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立法的历史审思与未来路向

来源 :法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129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立法是高等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先后经历了探索奠基、正式启动、全面推进、巩固深化与系统完善五个阶段,呈现立法理念人本化、内容拓展化、程序合法化、体制健全化等演进特征,反映立法诉求转至立德树人、视域聚焦治理体系、效益趋于常态提升、主体走向分权释能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可通过维护多方权益,明晰高等教育行为主体权责界限;关注靶心效应,聚焦高等教育领域内重难点问题;加强内涵建设,健全高等教育立法运行保障机制;坚持联动思维,推动高等教育硬—软法混合治理等路径向前推进,从而保障和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前,高校刑法学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理论性有余而实务性不足的缺陷,并局限于刑法学科内部研究刑法,忽略了与其他法学科领域以及法学之外的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结.“科际鸿沟”导致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司法判断的片段性以及人才培养的狭隘性之弊端凸显,刑法硕士人才陷入理论能力弱于刑法博士,而实务技能又逊于法律硕士的窘境.以刑事一体化理论及其衍生的关系刑法论思想为基础,探求理想的刑法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成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应当顺应社会对于刑法学人才的实际需求,疏通学科樊篱,实现科
卓越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是对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的贯彻与落实,是满足国家能源法治建设的需要.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指明了我国法治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但由于未充分考虑能源法治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规律,以至于难以形成有效的能源法治人才供给.历经多年探索,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形成极具特色的卓越能源法治人才培养理念,秉承“新文科”教学改革思路,以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的理念与任务为基本遵循,明确能源法治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德育与素质目标,坚持交叉学科导向、问题导向与成果导向,通过编制能源法治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多学科师资队伍
数字时代之变,催生了法学教育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存,法学教育改革发展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法学是数字时代求新应变的法学教育改革,是主动适应数字革命新需求、新挑战的法学教育战略行动,其具有未来法学教育的标志特征:新生、新兴、新型和新觉.在新法学求变的框架设计和实践路径上,应从技术增强型法学教育新理念、“数字法学”学科专业的新结构、法学人才“软技能”知识体系、技术强化学习的法学教学方式、分层次分期进行新法学建设方面入手.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法学的本质是“法”,“新”是特质,“新法学”是方向,不能简单地用“新法学”
特殊情形下我国高校全区域、全覆盖、全方位实现了线上教学,为在校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实证研究”机会.经由实证调查得知:线上教学适用于不同类别的课程;各方对线上教学的态度积极;线上教学的效果可以接受;线上教学并不能显著节约时间等教学成本;技术设备、教学平台和网络情况对线上教学有一定影响.存在问题在于:线上教学的普及并不等于数字化课程和信息化教学的实现;片面的技术主义可能导致忽视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本质;过度的数字化和共享可能形成教育教学垄断,导致知识和教学实践固化;隐性知识无法通过数字化课程和线上教学
为了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合法性与个人信息的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作出了严格且详细的规定.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了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负有的特殊义务.
期刊
“创业不易,希望您能支持,谢谢.”一节地铁车厢内,几名女子拿着手机请求乘客们扫码关注,这时,其中一名女子发现一位乘客用手机拍摄她们的行为后,上前质问并一把打掉了该乘客的手机……rn这是近日发生在北京地铁上的一幕,目前该事件仍在处理之中,北京市轨道交通热线回应称,将反馈相关负责部门处理,如果后续安保人员看到的话,会进行制止.
期刊
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其思路,提高其学习能力,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讨论课在整个教学课程中的比例以1/3~1/2为好,可以分为小讨论课(1节课)和大讨论课(2~3节课).讨论课的“课件”往往与科研有密切关系,通常是在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把论证过程转化为“一系列提问”,每个问题都问得很具体,不至于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由上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这样3~5个具体问题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小的问题链,若干小的问题链再形成一个的大问题链,以此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主题加以讨论.老师在讨论式教学中
本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分析了新时代研究生法治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提出应当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作为开展法学研究生培养的方向.从辩证的角度提出研究生法治人才培养应当把握立德树人与学业才能、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知识体系与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这四对培养目标的平衡关系.同时结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开展的具体实践,就如何推动高素质研究生法治人才培养提出健全导师育人机制、强化理论素养培养、坚持需求导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评价监测体系五个方面的改革举措.
旬阳座座青山皆是革命的热土,它是当年红二十五军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革命家徐海东、李先念、程子华曾在这时期浴血奋战,有光荣的革命传承和众多的革命遗迹,其中红军镇更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省、市院部署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监督活动后,我有幸一同前往红军镇查看省级革命文物“红军墓”的保护情况,并从红军故事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期刊
法律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法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法学教育应重视职业伦理教育为前提,探讨了如何促进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而说明了法学教育中职业伦理教育十分欠缺,因此急需要一定的理论来指导当下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在此基础上,提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一段“伦理学徒期”,以此培养学生们必要的职业伦理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应对法律实践伦理挑战的能力,力图在当前法学教育的环境中寻找一条通向“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