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權:水彩增色生活趣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尋一處美景,静静觀察、欣賞;取出工具,在婆娑樹蔭中享受作晝之樂。凉風陣陣,心曠神怡,既繪出眼前畫面,又可怕情養性,輕鬆自在。沉浸在水彩晝的世界裹,陳一權先生的生活因此變得豐富多彩。晝作亦真亦夢的風格,是他記錄香港另一種美的途徑,他以此告訴人們——原來香港不僅是一座現代化都市,也是一方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的樂土。
  執著學畫情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巨大的作品,上面也許會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若無持之以恒的耐心,便容易使之荒廢。美國前總統約翰遜就曾經說過:“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才完成的。”陳一權先生的藝術之路也是如此,他本着持久不减的創作熱情,晝出優美寧静的作品他用水彩通透的顏色,將人生渲染得五彩缤纷、精彩紛呈。
  因為這是一條執著於繪畫藝術的道路:“很小的時候,我就愛上了畫畫,在幼稚园裏,老師和同學常常會看到我專心致志地伏桌畫畫,因此都叫我‘小畫家’,當時自己感到特别自豪。後來上了小學,也結識了一群同樣愛好繪畫的同學,興趣變得越来越濃厚。”過往的種種經歷,為陳權先生奠定了興趣的基礎,結下了難以被取代的繪畫情誼。
  然而,那個年代的香港並不看重藝術,在陳一權先生的家人眼裏鐘情藝術的前景不容樂觀。因此小學四五年級時,家人開始勸說他,做畫家難以謀生,並表態不支持其繪畫的夢想。無奈之下,他只有放下自己的愛好,像其他同齡人一樣學好文化課,一步一步走完小學、中學、大學等階段。只是,繪畫的夢想,一直潛藏在他内心的深處,熬過了許多個春夏秋冬,在時間的洗禮中未曾變得微弱,而是等待着希望的時刻到來,可以破土而出、繁榮滋長。
  1972年,陳一權先生從港大畢業後,到一家中學擔任地理老師,由於工作的性質,他常常留意氣候,環境的變化,積累出敏銳的觀察力。同時,他認識了學校裹擅於水彩畫的美術老師李克儉,得到對方的教導,從而重拾了昔日的繪畫夢想。此後,陳一權先生堅定追求藝術的本心,執著地發展繪畫的興趣。
  隨着啟蒙老師學習多年,陳一權先生的技藝逐日提升,一張張練習的作品,見證了他成長的過程。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轉到香港理專,跟隨校長陳海鷹學習素描、油畫和水彩在六七年的時間裹再獲提升。激情與夢想,因此進一步得到进發,讓其前方變得清晰。
  後來教育改革,陳一權先生的工作變得忙碌,用於繪畫的時間减少他擔心興趣再次遭到擱置,也考慮到自己準備退休,因此向學校提議,不惜减少報酬来獲得更多時間創作。得到學校的普復後,陳一權先生把更多的心力投放繪畫之中,佳作屢出,也感受到生活中充滿了越來越多的喜悦。
  2008年,陳一權先生正式退休有了充裕的時間進行繪畫,每日,他都堅持作晝一幅,一晝就是兩三小時,花卉樹木、街道樓房、通通被他留在纸上。同時,一個大膽的念頭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到文化中心舉行個人晝展!為此他潛心創作,畫了八十張作品,由於題材多為花卉,所以他把畫展主題確定為“花”。經過一番籌備,這場描繪各種各樣鲜花的晝展成功舉行,觀眾們欣賞到陳一權先生精湛的筆法、鲜豔的用色、清靈的風格,經歷了一次藝術的洗禮。回憶該次活動,陳一權先生興奮難掩:“當年自己舉行這一次活動是很大膽的行為,用這麼大的場地做個展,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
  目前,陳一權先生已經全心全意地沉醉在繪畫的世界裹,尤其熱愛水彩的他喜歡用虚實結合的畫法展現不同的景象。他常常忘情投入,仿佛在創作中與藝術合二為一;他勤勤懇懇,不斷作晝,以此讚美生活,以此描繪美麗的人生。
  樂享藝術心
  自潛心繪畫以來,陳一權先生積極地參與藝林同好的互動中,他加入香港幾個重要的晝會,如香港美術會、香港寫生晝會、香港水彩藝術學會等等,並榮任香港寫生晝會及香港水彩藝術學會副會長,與眾多同好起致力推動香港藝術界的發展。在繪畫領域之外,他也熱情付出,努力地推廣繪畫的工作,例如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中開設兩個教授水彩晝的興趣班,平日個人也在家中教授學生繪畫技巧。他為此常常忙得不知疲憊卻為後輩們在學習藝術方面創造出更好的成長空間而無怨無悔。
