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理论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共同结晶,它又对象化与实践和认识,成为实践和认识之外的指导者和受检验者。实践和认识为相互检验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构成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标准。 实践怎样才能与理论一致呢?实践不能规定自
其他文献
本文是作者提交给1983年9月在西班牙召开的第七次世界经济学家大会的论文。文章除了论述土地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以外,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了农业中充分利用土地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地面合成有机的营养物质;尽量把植物性物料转化为动物性物料;提高植物性物料和动物性物料的生产效率;在消费过程中合理利用已有的动植物的物料。同时,本文还结合我国情况,提出了作者对有的学者提出的"地球对现代人类的承载力是否已经到了极限"的不同看法。
<正> 我党历史上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瞿秋白同志和鲁迅先生的革命友谊,光照日月,长久以来为人们称颂与赞美。但是,在林彪、“四人帮”猖獗期间,随着给瞿秋白戴上“叛徒”帽子的诬陷,他和鲁迅的伟大友谊也被一笔抹煞了。当时一些所谓的“讨瞿”文章按照林彪、“四人帮”的腔调,把鲁迅的战友瞿秋白污蔑为“用两面派手法来欺骗”鲁迅的“敌人”;而鲁迅与瞿秋白之间的关系则被歪曲为“两条路线的斗争”的敌对关系,等等。
<正> 一九四九年初,在我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后,解放全中国,已指日可待。国民党政权为取得喘息时间,妄图反扑,提出和平谈判建议,我方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提出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当时,双方战争曾处于沉寂状态,尽管国统区内各界爱国人士积极拥护我方声明,奔走呼吁,而南京国民党政府犹图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悍然封锁南北水陆交通,禁止南北航
<正> 郭老早年写过不少咏故乡的诗,多数收入他的诗集中,1939年那次也写了好几首咏故乡的诗,那些诗虽没有公开发表,但郭老却曾书写了好些条幅赠送友人,笔者也得到两幅,珍藏迄今,现发表以供大家欣赏:
<正> 涉外经济合同,是指我国的经济组织与外国经济组织以至个人,依法签订的确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涉外经济合同不是普通的业务协议或一般的法律文件,它还涉及到对外经济、对外贸易以至外交政策。 目前,有的涉外经济合同中权利义务订得不平等、不公正,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使我方遭受到不应有的损失。我们认为,当前,在签订涉外经济
<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资产阶级在革命时期为了反对封建特权而提出来的。今天,我们赋予它社会主义新内容,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但如何理解却大不相同。张友渔同志在1980年第10期《民主与法制》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司法独立》(下面简称〈独立〉)一文中说:“其含意是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制定法律时,对于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不同情况应当给予不同待遇的人可以做出不同待遇的规定。但在适用法律时,就只能按照法律规定,给以平等待遇”。我对这种观点不敢苟同,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的看
<正> 市经济学会于3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大礼堂召开1983年年会。此次年会正值纪念世界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市经济学会广大会员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就一些重大的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
<正> 物质文明的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思想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主要是表现在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关系,通过文化建设起作用的。例如,被誉为闽西北山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明珠”三明市,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