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不退 美国必打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f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伊朗核危机再度陷入僵局,美国会不会对伊朗动武,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专家认为: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美国尚不会选择军事手段,因为伊朗不同于伊拉克,动武对美国来讲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但笔者认为,美国最终是否选择武力手段,将主要取决于伊朗能否做出妥协和让步,否则,战争难以避免。
  
  攻打伊朗
  美国蓄谋已久
  
  
  与此同时,美国就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问题同盟国的磋商始终没有停止。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美国表面上一直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并坚称军事打击将是最后手段,但“如果伊朗依然我行我素,不听劝告,就不排除武力袭击的可能”。华盛顿已不止一次地发出警告。目前,美国仍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准备。
  
  “伊核危机”是导火索,
  “伊朗问题”才是根本
  
  伊朗核危机直接引发了美伊矛盾和冲突,其实,“伊朗问题”的存在才是美国最大的隐忧,美国对伊朗的心态历来是必予除之而后快。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朗就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对伊朗的称呼从“问题国家”到“无赖国家”再到“邪恶轴心”,每个称呼变化的背后都蕴含着伊朗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的演变。到今天,伊朗已经被美国视为心腹大患,成为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的最大障碍。
  2003年,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拔除了萨达姆这个“钉子户”,拆散了中东反美反以“阵线”,在中东地缘战略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建立美国治理下的中东和世界提供了“伊拉克模式”——用外力实现国内政权变更,然后实施美国式的民主政治。此后,美国加紧推行其所谓“大中东”计划。美国虽然已在海湾地区事务中具有了相当大的主导权,但并未完全控制这一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伊朗的存在。伊核危机的爆发虽然给美国出了一道难题,但也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彻底解决德黑兰现政权的机会。美国的军事打击准备既有针对伊核问题的现实目标,也有除掉德黑兰现政权的长远考虑。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如果这步棋走好了,则可能盘活整个中东地区的大棋局。当然如果这步棋砸了,美国的中东战略有可能遭遇更大的挫折甚至失败。伊朗核危机就成为美国外交上的一个巨大赌注。
  目前,美国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有三条路可选择:一是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二是进行军事打击;三是采取演变方式,从内部颠覆伊朗政权。无论哪种选择,对美国来说都相当困难,都要冒某种风险。经济制裁的风险虽然相对较小,但效果也值得怀疑;颠覆政权虽然能“一劳永逸”,但在近几年几乎不大可能;军事打击的风险确实很大,特别是后果难料,但它却是在三种选择中相对较为现实可靠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可能解决伊核问题,还有可能解决“伊朗问题”,达到改变德黑兰现政权的目的,风险和效益成正比。布什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所做的各种战略权衡中就已经表现出了这样一个特点:一些政治家告诫布什政府,伊拉克不同于阿富汗,战争很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但布什仍然选择了战争的方式,这既符合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的思维逻辑,也与布什本人在战略上的冒险性、进攻性特征相一致。此外,布什也非常希望自己在第二任期结束前留下可圈可点的政治遗产。所以,布什借伊核问题最终做一番“谢幕表演”的可能性很大。
  