  每周日,他必然與一眾晝會摯友到户外寫生,觀察美景,並使之躍然纸上。而且,憑着多年對繪畫持有的熱愛,陳一權先生結識許多後辈晝友,而且皆鍾情水彩。在他的發起下,每逢星期二,大家都會活躍地聚集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寫生、交談、共結善緣。有時,陳一權先生會把活動的場面及眾人的作品傳到網上,一周兩次,藉此對外宣傳推廣讓更多的人得以感受到繪畫的樂趣。
  众多題材中,陳一權先生晝的最多的便是風景晝,對他而言,用流暢透明的水彩技藝表現眼前美景,不亞於一場視覺享受:“看到好的景物可以讓身心都受到美的熏陶,我們般會選擇有樹蔭的地方,伴隨着陣陣凉風,花幾個小時進行繪畫,接着找個食肆喝茶、暢談,很是享受。”而且,他覺得,水彩畫無需携帶太多的工具,只要技藝嫻熟,輕鬆地就能完成一幅晝作,適合進行户外創作:“水彩晝帶有透明、寧静等特點容易營造水氣彌漫的效果,顯出浪漫詩意的感覺,所以適於晝風景和花卉。”
  新界的南生園、天水圍、流浮山,九龍半島的九龍公園、鲤魚門油麻地,香港島的赤柱、石澳、中環、香港公園、離島的大澳、南丫島、長洲,塔門等等,先後成為陳權先生筆下的佳作,匯總起來,便是一本以水彩介紹香港景點的畫册。陳一權先生甚至此匠心獨運地把相關畫作分門别类,並配以簡明的文字說明,結合成書,向讀者介紹四十多條香港短綫行程,取名為《跟水彩畫家遊香港》,既有特點,又具實用,讓藝術與旅遊雙方相互滲透,各把意義賦予對方。
  一如水彩晝通透清新的風格,陳一權先生在文字方面也力求簡明,在作者簡介部分,他用水彩作品連接現實中自己在同一場地進行寫生的攝影作品,讓晝面虛實相交,人在晝中畫中有實,静中有動,動中帶静的效果。配合一段短小文字,為整本書點出了靈魂:“六十多張他在各景點寫生的水彩晝,希望大家多到郊野,多行多看,好好享受美麗的景色。”
  2011年8月9日,由香港美術會主辦的“樹!陳一權水彩畫展”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四樓展覽館舉行,八十多幅以樹為主題的作品悉數亮相,火紅的木棉,蒼翠的古榕,金黄的銀杏等主角通過水彩的演繹,交織成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向到場觀眾傳遞出環保的理念,也將作者陳一權先生熱愛自然、關心自然的心意淋灘盡致地表現出來。
  懂得欣賞美景,是人們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表現。特别今日香港生活忙碌、節奏快速,往往讓人們忽略了身邊的美景,進而忘記了生活原本的快樂。陳一權先生以手中的畫筆,對生活進行了新的詮释,他通過創造美,記錄美的途徑,希望大家能夠静下心来,留意生活之中隨處可見的美麗,以此延伸,打造美麗的心靈。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郑锦婵女士,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303区油尖旺狮子会创会纠察兼理事、香港潮州商会委员、香港汕头商会委员、南华体育会委员、中华厂商会委员、万华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正通传播有限公司董事、生活晴报MegaLife创办人。  向阳绽放的鲜花,朝气蓬勃、芬芳馥鬰,拥有正能量的人,活泼开朗、积极热情。郑锦婵女士的身上,融合这两种美好的特徵,她聪慧大方又乐於分享,源源不断向社会传递出健康、
期刊
[本刊訊]2016年6月15日,“慶祝香港回归祖國19周年暨香港友好協進會成立27周年晚會”假香港會展中心降重舉行。典禮冠蓋雲集,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區警理行政長官曾俊華,中聯办主任張曉明,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楊崇匯,中華海外聯谊會副會長林智敏,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解放军驻港部隊政委岳世鑫等出席主禮。晚會高朋滿座,近二千位兩地政商翹楚、各界名人歡聚一堂,舉杯同慶,氣氛欢快热烈。  
期刊
【人物简介】  何君尧先生,执业律师(香港)、中国委託公证人、何君柱律师楼高级合夥人之一,主理诉讼及商业部门,该律师楼广州办事处首席代表、汇蝶公益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屯门区区议员、香港律师会前会长、香港岭南大学校董、华南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新界屯门良田村原居民村代表、香港足球总会独立董事、管制淫亵及不雅物品审裁小组委员、新界关注大联盟发言人。  何君尧先生,香港知名执
