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胆囊动脉的观察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9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的解剖观察,分析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162例顺利完成手术,有3例患者因术中出血和粘连,中转开腹。术中发现双胆囊动脉 27例,占16.36%,有5例胆囊动脉缺如,占3.03%。处理方法采用生物夹钳夹、电凝止血,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动脉的解剖变异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胆囊动脉的解剖关系及变异情况,并采取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动脉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49【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95-01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出血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迅速为外科医师及患者所接受[1]。目前,腹腔鏡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道外科常用的术式之一,分为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2]。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处理胆囊动脉是胆道处科手术的重要一环,掌握胆囊动脉的解剖关系对胆道外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胆囊动脉在起源、数目、行程上的种种变异是导致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重要原因。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总共有165 例胆囊疾病患者行LC术,根据我院的手术过程观察,我们做出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
  165例患者中,男75例,女90例,年龄24~68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3年。胆囊结石1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9例。全组无肝内外胆管扩张和结石。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均<17.1 μmol/L。
  2方法
  仪器设备采用STOZE电视系统,经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建立CO2气腹,采用三孔法,于Calot三角前、后侧径路顺行及逆行相结合行LC。
  3结果
  165例患者中有162例顺利完成手术,有3例患者因术中出血和粘连,中转开腹。术中发现双胆囊动脉 27例,占16.36%,有5例胆囊动脉缺如,占3.03%。有8例患者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及胆囊床创面渗血,给予用生物夹钳夹,胆囊床创面电凝止血,于温氏孔处放置引流管,术后1-4天,根据情况拨除腹腔引流管,全部病例无继发性出血及胆漏,无胆管损伤,顺利出院。
  4讨论
  4.1胆囊动脉的支数。胆囊动脉的支数有1~3条,对单支胆囊动脉出现的统计,多数学者在60%-80%之间,主要在双胆囊动脉出现率的报道差异较大,高者可达48%,低者2.5%。但多数在20%以上。本文归纳了文献[3-10]的报道材料,单支动脉的出现率为(73.7±5.3)%,双动脉的出现率为(24.8±5.3)%,3支动脉的出现率为(0.9±0.6)%(其中包括1例4支胆囊动脉的报道),另外约有(0.6±0.6)%的胆囊动脉在腹腔镜下缺如或细小。由此可见,大约有1/4的人具有双胆囊动脉,近1%的人具有3条胆囊动脉。因此,在进行胆囊切除术中除考虑双胆囊动脉出现的可能性外,还应考虑3条胆囊动脉的存在,不可忽视。
  4.2胆囊动脉的分布范围。胆囊动脉在胆囊颈的前下方分为深、浅两支,浅支至胆囊的上面,深支至胆囊的下面。手术中判断双胆囊动脉出现的可能性,除了根据Michels(1966)指出的“胆囊动脉临近胆囊颈处,如浅支不与深支相连,应考虑它有双胆囊动脉的可能性” [3]作判断外,国内学者提出了新的看法。如杨振中[3]等报道的以胆囊腹膜面和附着面的范围大小、比例变化来判断胆囊动脉的管径与支数的变化,即如果胆囊附着面大于腹膜面,则有可能从肝右动脉发出一附加支分布于附着面,如附着面小于腹膜面,则深支有可能被从肝实质发出小支代替之。因此,术中除了判断2支或3支胆囊动脉的出现外,还应考虑附加支的出现,并将胆囊和肝脏之间的结构细致地查找结扎,以求根治。
  4.3胆囊动脉的起源。变异的肝右动脉包括肠系膜上动脉代替肝右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代替肝总动脉的右肝支、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肝右动脉、胃左动脉代发肝右动脉、腹腔动脉代发肝右动脉及腹主动脉代发肝右动脉等。其它动脉还包括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胃十二指动脉、胃后动脉、肝中动脉等。统计的结果显示:单支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占77.0±1.28)%,起于变异的肝右动脉占(8.4±0.84)%,起于肝右动脉以外动脉占(14.6±1.07)%。双胆囊动脉分别起于不同的动脉者占(26.9±2.35)%。深支多发自肝右动脉以外的动脉分支上,细小而且位置较深,常发小支入肝实质,故如有忽略则有可能引起术后的出血。起于变异的肝右动脉在进行胆囊切除术时是不容易寻找和结扎的原因之一,并且这些胆囊动脉的发出位置较高,在进入肝实质之前发出,外形和肝右动脉相似,术中易结扎肝右动脉而引起右半肝的供血障碍,故应将胆囊动脉追至胆囊再进行结扎[4]。起于肠系膜上动脉代替肝右动脉的胆囊动脉,多数行走在胰十二指肠的后方,在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注意辨认清楚。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胆囊动脉多匍着在胆总管的前方。在时行胆总管切开术时,勿伤及这种变异的胆囊动脉。
  4.4胆囊动脉走行的临床意义。防止将肝右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误当成胆囊动脉钳夹、切断,以减少术中出血,从而影响肝脏血运,因此,在钳夹胆囊动脉时,为了不致误钳夹肝右动脉,必须清楚地看到胆囊动脉的远段确实是走行在胆囊壁上,并在靠近胆囊壁处,钳夹胆囊动脉,若因局部炎症、粘连,无法辨认胆囊动脉,则需紧贴胆囊与胆囊管进行分离,以免损伤肝右动脉。
  所以,熟悉胆囊三角的解剖,了解胆囊动脉的走行,并充分认识到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可能存在的变异,以及常见的变异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洁夫主编,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99
