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件玉雕之我见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玉小件主要以玉坠、玉镯、腰扣、玉佩、戒指等饰品为主,其他器物上用于装饰的玉件也属小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古玉小件曾是古代君子人格化的代表,君子佩玉的风尚绵延至今。2000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会上的“白脂翠玉300年专场”成交了4540万港元,成交率高达99%。2006年古玉小件频频亮相于各大拍卖会,价格迅速升温。在国际市场上,珠宝、玉器小件价格一路上扬,全球交易额每年高达1500亿美元。近两三年,国内玉器小件价格高升,大量曾流失到国外的玉器小件回流,同时也出现了国内藏家到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参与竞拍的现象。玉器在古代多作为帝王将相等级、权力的身份象征,一般平民百姓很难享受。古人心目中的玉,重视巧夺天工的自然形态,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我们在收藏古玉小件时,造型主题必须要有历史眼光。高古玉器,稀缺资源,历史文化信息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国内地收藏和拍卖高古玉器小件的市场还没完全到位。
  收藏界通常把汉代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世界各大博物馆和港台富商最钟情于此。古玉小件收藏家均把玉质的优劣放在第一位。上品美玉小件讲究五个到位:一是色泽;二是亮度;三是匀度;四是密度;五是硬度。一件古玉的“神韵”需要领悟,体察其特有的时代气息、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美的艺术表现、精湛的雕刻技艺,这也是收藏古玉小件的关键。色、润、净,表里如一是玉的美德。如一个古玉小件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光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那么它的价值就很高。古玉小件审美观贯穿于我国古玉鉴赏收藏的始终,高贵圣洁的玉饰凝聚最核心的人文积淀。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玉上,“君子比德于玉”,赋以玉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成为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玉器小件作为中国人喜爱的传统收藏品,价格持续走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港、澳、台及东南亚的宝玉商热衷于商周汉魏的高古玉,倾心于迷人的白玉小件。不少业余买家认为,小件玉器虽小,不太起眼,但置于掌中欣赏把玩却也是其乐无穷,而且价格易于承受,人们更容易玩赏。2003年以来,在国内拍卖市场上,玉器拍卖成交率几乎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古玉器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一件拍品往往拍出比底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2004年,玉被选为奥运徽印之后,其市场销售额一直呈升温态势。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中,玉器专场创下了190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2006年翰海秋拍中,一件商周时期的御题古玉英雄佩以550万元成交。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有7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是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晶。在表达其意志和审美观的同时,在兴替演进中处处显示着不同的历史痕迹。洁白无瑕、瑕不掩瑜、冰清玉洁等等美誉,全是美好的向往,自然将玉和藏玉者带入一种纯洁的境地。几千年来玉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人性的体现。收藏玉其实是收藏一种文化,一种追求。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国为得到赵国的一件“和氏璧”,要以十五个城池相交换,演绎出“完璧归赵”的动人故事。2004年以来,高古玉市场已逐渐复苏,一些年代可靠、文化特征明显的高古玉颇受市场欢迎。2004年,在纽约苏富比“中国陶瓷工艺品”专场拍卖中,一件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时的玉刀,以23.2万美元成交。2004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一件战国时期的双龙玉璜以209万元成交。当后人再次以玉的视野来重温历史时,深厚的文化和凝重的美感全然而深刻地驱使人们一掷千金。“古铜旧玉无身价”。
  中国古代玉器小件与装饰、审美、财富、权力等直接关联,在珠宝玉石中拥有一种崇高或神秘的意味。究其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大都与原始自然灵物崇拜或某种宗教信仰有关,相当一部分就直接是某种自然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中国古玉上的绘画性图案,在世界琢玉史上独具特色。古玉器的宗教功能体现在图腾崇拜中,这种神秘特征所包含的某种深刻的自然或人文内容,恰是当代经典珠宝首饰设计理念的归宿。玉器小件的审美,唤起一种精神欲求和能力,其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以装饰自己的欲求和能力。难怪中国古代玉器小件特别能引起国外收藏者的兴趣。