期刊
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的一所木製住宅公寓近日获得了“澳最佳室内设计奖”,而这座公寓的设计者是华裔设计师陈冲(Tony Chenchow,音译)。  报道称,由陈冲开设的建筑设计公司Chenchow Little设计的这所淡水住宅公寓从11种不同类型158所公寓中脱引而出,成为澳大利亚最具创造性的设计。  奖项评审员、多尔蒂设计工作室创办人多尔蒂表示,虽然每一所竞选的公寓都非常受讚誉,但最佳设计奖的冠军
期刊
【人物简介】  黎耀楷先生,厨皇典范(厨皇会)会长、中华厨艺高级讲师、世界饭店美食会香港分会副会长、国家级评委、国际烹饪艺术大师、香港资历评审局评审委员、中华厨艺学院高级教导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国家级评委(中式烹调)高级考评员、香港学术评审局行业/学科专家/评审员、国家教育理论培训老师。  菜品蕴天地,汤中有乾坤。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厨皇典范(厨皇会)会长——黎耀楷先生,即
期刊
【人物简介】  沈詠珮女士,中国艾扬格瑜伽协会主席(印度瑜伽大师艾扬格之嫡传门生)、艾扬格瑜伽体系知识产权守护者中国代表、印度艾扬格瑜伽学院认证导师培训师、全球艾扬格瑜伽认证考核员、澳门艾扬格瑜伽会主席、澳门艾扬格瑜伽学院总监、澳门瑜伽体育总会理事长、澳门瑜伽中心总监、澳门体育总会联合会理事会青年部副部长、澳门空手道正刚会会长、世界空手道联盟黑带三段、澳门太极拳锦标赛七届冠军、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
期刊
[人物簡介]  喬棟小姐,健爾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英國劍橋管理學院行為科學與健康管理碩士。她有着多年健康管理方面的經驗,現致力於行為科學在内地的推廣。公司業務主要包括行為科學整全健康先天測試、德國整全健康管理療程兩方面。  她是行為科學與健康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多年來,她希望把這個看似神秘的學科,向更多的人介紹。她致力於行為科學及行為治療行業在内地的推廣,讓其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儘管任重而道遠
期刊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丈夫是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昆侖”的錢鍾書。  夫妻二人相識於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没有訂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
期刊
公元前六世紀,《荷馬史詩》中首次出現關於手套的描寫。從此之後,世界各地的文明先後出現了這種集保護、保暖、裝飾等用途為一體的日常用品,在數千載的時間裹逐漸普及到大棄之中,從而形成一條連绵不绝的產業鏈,源源不斷地開展與之有關的生產、銷售、維護等工作。時至今日,仍有無數人以此為業,且樂此不疲地承傳同類手藝。就如見證香港及内地手套行業發展歷程的彭敬萱先生,在六十多年的時間付出不少心血推動業界的發展,他將一
期刊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晝成的,只有柳,是用“綫”畫成的。  别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處的白絮。  别的樹是密碼紧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繩記事。  别的樹適於插花或裝飾,只有柳,適於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經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老朽了,柳什麽實用價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樹不是匠人的樹,這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紧張的屏息凝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