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举:我拍创意人像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拍摄人像20多年,深深感悟人像摄影真的很容易,但想拍好却非常难。尤其在影棚内拍摄,很难不断有新的突破。我常常思考:怎样运用有限的场地,让自己的思绪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出有新意的人像作品,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 其实,一幅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离不开巧妙的构思、适合的模特和道具、创意的光源、绚丽的色彩、精致的构图、人物的神态等,这几点我觉得是创意人像摄影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
  巧妙的构思
  真正的拍摄只需一至两天即可结束,但创意构思及准备工作需要持续数周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如何在生活中获得新灵感?有时看一场电影,听一首歌曲,读一篇文章,感受一场音乐会,欣赏一个展览,聆听一场讲座,甚至闲暇时的胡思乱想,均可让我获得灵感。我们需时刻准备好自己的双眼和心灵,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使之融入摄影创作中。
  曾经我会经常去书店和文化市场寻找国内外时尚杂志和报纸,有时候为了一张可以学习参考的图片而买了一本昂贵的书籍。现在不同了,由于互联网非常发达,我可以常常在网上浏览国内外摄影大师的作品。搜索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便将其下载归档,为日后创作构思时提供帮助。这样做其实不仅仅是模仿(当然刚开始是模仿),最主要的是思考别人的作品如何构思,如何形成视觉冲击力,学习别人的知识,最后转化为自己的生产力。
  适合的模特
  创意方案定下来以后,需要去物色适合的模特。我选用的模特有以下几种渠道:首先是生活中的朋友,他们完全可以胜任,只不过这些平日熟悉的朋友需要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其次,通过专业的模特公司。相对来说,专业模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很丰富,容易出片,但报酬也不低,按每个小时或每天收费不等,有时候需要讨价还价。再者,通过网站招聘,会有一些模特主动联系我,这样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最后,时常有友人给我介绍模特。作为摄影师需要学会营销和包装自己,很多朋友通过我的微信和新浪博客看见我的摄影作品,便想成为我作品中的主角。
  道具和人物妆面、造型相吻合
  其实,我每次拍摄前,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选用适合的道具跟模特的妆面及造型相吻合,来完成创意人像摄影。往往一件小道具会成为作品中的点睛之笔,甚至对作品起决定性的作用。生活中并非缺少美,很多常见的物品均会在我的作品中呈现。譬如水果、蔬菜、鲜花、衣帽、布纱、纸张、树枝……我在国内外旅行采风时,看见一块飘逸的丝巾,一顶漂亮的帽子,一枚精致的贝壳,一件特殊的纪念品等,都会将其纳入囊中,最后变成我作品中出彩的一环,通过这些道具来完善人像摄影的魅力。
  这里必须提到一点,拍摄创意人像作品离不开化妆师精湛的技艺和有创意的妆面造型。我很幸运拥有自己的化妆团队,目前我经营两家品牌影楼,当我确定好拍摄构思后,会从影楼中抽出一组化妆人员,将自己的想法反复和化妆工作人员沟通,最后敲定拍攝方案。往往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会汇聚众人的智慧。
  运用创意光源完善人像摄影的内涵
  人们常说:“光线是摄影造型的灵魂。”不同的光源、范围、硬度及主光的方向、位置,辅助光、逆光、背景光发生的不同变化,均会表现不同的影像。所以利用好光源会增加作品的内涵,甚至可以改变原有平淡无奇的影像或场景,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我创作的《魅影》系列作品中,各种精美的图案以及曲线通过创意光源映射在人体肤质上,表达了人物的某种情绪,以此增添我的人像摄影中的新意和观赏性。
  有效调动模特的情绪
  无论模特是否专业,每次在摄影创作前,我都和模特有良好的沟通,并让模特事先了解、领会一些拍摄内容,然后再现场发挥。同时,摄影师在拍摄时一定要留心观察人物的神情变化,抓住美妙瞬间。
  拍摄前一天,一定要关照模特注意休息,睡眠充足,这样才有足够的精神状态,把情绪在拍摄过程中表现出来。要提示模特,拍摄当日穿宽松的服饰和内衣,保证身上不会有勒痕;素颜不化妆,头发洗干净,不涂抹任何发胶、啫喱水等,以免影响做发型及造型。我会提前准备好吸管,便于模特在涂完唇膏后喝水。多学会关心模特,尽可能对模特好一点,当然只是商业合作,不是其他的好。拍摄过程中播放抒情的音乐,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得模特心情放松,并且要不停地鼓励模特,赞美模特。尤其在模特肢体语言表现或表情不在最佳状态时,要和模特说:“这个美姿很不错,能否再换一个?”当拍到好的美姿时,一定要说:“很好!OK,太棒了!”被拍人物露出自然的笑容和神态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拍摄过程中摄影师获得被摄者的信任也至关重要。
  很多时候我在想,人的想象是无限的,我们并不是拍不出好的作品,而是缺少想象,缺少发现。人像摄影作品的创意一定是源于生活中的想象,要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的作用,融入作者对艺术的理解。有想法,就能找到方法。






  评委评语:
  用纯粹的光影为柔美的人体做造型,用夸张和表演性的泼洒彩色粉末进行拍摄,朱汉举的作品创意新颖,充满了时尚的张力和冲击力,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在一个处处有图像流动的社会里,身体转化为时尚文化的主体。朱汉举的作品作为文化节点,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留下一个影像注释。
  朱汉举
  1973年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球华人摄影十杰,中国文联新文艺全国拔尖人才。著书《姿态构成》、《创意人像摄影》,举办过5次个人摄影展,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幅,在80多个国家摄影大赛中入选。
