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实验研究的兴起与中国法理学观念的更新

来源 :法制与社会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认知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是近年来的学术亮点,值得学界关注。法理学实验研究的出现可被归因于三点原因:其一为对既往法学研究尤其是分析法学研究之局限的理性反思,其二为实验哲学的智识支撑,其三为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法理学实验研究的出现必将为法理学研究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法理学实验研究为法理学的方法论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法理学研究的论域,其是将科学哲学、法律科学和法律哲学这三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结合的一种尝试。另一方面,法理学实验研究有利于科学家型法学家的产生,其为进一步祛除法学精英主义取向、健全法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当代中国法理学正致力于复兴一种"对法理的共同关注",法理学实验研究无疑有利于更新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观念。当然,实验法理学作为新事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力克服。
其他文献
法理是对法理学内容的高度凝练,其有用性直接决定法理学的地位.权利分析理论是法理的具体内容之一.在司法实践中,权利分析理论既可被用于澄清法律关系中原本模糊的法律概念,又可因其内含的权利—义务对应性原理被用于确定权利或义务是否存在.权利分析理论的司法实用性可基于对先例的分析得到证成.与此同时,权利分析理论在我国司法裁判中亦有其应用价值.从总体上看,否定权利分析理论在司法上有用的观点无法成立.我们可基于权利分析理论的司法实用性,借助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例证法理的有用性.
第二届中国商法夏季论坛暨"公司法的发展历程与现实面向"专题研究会举行7月18日,由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吉林省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商法夏季论坛暨"公司法的发展历程与现实面向"专题研究会在长春举行.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最近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再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总体水平不高.要加快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些论述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国家战略,即要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同时这也对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了一项重大课题。那就是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增强话语权,在未来的全球治理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这也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成就的巨大综合国力、所形成的政治与经济综合优势并没有相应地转化为现实的话语权。
2016年5月20日上午,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同志一行来到吉林大学考察工作。王乐泉会长一行参加了主题为“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人才培养”的调研座谈会。会议由吉林省法学会会长李申学主持。
2016年5月29日,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与《法制与社会发展》编辑部共同主办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哲学”第二届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教授致开幕辞,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於兴中教授发表基调演讲.
2016年6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理论创新与实践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
2016年4月23日,由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和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区域治理与法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
2016年4月26日,“法治中国建设高端论坛暨北师大法学院建院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法治中国建设高端论坛由北师大法学院院长赵秉志教授主持.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研究创新团队”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在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的策划下,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姚建宗教授带队,于2016年5月9日至5月17日开展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司法文明与法学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先后赴重庆和成都两地,在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基地(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访学,并考察当地法院司法改革实践.
法教义学研究是当下法学研究尤其是部门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甚至有逐步占据主导性研究方式的趋势。由于"法教义学"这一术语所可能内含的封闭与保守,许多学者都在探索一种智识上具有开放性的法教义学理解模式。在"山重水复"之中,法理研究能够为法教义学寻得"柳暗花明"的契机:它不仅可从外部提供法教义学的知识借鉴,而且也能从内在方面助推法教义学的智识转型。可以说,法理与法教义学相伴相生,具有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