诸侯向“钱”迈进 为了垄断对日伪占领区的接收工作,国民党政府规定
期刊
炒股者从不问公司业绩好坏 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就开始在上海问世。之后,在洋务运动的驱动下,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  正如1882年9月2日的《申报》所评论的:“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就是说根本也不管你公司是干什么的,是
期刊
民国末年,国民政府为了调节金融,发行了多种理财产品。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档案馆内,收藏着一份民国三十二年发行的:“节约建国储蓄券。”其高达一分二厘的利息,远远高于现今许多理财产品。但由于当时的货币不断贬值,买理财产品是一项非常不划算的事情:在该县档案馆内保存的另一份档案就显示,同样在青阳县,这份理财产品存了两年后,取出后只能买到半两菜油。  据青阳县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节约建国储蓄券”是抗战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