其他文献
任何形式的艺术评选,都存在一个明确的目的:奖掖先进,树立典范;同时也会产生两个确定性的客观效果,一是对业界现状予以评估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评选结果对艺术发展在未来的方向施加影响。  第12届金像奖评选,我忝列评委,参与了对艺术类获奖者的评选。深感其过程,“三公”原则遵循之严格,认真的态度坚持之细密。于我个人而言,一方面借此对中国摄影的现状有了某种程度的真切体悟,另一方面又对金像奖的评选在未来中国
期刊
“非洲”这个复杂的范畴落到图像层面,自然存在对多元视角和相对客观性讲述的必要需求,这种必要性不止体现在本专题前面展示的非洲摄影者观照、呈现自己形象的倾向和方式,也表现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摄影实践者和学者主动以更冷静、合理的策略介入对非洲的观看和讨论中;而基于此形成的诸多非洲摄影出版物, 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相对完整地认识、理解非洲和非洲摄影。本文从摄影史论、杂志及展览出版物、摄影作品集三个方面为
期刊
“黑水摄影”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水下摄影种类,因其被摄对象大多来自深海,种类繁多而非常独特,拍摄具有极强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引起了国内外水下摄影师的极大兴趣。  “黑水摄影”与以往的夜潜水下拍摄和水下黑背景摄影有一定的区别。对于“水下黑背景摄影”,我的定义是,夜潜或白天潜入水下比较深因而光线较暗的海底,用聚光灯照射被摄物体,一般以微距镜头进行拍摄,进而获得被摄对象主体明亮、突出,而背景暗黑的作
期刊
有点意外,我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荒木经惟架在家中阳台上的相机。  那是一幢蓝色的小房子,谷歌地图上为它标了一行小字“ARAKILTD”,这是在日本“3·11”大地震后荒木经惟搬去的新家,离和妻子青木阳子一起生活的位于豪德寺的住所只有一站电车的距离。  而阳台上被谷歌拍到的,是台外形很普通的相机,被一个三脚架支撑在比栏杆稍高的地方。镜头斜斜地对着东京都世田谷区梅丘站附近的一条小街。  这是一个在日本都
期刊
九月北京,秋色宜人、天朗气清,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胜利召开。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非领导人再次聚首,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计,规划新时代中非合作蓝图。中国与非洲虽远隔重洋,但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新中国与非洲紧密合作,反帝反殖,共同推动着和平与发展事业进步,构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  在中非世代友好的背景下,摄影作为当代非洲艺术、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表征性媒介,是我们在新时期认知
期刊
1997年初冬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山东荣成有个天鹅湖。从此,我便与天鹅结缘。或许是天鹅的高洁、抑或是天鹅的雍容华贵,让我多年来魂牵梦萦,只为留下天鹅的美丽。此后,我又多次去那里拍天鹅。2018年1月,我又来到河南三门峡拍天鹅,此次我携带的是佳能EOS 5D Mark Ⅳ相机。这是我拿到佳能EOS 5D Mark Ⅳ半年后第一次尝试用它拍天鹅,这款相机的一些最新功能,给我带来不少惊喜。  下面我
期刊
燕山山脉脚下的西御园,尽管在首都北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会议中心,然而进入金秋时节,这里却成为全国摄影人关注的焦点,因为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以下简称“金像奖”)的评选工作于9月12日至15日在此进行。自 1988 年年初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做出设立该奖项之日起,金像奖已经走过了整整 30 个年头。在总共 12 届的金像奖创作奖评选中有195人次获奖,他们以深刻烙印着时间痕迹的作品书
期刊
法国足球队在俄罗斯世界杯上的夺冠让整个法国欢腾,而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在此期间也迎来了摄影人的盛事—第49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虽然相比起往年,今年摄影节的规模有所下降,但不论是各板块主题的深度、展览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向周围地区辐射的广度,都彰显出摄影节总监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é)的雄心。这位自2014年起就任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
期刊
用影像记录历史是摄影人的光荣使命。  纪实摄影承载着历史社会责任,紧系着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变迁,摄影者忠实地记录下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生态、人类生存状态……是对人类进步的重要贡献。我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人,应承担起“光影当紧随时代”的重任,记录下现实社会中稍纵即逝的珍贵影像,这也是摄影术发展至今赋予摄影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纵观一百多年,中外多少优秀摄影大师为我们留下传世佳作:吴
期刊
我16岁就拿起相机,到现在已年过四旬。当初没有想到我会与摄影有如此深的缘份。我接触和使用过很多品牌的相机,胶卷时代最喜爱的就是单位里的一台富士GX617,其霸气的外形、很大的画面,满足了那个时候我的虚荣心。到了数码时代,我渐渐忘记了富士,直到有一天别人告诉我富士X100直出的色彩效果很棒,我才想起来,富士原来就是胶片的色彩管理专家啊。从那个时候起,我又重新开始关注起富士—当下这个比较小众的品牌。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