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振源:飲水思源“泥水”情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簡介]
  謝振源先生,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泥水商協會創會會長、商會註冊董事。創辦有振源泥水工程有限公司、振源工程有限公司、宏昌泰有限公司、振源坭水工程等。從事建造行業五十年,對行業有着很深的感情,並積極為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而熱心服務。
  萬丈高樓是怎樣建成的?從地基到每一磚,每一瓦,經過扎鐵、泥水,油漆等眾多工序,通過建築工人的雙手才得以完成。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謝振源先生從曾經的建築行業裏的一名泥水工人發展成為行業精英,在泥水行業裏奉獻了半個多世紀。“泥水”是他的專業,也給了他現在的幸福生活,他與行業之間有着一份割捨不斷的情愫,飲水思源是他對行業最好的回馈,因此,他積極奔走於服務行業的工作之中,為行業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而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十年“泥水”
  築一片服務心
  五十年,悠悠半個世紀,對於一個人來說這是大半生的時光,而謝振源先生將自己最美好的五十年時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工作——建造行業。他出生於香港,年輕時因為生活環境比較艱苦,為了解决生計問題而進入了建造行業,成為了一名泥水工人。從基層工人慢慢做起,到自己創業,這一做就是五十年,而這所有的工作都未曾脱離建造行業。至現今,也依舊為行業的發展而盡心服務。
  1997年,香港剛回歸祖國懷抱,英國政府退出香港,環境的變化使得很多生意人感到非常彷徨:未來會怎樣發展?現在所做的工作能否按照原來的情况進行下去?這一切都是未知的。而此前的泥水行業就像一盤散沙,雖然同時在行業裏做了幾十年卻互不相識,互相競爭卻缺乏溝通。因此,謝振源先生和一些同業朋友商量,提議成立一個行業的商會,香港泥水商協會應運而生,旨在為行業創造一個溝通平台,以方便聯繫業内的朋友,為行業謀求一個保障相對公平的營商環境。
  作為泥水商協會創辦人之一的謝振源先生,曾連續十八年被推選擔任協會會長,在商會組織共同帶領下,香港的泥水行業得以組織起來,加强了交流溝通,大家能夠坐下來就怎樣發展行業集思廣益;協會更積極與政府各個部門加强溝通,促成相互合作,保障行業健康發展,謝振源先生介紹說這也是協會一直在做的事情。
  建造業是一個很大的範疇,包括油漆、扎鐵、模板、水喉等多個工種,而泥水行業只是其中的一個工種。各個工種都有分包商,在建造行業一般是建築公司接下一個工程,再交給各分包商去安排人手和工作,因此各分包商是和工友們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泥水商協會成立幾年後,謝振源先生等業内人士發現,其實整個建造行業的聯繫還不夠緊密。於是他們聯繫各行業商會,成立了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目標是將所有建築行業的分包商都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交流平台。謝振源先生連任了八年會長,見證了聯會的發展,從最初的四個商會,到現在的十四個,並且還在繼續發展壯大。
  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與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的聯繫也很密切,六年前謝振源先生與一班有心人士參與成立了建造業關懷基金,為建造業的工友在發生重大事故或傷亡時,給工友家屬經濟和精神上的支持,幫助家屬解决困難。他說雖然大家都需要一起出錢出力地去做,但這的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對工友們的親切關懷。
  只要行業還需要自己,那謝振源先生就不會有退休的念頭,五十年的工作生涯,更築成了他服務行業的一片赤誠之心。
  行業未來發展的
  “憂”與“思”
  雖然從泥水商協會會長和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會長的職位上退下來了,但是謝振源先生從没停止過對行業的關注,從没停止過對行業未來發展的思考與探索。