  [2]石景森,王炳煌主编,外科黄疸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2
  [3]杨振中,黄秋莲,林堪等,140例童尸胆囊动脉的观察,广东解剖学报,1980,2(1):60-64
  [4]方驰华,杨继震,潘玉先。胆囊动脉变异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华外科杂志,1993,37(7):44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400例待产初产妇,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观察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缩短4min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浓度局麻药罗哌卡
期刊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对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多凭经验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但接受抗炎治疗后部分患者效果不满意。笔者分析近 1年在呼吸科门诊诊治的20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指导急性扁桃体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急性扁桃体炎抗菌素抗病毒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4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妇产科疾病的治疗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手术治疗法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众所周知,手术容易导致感染、术前准备不充分、主刀医师年资低、急诊手术、切口长、术中失血量多、手术时间长、等这些方面构成。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复杂,想要关注社会女性的健康,需通过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实施护理手段,以此减少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维护女性的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结核病疫情与防治工作现状,就近十年来结核病防治措施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通过多年多部门参与和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以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仍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任重而道远。本文对结核病防治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浅析如下。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诊断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川崎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诊断,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中,冠状动脉程度不等的受损26例,占26%。其中经检测示23例为冠状动脉扩张,以冠状动脉局限性扩张为主要表现,CA/AO<0.3,1内径<4mm;3例为冠状动脉瘤,以梭状、球状瘤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加重与血肿扩大的关系,以及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早期(发病后3d内)病情加重者26例为观察组,病情无加重1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行多次头颅CT检查以观察其血肿变化。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早期血肿扩大率分别为61.5%、20%,而血肿扩大94.4%发生于发病后3d内,仅5.6%发生于3-7d,出血部位在丘脑内囊区血肿扩大发生率高达72.7%,伴凝血机制障碍者发生
期刊
摘要:目的:对开放式胆囊切除手术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胆囊病变患者,对其进行开放式胆囊切除术,并对其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表1治疗效果中可以看出,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有22例,占总比的73.3%,治疗无效的患者为2例,占比例的6.67%。在表2术后并发症中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2例,占总比的6.67%,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6.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英达-35对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根据病症,分为阴道大量出血组30例,阴道淋漓不净出血组30例,分别采取英达-35不同剂量进行治疗,对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量出血组患者5例于8h止血,7例18h止血,12例于32h止血,6例72h止血,而阴道出血淋漓不净出血组患者9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80例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第1、8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1250mg/m2,静脉滴注30min,平均使用剂量为1115 mg/m2;第1、2、3天给予静脉滴注顺铂25mg/m2;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年轻人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发病因素、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年轻人脑出血患者。结果:青年脑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为脑卒中、脑血管畸形及高血压,主要特征为颅内压升高、癫痫样及中风样,患者病情与其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呈正比。其中最危险的因素为高血压。结论:及时发现出血病因和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干预,降低年轻人脑出血的发病机率,有利于更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