  美国从未在重大战略利益
  问题上主动退缩过
  
  多数人认为,鉴于伊朗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并握有石油武器,而美国深陷伊拉克事务,布什面临多起政治丑闻,且美军的力量调配和军费开支已捉襟见肘,军事行动将导致伊朗和伊斯兰世界更大规模的报复等诸多原因,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动伊朗战争。这些分析不无道理,但我们还需从美国更大的战略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
  首先,从二战后美国实施全球战略开始,在涉及所有重大战略利益问题上,美国历届政府几乎没有退缩过。无论是冷战时期的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还是冷战后的历次重大危机事件都是如此。美国从越南战争中撤退,首先是因为精英阶层对美国真正的国家利益做出了新的判断,认为继续打下去不符合美国利益。而“伊朗核问题”乃至“伊朗问题”在美国新的安全威胁中是同恐怖主义威胁并列的最大现实威胁之一。美国高官曾宣称,防扩散是美国的“最高政策”。美国本来就认定伊朗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如果它又拥有了核武器,对于美国国家安全来讲无疑于雪上加霜。何况,许多美国人认为,如果伊朗掌握了核武器,那么沙特阿拉伯、埃及等一些阿拉伯国家必然起而仿效,拥有自己的核武器,那时核不扩散体系就会轰然崩塌,那是美国的梦魇。因此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伊朗核问题是比朝核问题更危险的事情。布什在2006年国情咨文中称,伊朗政府致力于核研究,无视世人的反对,这是世界绝不允许的。他说:“退缩不会得到和平。退缩不会得到荣誉。我们的敌人和我们的朋友可以放心,美国不会从世界上退缩。我们不会向邪恶投降。”
  其次,尽管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下降,但多数民众支持布什政府军事打击伊朗。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洛杉矶时报》和彭博新闻社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如果伊朗继续生产能够用于核武器的原料,57%的美国受访者支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其中,76%的共和党受访者表示支持对伊朗动武,49%的民主党受访者也表示支持对伊朗动武,尽管大多数民主党人反对伊拉克战争。
  第三,石油武器的威力也有待考量。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和国际能源署其他成员的应急库存总量为14.8亿桶,相当于伊朗出口石油600天的总量。而一旦伊朗停止石油出口,欧佩克也有可能通过增产来稳定国际油价。此外,俄罗斯在严冬供暖高峰过后,其石油出口量也可能上升。这也就意味着,石油武器只有在其他国家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才会奏效。1973年“十月战争”时的石油禁运,当时有七个阿拉伯国家的欧佩克成员采取了禁运措施。如今,伊朗难有动员其他产油国共同行动的能力,相反,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产油大户”与西方走得更近。
  第四,伊朗所拥有的综合国力在海湾地区虽然首屈一指,但与美国并不在一个等量级上,而且相距甚远。
  第五,美国仍有能力再打一场战争。美国参院情报委员会委员洛特前不久放言:尽管美军深陷伊拉克泥潭,但美国还是有能力打击伊朗的。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三点基本结论:一是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对美国来说不是轻松的选择,而是艰难的选择;二是军事打击伊朗不是当前美国的政策选择,而是最终和不得已的手段,但不能低估美国的战略决心;三是最终是否使用武力,主要不取决于盟国的支持或伊朗的威胁和恐吓,甚至主要不取决于军事打击可能给美国带来怎样复杂局面,鉴于这一问题在美国国家利益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否动武将主要取决于国际社会外交努力的结果,即伊朗最终是否妥协和让步。否则,美伊之战难以避免。
  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的四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有一个基本规律,即“拣小的打,拣弱的打,拣容易得手的打,拣便于抽身的打,拣名声不好的打,拣处于重要地缘战略地位的打”。过去舆论界在战争爆发前,总是论证这样一个命题:科索沃不是伊拉克,阿富汗不是科索沃、伊拉克不是阿富汗,美国一旦开打,就会怎样怎样陷于灾难。结果美国每次都打,每次都赢。现在人们又在论证:伊朗不是伊拉克……实践证明,这样的逻辑推理过于简单。
其他文献
2月1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自由广场,成千上万的民众举行盛大集会,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28周年。  伊朗伊斯兰革命已过去28年。28年前,我曾亲历了那场“革命”和后来发生的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及两伊战争的爆发。那是我外交生涯中最富戏剧性的一段经历。    暴富刺激了不是很有作为的君主    上个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国际市场油价猛涨,波斯湾沿岸一批产油国迅速致富,伊朗也赚得盆满钵满
摘 要  当前,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但技术的使用并没促使素养为本的教学得到落实,理念到行为的距离与评价改革的缺位有关。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一线优秀化学教师的评价案例素材,提出了三方面评价改革建议:信息技术环境中评价的内容要覆盖三个维度、采用技术支持的多种质性评价方式、在网络和多媒体交互教学环境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评价 核心素养  对很多老师的教学而言
一、物理阅读教学的基础性与特殊性    物理知识是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向人们叙述了物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物理语言则是严肃的、正确的,通常是精心设计的。既然语言的教学离不开阅读,因此物理阅读这种教学方法,就有了它的必然性、合理性。  物理阅读与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物理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和严谨
摘 要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从规范化、人性化、社会化等多个角度对校长职业实施管理,其中职业规范化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涵蓋岗位职责、职业发展等内容,对校长职业发展起到举旗定向的基础性作用。但当前教育实践中管理校长面临着岗位不规范、职业不规范等实际困难,必须从规范化的职业设计入手,找准管理抓手,提高管理质效,优化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校长的现实路径。唯有不断提高校长职业的规范性,教育主管部门才能抓住管理校长的“
84岁高龄的穆加贝自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以来,已执掌权杖28年(七年半的总理、两年半的执行总统及三次总统连任)。3月29日,津巴布韦举行了总统、议会参众两院和地方政府的四合一大选,穆加贝又以强硬姿态谋求连任。不过,反对派的呼声更高:“穆加贝时代将成为历史”。这次选举对穆加贝来说是其执政以来最严峻的政治考验。  考验来自于国内因货币贬值、通货膨胀飙高而导致的愈来愈严重的经济危机。  津巴布韦素有非
12月10日,“梅德韦杰夫”的名字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这位年仅42岁的副总理被杜马第一大党——“统一俄罗斯”等四个政党一致提名为下届总统候选人。  英国《泰晤士报》立即打出了《普京选定接班人》的标题。文章说:“现在竞猜游戏结束了,明年3月的俄罗斯大选提前落幕。”据俄罗斯一家民调机构13日的调查,在普京表态之后,梅德韦杰夫的支持率大幅攀升。《莫斯科新闻报》总编辑说,有了普京的支持,梅德韦杰夫有望重
记者:今年是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三十周年,也是中日关系经历破冰、融冰之后。走向春暖花开的一年,不久之后胡锦涛主席将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据我们所知,您曾参与了破冰的一系列准备工作,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您怎样看待胡主席将要启程的这次访日?破冰之后的中日关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作努力?对未来的中日关系您抱着怎样的期待?  中川:日中两国将迎来亚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强并存时代”。胡锦涛主席的访日将
在特定历史时期,总有一些三角关系在国际局势演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冷战时期的中美苏三角关系,以及冷战结束以来具有重要影响的美欧俄、中美俄三角关系等,都属于举足轻重的大国关系组合。对比目前的美欧俄和中美俄三角关系,中俄欧三角关系才开始显现雏形。对于中国,也对于俄罗斯和欧盟,中俄欧这种泛欧亚的地缘关系结构将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如果中俄欧三角关系能够早日成型,将极大弥补欧亚大陆安全稳定机制不健全的毛病
“驻意(指意大利)公使王广圻者,才华卓然,为公使中有数人物。”  1919年5月18日,《大公报》发表专程采访巴黎和会的著名记者胡政之“外交人物之写真”的报道。在他辛辣而颇为传神的笔端,中国代表团一些成员“栩栩如生”,其中写道:“驻意(指意大利)公使王广圻者,才华卓然,为公使中有数人物,又为陆氏(指陆征祥)旧所信任。”王广圻一生追随陆征祥,在民国外交史上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踏入外交舞台  王广圻,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问题,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煮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因此.研究“舌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舌尖现象”,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