  五十年的光陰,謝振源先生也見證了香港建造業的發展與變化,他說,現在香港的建築越來越國際化,投放的资源巨大,無論是應用的材料還是科學技術,均可以媲美世界一流的建築物。然而新材料的運用使得手工藝的需求减少,如裝飾板不再用水泥去裝潢而改用其他素材,傳統工藝的工作逐漸縮小。工藝技術的進步,這給建造行業帶來了進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此外,香港和内地在建造行業一樣,都面臨這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工人問題。謝振源先生介紹說,建築行業的工種一般都比較辛苦,薪資待遇也並没有比其他行業高,更多的年輕人怕吃苦而選擇輕鬆的工作,因此新人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如今多數工人的年龄都在五十歲上下,在人手銜接上有青黄不接的趨勢。他說,數年前扎鐵工人緊缺,經過一連串招聘行動,現在基本能保證供求了,最缺人手的還是泥水行業了。泥水工需要掌握技術的時間也較長,基本上要四、五年以上才能掌握,但薪資卻相對一般,種種原因,很難吸引年輕人入行。
  謝振源先生也參與了很多政府機構和行業機構的服務,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做了很多實事。例如組織培訓,定期在培訓中心招聘,招收新人入行;為工友積極爭取提升福利等等。他說,雖然有業界提倡從内地或從國外輸入新的勞動力來香港,這也許能解一時之需,但面臨的問題還是要更徹底地解决,年輕人也要有好的心態和好的出路,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關鍵在於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勤力的奮鬥。
  飲水思源 薪火相傳
  飲水思源,謝振源先生回憶說,當初進入泥水行業的時候並没有去考慮多少工資和工作時間,因為那時的條件,能解决温飽問題就很知足了。如今五十年過去了,生活條件變好了,家庭和睦幸福,他說這都是泥水行業所給予他的,是泥水行業讓他養活了家人,創造了一番事業。
  謝振源先生感恩行業所給予他的一切,他言:“行業照顧了我們這麼久,我也應該用我的經驗來回馈行業。讓行業健康持續地發展就是我的目標。”如今公司部分工作由兒子協助處理,他自己便騰出很多時間來為行業服務。這些服務工作都需要花費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謝振源先生很感謝家人對其工作的諒解和大力支持,為他增添動力。
  他强調說為人處世的心態很重要,做事不能太急躁,放鬆一下反而能使修為變得更好。經營公司,他重視公司的信譽和口碑,他堅信平時對待工友很好,工友也會願意為公司服務,正是這種理念,培養了他公司和工友間的信任感。心繫行業,他努力讓自己呈現出一個好的狀態,每天早上他都會堅持晨操運動,增强身體素質,在未來的日子能為行業多出點力。
  三十多年前,謝振源先生曾經在建造業訓練中心擔任培訓導師,多年來一直没有脱離訓練中心,現在擔任泥水料課程顧問委員會的主席,並參與預定訓練課程,把自己五十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分享給大家。年輕人缺乏對行業的見識,有經驗的人有很多但是又未必能騰出時間好好地給大家講解,因此幾十年來,謝振源先生一直都在花時間做這些事情。他坦言,希望泥水行業的薪火能夠傳承下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謝振源先生為了行業的發展,傾注了五十年的時光,他收獲的除了幸福生活,還有行業對他的認可。一片牵挂,一片深情。唯有更多的為行業做些什麼,才是對行業最好的回報。時光荏苒,永不改變的是他對於泥水行業和整個建造行業的那份牵挂與深情。
其他文献
[人物簡介]  喬棟小姐,健爾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英國劍橋管理學院行為科學與健康管理碩士。她有着多年健康管理方面的經驗,現致力於行為科學在内地的推廣。公司業務主要包括行為科學整全健康先天測試、德國整全健康管理療程兩方面。  她是行為科學與健康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多年來,她希望把這個看似神秘的學科,向更多的人介紹。她致力於行為科學及行為治療行業在内地的推廣,讓其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儘管任重而道遠
期刊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丈夫是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昆侖”的錢鍾書。  夫妻二人相識於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没有訂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
期刊
公元前六世紀,《荷馬史詩》中首次出現關於手套的描寫。從此之後,世界各地的文明先後出現了這種集保護、保暖、裝飾等用途為一體的日常用品,在數千載的時間裹逐漸普及到大棄之中,從而形成一條連绵不绝的產業鏈,源源不斷地開展與之有關的生產、銷售、維護等工作。時至今日,仍有無數人以此為業,且樂此不疲地承傳同類手藝。就如見證香港及内地手套行業發展歷程的彭敬萱先生,在六十多年的時間付出不少心血推動業界的發展,他將一