  玉器小件的收藏最考验人,建议做系统的收藏计划,在没有达到独立进行鉴定的能力时,最好请相关专家帮忙。晚清金石学大家吴大于光绪年间将其所见、所藏的古玉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考证,并将其成果集纂成《古玉图考》公诸于世,被学术界尊为圭臬。古玉小件收藏要理论、实践、考辨相结合。古玉仿品玉质多干晦粗杂、色不纯正、瑕玷绺裂较多。玉器表面上呈现红、黄、黑或白等颜色者大都非优质玉,因优质玉是不易染色的,只有带杂质或石性的劣质玉极易染色,这是值得警惕的。古玉小件的仿品、赝品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一般小钢刀的硬度为5.5左右,用它戳古玉仿品、赝品就可一目了然。
  (责编:蔚蔚)
其他文献
读贵刊今年3月号登载黑龙江何文育先生的《“二南雅化”花钱小议》一文,我以为还可作适当的补充。  这枚“二南雅化”钱文的解释确实与“开元泉社·盛世收藏”网的“二南雅化”的典故出处相吻合。  这是光绪开炉吉语钱一套十枚中的第二枚,其他九枚分别为“一道同凤”、“三星拱熙”、“四海升平”、“五谷丰登”、“六府孔修”、“七政齐衡”、“八音克谐”、“九功惟叙”、“万国来朝”,背均为“宝泉”。有黄铜、鎏金两种。
期刊
据说东晋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有一笔筒,截斑竹所制,称之为裘钟。1990年北京举办“中国文物精华展”,第142号展品为“踢球图”笔筒,牙雕,被定为宋代之物。可见,插置毛笔使用笔筒由来已久,而且材质多种多样,玉雕、木雕、角雕、竹雕、牙雕乃至瓷制、金属制应有尽有。笔筒成为文房必备之物,沾书香,染文气,与文房四宝为伍,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出尽了风头。有鉴于此,收藏历史文玩便鲜有人不看重笔筒了。笔者执着
期刊
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第三辑《任鸿隽陈衡哲家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数十封原汁原味的珍贵家书及相关老照片将首次面世。现征得编者和出版单位同意,本刊先行发表其中的部分家书,以飨读者。    收入该书的40封家书是由居住在重庆的任鸿隽的侄孙任尔宁先生提供的。任先生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拿出珍藏了数十年的任鸿隽和陈衡哲的部分家书,作为民间家书系列图书之一正式出
期刊
盛世收藏,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处在和平昌盛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不断的发展,民间收藏也进入了活跃时期。  2007年1月22日,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组走进了六朝古都南京,经过两天的海选,最后评出了南京的十大宝物,而这块清康熙“日正中天”紫檀匾则被专家组评为南京十大宝物第一名,并通过中央二套播放,让亿万观众大饱眼福。    匾,又称扁额,中国的古建筑上多缀有匾额。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艺术
期刊
中国的文房用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水盂是文房用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自古倾注了文人雅士们的关怀和钟爱。  水盂,为磨墨时的盛水器皿,备水以供研墨之用,被誉为书案三珍之一。其形状多为圆口,鼓腹,也有象生形,器身有进水口而无出水口,做工精整,小巧玲珑,大不盈尺,小不足寸。水盂虽小,但它凝聚了古代匠人们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今择出两件清代桃形水盂,供藏友共同鉴赏。
期刊
在中国象棋界,提起《渊深海阔》几乎无人不知。这部棋谱的作者陈文乾,广泛采集古代排局精华、民间佳构和江湖名局,历时17年,于1808年手工抄写完成了这部多达16册的巨著。全书16卷371局,为四大名谱之首,但作者苦于家贫,无力刊印,只有孤本流传于世。自从成书后至今近200年里,这部手稿经历了曲折的流传过程,目前这部手稿在我国象棋名家刘国斌先生家里完好地保存着。    与3500袋洋面粉等价    《
期刊
编者按    内地中国钱币拍卖迭创新高,中国钱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研究和投资,中国钱币市场已经兴起、成型,并逐渐健康发展……  中国钱币应得到传承,达到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李伟先、罗伯昭、张叔驯、孙鼎、戴葆庭、马定祥等老一辈收藏大家的愿望,正在实现中。    2007年2月,笔者因编著《中国近代钱币收藏家》一书收集资料,去美国旧金山拜访了钱币收藏大家李伟先先生的孙子。其中谈到了1963年11月
期刊
一、传说中的“麻姑献寿”    麻姑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太平广记》卷60(出葛洪《神仙传》)“麻姑”条载,东汉桓帝时,仙人王远降于蔡经家,召麻姑至,年十八九,甚美,自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岂将复为陵陆乎?”蔡经见麻姑手指纤细似鸟爪,自念:“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麻姑大怒,施以法力,蔡立即瘫倒于地,双目流血。麻姑甚有神力,能掷米成珠,曾于
期刊
  
期刊
这是一套四幅的书法作品,俗称“四幅屏”或“四条屏”(图1-图4)。稍加观察,即可发现这四幅作品中,各自的字体不同,所书的内容不同,纸张的质地颜色亦不同。但也有不少的相同之处,比如每幅作品的大小,都是纵174厘米,横47厘米;四幅所赠予或奉献的对象也相同,都是给“雨孙”。从各幅落款中,得知这四幅书法的作者,依次是曾国藩、李鸿章、刘铭传、丁汝昌,除一位湘军的创始人外,其他三人均为淮军首脑人物。  鉴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