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的普遍应用既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新思路,同时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拟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网络道德教育;教育手段;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14-02
  网络的普遍应用既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新思路,同时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道德教育目标模糊、不具体、针对性不强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和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通过网络传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文化精神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培养大学生网民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情操,创建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整体上来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目标过于宏观、模糊,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网民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大学生网民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过于笼统,没有针对大学生自身的个性及道德发展需要的差异性制订具体的、合理的培养方案,缺乏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性、调控性和规范性。
  (二)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相对滞后,缺乏时代性
  当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较为空泛、笼统和宏观,对大学生个体网络道德发展的需求关注较少,忽视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指导和培养,形式多于内容,理论说教多于实践行为的训练。高校涉及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多,内容的设定上多是政策性的、知识性的宣讲,对学生的判断能力、分辨能力、网络自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重视不够,与现在的网络社会、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严重脱节,缺乏时代性和积极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时效性。
  (三)网络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缺少新意和特色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新思路。虽然在教育过程中注入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仍主要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知识灌输的教育方法。作为辅助性工具的网络技术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沦为教师可以省略板书、视频代替讲课的播放工具,多样性有余,而极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又何谈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四)网络道德教育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和法治保障
  当前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管理体系、监管体制不够健全,高校没有建立合理规范的领导体制和有效完善的管理模式,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网络环境的维护上和网络监管的技术手段上不够成熟,网络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和保障,网络执法不够有力,对网络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加之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欠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着非常严峻、复杂、充满道德危机、道德秩序紊乱、缺乏安全保障的形势。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一)丰富和充实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当根据我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传统社会道德教育、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情况来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内容上应该更加丰富和全面,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和深化:(1)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精华。传统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道德准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现实社会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准则,在网络社会中同样适用。(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当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道德规范的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当前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进行了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基本界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注重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树立积极正确的网络道德理念,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3)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在网络道德教育中,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重视网络道德自律教育,培养道德自觉性和责任感,推动网络环境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4)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影响,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网络孤独”等网络心理问题日益增多。高校应采取相应手段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网络心理课程、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倡导节制上网、互相监督上网等方式鼓励学生合理、正確地使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高网络心理素质。
  (二)积极探索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的手段
  在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循传统知识传授与现代教育引导相结合、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勇于实践适合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网络道德教育手段和方法,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传统知识传授与现代教育引导相结合。传统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来进行的,在课堂上除了讲授法之外,也可采用讨论法、辩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行为的引导。与此同时,课堂之外可通过多种网络途径和手段来进行道德教育,如QQ、微信、微博、博客等信息手段,也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道德教育实验活动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2)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规范校园网络建设,探索新型网络德育新途径。可通过建立网络德育主页、开设网络德育讨论室、聊天室等方式,加强网络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网络思想动态,及时掌握网络舆情,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开辟高校网络思政新阵地。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可通过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开展网络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活动,不同领域的学生网民集中起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宣传、引导和训练,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3)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学校是开展网络德育的主阵地,应对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行为进行正确启发、引导和规范。与此同时,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三)加强和完善网络道德的监管机制
  切实加强网络道德监督和管理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力度,健全校园网络安全机制、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对校园网络的运行情况和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监督,及时进行不良信息的鉴定、过滤、清除和危机问题的处理,保障网络的健康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完善高校网络道德规章制度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的研究和制定,建立起完备的校园网络道德规章制度,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网络规章制度,对违反网络道德规范的言论和行为要及时进行惩处,切实监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行为。做到依法治网、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网络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四)形成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集大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效、系统、齐抓共管、协调统一的機制,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道德教育合力,共同构建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创建网络道德教育新格局。
  (1)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修养和自觉行动,自愿认同并主动律己。这需要大学生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理论文化的学习,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2)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德育教师队伍,充实网络德育内容,拓展网络德育新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监管机制,主动开辟和积极占领校园网络道德教育新阵地。(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应了解、熟悉、学习并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技能,了解孩子的网络生活习惯,树立平等交流的教育理念,有效监管和合理约束孩子的上网行为,并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网络道德言行,为孩子做好表率。(4)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形成规范的网络道德行为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完善网络道德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和惩处力度,加强对网络行业、网络经营者的管理和约束,推动网络道德教育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行。另一方面,应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政府应加强网络舆论导向的掌控和把握,防范与处理网络舆论危机。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全社会形成网络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熊贤芳.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问题刍议[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10).
  [2]蔡炎斌,刘铁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江雪梅.对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4).
其他文献
201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立企业创新的科技机制,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而校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为体现这一理念,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
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老师要想办法去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说英语、练习语,从而使小学生能熟练地讲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是英语老师的责任。然而,工
【美国《原子科学家通报》1988年3月号报道】准备一次坚井试验,通常约用一年时间。地下核试验在内华达试验场以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竖井方式,试验核爆炸装置的当量和性能;平峒
细节,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课堂中的细节,是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能反映出教师最真实的思想素养.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在促进学生发
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把握进入战略转型、爬坡上行关键时期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产业“高端化、服务化、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理念,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公民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现代公民要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质,要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就对我们
期刊
本文介绍了测量空气中Rn、Tn子体浓度的α谱法,给出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及计算机程序框图,讨论了此方法的固有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给出最佳实验条件。 In this paper,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
本文论述了铀屑可控氧化的概念、方案及安全措施,进行了工艺上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可控氧化法处理铀屑的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工艺可处理各种工业废铀屑,具有操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