期刊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晝成的,只有柳,是用“綫”畫成的。  别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處的白絮。  别的樹是密碼紧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繩記事。  别的樹適於插花或裝飾,只有柳,適於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經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老朽了,柳什麽實用價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樹不是匠人的樹,這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紧張的屏息凝視—
期刊
尋一處美景,静静觀察、欣賞;取出工具,在婆娑樹蔭中享受作晝之樂。凉風陣陣,心曠神怡,既繪出眼前畫面,又可怕情養性,輕鬆自在。沉浸在水彩晝的世界裹,陳一權先生的生活因此變得豐富多彩。晝作亦真亦夢的風格,是他記錄香港另一種美的途徑,他以此告訴人們——原來香港不僅是一座現代化都市,也是一方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的樂土。  執著學畫情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巨大的作品,上面也許會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若無持之
期刊
【人物简介】  李孝全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BBA)、英国特许市务学院资深院士兼特许市务师(FCIM-CIM)、入编“中国经济英才”企业家、世界功夫武术段位制总会师范九段、国际傅式太极八卦拳总会主席、八卦拳国术研究会主席、中国香港武当内家拳总会主席/八卦拳总监、中国香港传统武术总会副主席、香港南北国术协会副主席、香港精武体育会前会长/八卦拳班教练、菲律宾精武体育会及加拿大多伦多精武会总监
期刊
少時習武,愛武成痴,在六七十年裹醉心國粹,他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不断鑽研,成為一位名滿香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譽的“八卦掌翹楚”。  他所在的國際傅式太極八卦拳會開在加拿大等歐美多個国家。在那些國家,他悉心教導徒弟,桃李滿天下。替八卦拳在世界各地打響了知名度,在世界各地掀起一片學習中華武術的熱潮。  他不斷推揚武學,將中華武學發揚光大,揚名海外,為國際間的中華武術發展史寫下了光彩的一筆,為中華武術文
期刊
[人物簡介]  李建中先生,中國僑商聯合會第三屆委員會常委、廣東省僑聯第八屆委員會常委、廣州市政協委員(第9-11屆)、從化市政協委員會常委、廣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從化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天河區人民政府對外經濟顧問、廣州市榮譽市民、從化市榮譽市民,協成發有限公司、香港高富有限公司、協成發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從化興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九龍城工商業聯會副會長、中國星火基金會名譽會長
期刊
【人物简介】  萧香庆女士,香港幼稚教育资深人士,拥有42年教育经验,现担任嘉德丽幼稚园、国际幼儿园校监。嘉德丽附属素茂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在沙田、粉岭、黄埔、富山、北角等地共拥有6间学校,坚持“先求人格,後求卓越”的教学理念,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下重要基础,从而将孩子们培育成為有德有才、允文允武的翹楚精英。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幼儿教育,关乎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国家的
期刊
[本刊訊]2015年10月22日,在香港九龍灣宏天廣場百樂門國際宴會廳内,雲集着眾多嘉賓,一片熱鬧歡喜的氣氛。現場舉行“慶祝香港餐務管理協會27周年會慶暨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慈善基金楊維湘老師紀念獎成立儀式”,在大家的見證下,香港餐務管理協會又一次舉行一次難忘的盛事,也將翻開新一頁的發展歷程。  此次活動由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中華厨藝學院、嘉士伯香港有限公司、舞台文化集團等單位全力支持。並有廣東省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