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生作文要经历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表达的思维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再现,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真实,越充实。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认识社会,接触生活,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习作训练体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动力,让习作教学活起来,习作生命活起来。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实践活动 素材积累 综合能力
  
  1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践一轮,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
  1.1作文指导出现偏差。《新课标》强调要重视作文指导。很多老师将其狭隘地理解为作前指导,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此,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都做一番细致入微的指导。而小学生作文要经历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表达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活动中去认真体会和训练,转化为作文能力。仅凭老师的“扶着走”“一言堂”的抽象说教,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所取得的效果就不理想。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有个性,不会有创新,而出现模式化的“预制板”作文。
  1.2作文内容与生活脱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习作素材积累不足,面对广阔的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时,由于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较差,对生活的感悟不深,所以不知该写什么。加上老师命题时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不尊重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作文规律,而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做,让学生难以适从,只好胡思乱想、胡编乱造。
  1.3知识经验积累不足。学生积累不足表现在:①作文时无话可写。即储存在脑子里的生活材料少,无材料可写;②作文时有话不会写。即有写作的材料,但库存在脑子里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少,而不知怎么写。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得益于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读书破万卷”的饱学积累。小学生生活范围有限,人生阅历浅,惰性强,课业负担重,使他们无法接触生活,参与生活实践。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而窄,生活与阅读的积累严重不足。
  2对新课程习作教学的感悟
  2.1习作教学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适应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新课标中习作教学理念和习作教学内容设计改变了这一现状,有利于推动习作教学观念变革。
  汉代刘向认为:“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这话告诉我们,听见的不如亲眼看见的好,看见的又不如亲自实践的好。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所获得的知识才来得直截了当、形象生动。纸上谈兵,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空洞无力,已不适应当今作文教学的需要了。新课标的习作教学设计理念不仅尊重了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还充分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能力从活动中产生。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才能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能动飞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习作的主体,学生只有在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获得深切体验,才能产生表达欲望,写出真情实感,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语言重新展示出来,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课外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这一规定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是现代语文课程观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教学要与生活表达的需要相等,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再现。在生活中开展习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开放性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生气、有活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活学生习作思维,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2习作教学将课内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新课程中的习作训练一改过去形式单一的现状,融入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内容,这并不意味着习作技能技巧知识的弱化,而是将过去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说明和课堂上老师空洞的理论讲解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出现。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密切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生活的实践机会,体现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教师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优势,从培养人才整体素质的需要出发,使作文从封闭的旧模式里跳出来,沿着开放的轨道伸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习作训练体系,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写作的源泉和灵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动力,使学生能写我做,写我听,写我看,写我想,抒我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而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最终目的。
  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和要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实践,乐于表达。如:口语交际,各种手工制作,各类调查、采访活动等,学写导游稿、建议书、畅想未来……既能体现写作的实用性,让写作为社会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又将习作实践活动与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的这种习作训练体系将会推动习作教学观念根本上的改革,让教师习作教学活起来,让学生的习作生命活起来。
  2.3 习作教学要激发兴趣重视积累。兴趣是习作的动力。怎样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学生写作,必须先心有所思,情有所动,有了思想、观念、看法,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才能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教材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习作的一般心理过程,设计了不少有意义的刺激性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思维,触动他们的心灵、思想,使他们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从“厌写”到“乐写”。如:补写故事的结尾,编写童话,戏剧表演,将故事改写为剧本……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便是习作材料积累的最好方式,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课程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安排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去调查,去采访,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走进绚丽的大自然,去陶醉,去寻找,去感悟,去热爱。让学生走出书本,开展活泼有趣的游戏、手工制作、辩论、演讲等精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更有利于生活的积累、体验的积累,即写作素材的积累。有了真切的感受,学生才有真话说,有真情吐。教材中的积累与运用还特别安排了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对联……各种语言的积累,让学生读读背背。这样,学生有了写作丰盈的创作源头,有了丰厚的语言表达基础,就能寻找激越的灵感,就能激起创作的欲望和兴趣。
  2.4 习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小学习作教学要着力培养的是两种能力,即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程中可概括为具体的六种能力需要培养:①观察分析能力。每次习作活动中都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并从平常的生活、事物中有所发现。②确定中心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抓住重点意思,表现一个中心。③组织材料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确定中心,并根据中心考虑用什么材料,哪些先说,哪些后说,一点一点地说清楚。指导习作时,还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④修改作文的能力。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能掌握修改文章的一般要求和使用修改符号。⑤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⑥非常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纵观我校开展的课内外习作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新课程的习作教学新观念,犹如一股清鲜的溪水注入了老师的心田,给我校习作教学带来无限活力。我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按新课程的习作理念去开展习作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提高,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其他文献
步入新世纪,人们对健康开始重视起来。学校体育也成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因此,应该从上好一堂体育课开始逐步实现“终身体育”的构想。那么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课前要充分备课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可以说备好了一份高质量的教案,优质课也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书写教案前应认真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明确各教材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个人准备或集体准备时博采众长,精心策
期刊
变力做功在高中教材中根据功的定义式无法求出,因为高中教材中功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恒力作用。但是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变力做功的情况,让学生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实际上在高考中出现变力做功情况,在特殊的环境之下,完全是可以解答的。
期刊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为了让遗憾更少一些,就得进行评课,因为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下面就谈谈评课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  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听课时会发现一些问题或经验,评课时要对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各自独立的问题加以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还必须注意揭示那些被表面现
期刊
思考的问题:如何保护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  案例片段描述:  在一次公开课上,学的是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ⅡLesson 51时,当老师要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图画,猜测Ann的朋友在送礼物时会对Ann说什么话,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Student A: Ann!Here is my birthday present.I hope youlike it
期刊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合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程需求的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崭新阶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学校的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滞后,直接制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影响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期刊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1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高中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
期刊
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中学语文教师就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使学生热爱并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如果教师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这
期刊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创新是这种劳动的核心。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学生总是缺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精神,习惯于受人支配,没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为什么会这样?多年来作文教学曾因偏离正轨而让师生吃尽了苦头。谁能忘记那代代相承、因袭守旧的作文教学老观念,是怎样如桎梏一般,束缚思想,捆绑手脚,致使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甚至陷入误区呢!回首这段经历
期刊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创新,应当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常常不顾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不从教学目的、内容和评价上综合考虑自己的教学策略,造成教师长期被束缚于凯洛夫思想框架中的“教学环节”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被降低到最低限度。新课程实施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教师的教学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全体学生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