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
  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教师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和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更易于对知识的创新。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亲切的话语拉进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就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教学“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教材中创设了小动物赛跑这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情景。我便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发挥想象,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每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观看小动物赛跑比赛,并请我们大家当解说员。(出示P26/主题图)看,我们已经到了比赛现场,谁能介绍一下场上比赛的情况。”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比赛情况。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
  如教学进位加法时,我对其内容进行了重组,通过“小百灵评比”这一活动,由学生亲自数出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小贴贴为出发点,引出进位加法的两种题型,大数加小数和小数加大数的进位加法。于是,学生带着这个具体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计算,共说出了4种算法,分别是:①数数的方法。②凑十法。(包括把小数凑成十和把大数凑成十)。③想减算加。④用小棒摆出来然后再数或者用实物在进位加法板上摆出来。由于学生是带着具体任务学习进位加法的,所以学生的身心很放松,思维上没有任何的限制,较为容易的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其实就在于美国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在课堂上总是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动脑筋、拓宽思维。
  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这节练习课,虽然没有让学生动笔去写,但它的练习强度和效率是显而易见的,在练习课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由此可见,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和练习不但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够使每一个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帮助他们逐步从具体的知识中超脱出来,把学习的根本落脚点转移到数学学科的总体结构体系上来,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鼓励多样性和个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能的学生,避免权威态度,使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其他文献
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就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热爱并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如果教师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这
期刊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新是这种劳动的核心。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学生总是缺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精神,习惯于受人支配,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为什么会这样?多年来作文教学曾因偏离正轨而让师生吃尽了苦头。谁能忘记那代代相承、因袭守旧的作文教学老观念,是怎样如桎梏一般,束缚思想,捆绑手脚,致使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甚至陷入误区呢!回首这段经历
期刊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创新,应当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常常不顾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不从教学目的、内容和评价上综合考虑自己的教学策略,造成教师长期被束缚于凯洛夫思想框架中的“教学环节”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被降低到最低限度。新课程实施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教师的教学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全体学生生动
期刊
【摘 要】 小学生作文要经历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表达的思维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再现,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真实,越充实。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认识社会,接触生活,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习作训练体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动力,让习作教学活起来,习作生命活起来。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实践活动 素材积累 综合能力    1当前习作教
期刊
日记,原本只是作文教学训练中的一个项目。把日记引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借此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能力和习惯,从而带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样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并亲身体验到将日记引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很有实践意义。  1 将日记引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的理论依据  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再是教学的全部目的,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学
期刊
【摘 要】 乡土史作为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乡土史资源离学生生活较近,相对于教材,又显得较为亲切,容易被学生感受和触摸。历史教师应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史资源。攫取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的直觉体验,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历史课堂充满乡土气息。  【关键词】 历史 课堂乡 土历史    乡土史是学生生存环境的历史,那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地方的历史,可能学生的祖辈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期刊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在创造未来。创造者就是现在的家长、教师以及所有与孩子接触的成年人。现在的问题就是创造者有没有创造美好未来的能力。教育“创造者”的创造能力成了创造未来的关键的环节。  1教育要从家长抓起  科研人员早就研究得出结论,人一生中头4年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能力的50%,而不是知识的50%,也不是智慧的50%。但就是在这早期的岁月里,婴儿的大脑完成了大约50%的大脑细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培养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认为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文本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文本融入生活实际,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让文本 走向生活 延伸生活 体现生活 接触生活
期刊
学生已接受十几年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1 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改革开放并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