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异常核型四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 男,37岁,妻子流产3次,每次均为怀孕2个月左右不明原因自发流产.夫妇双方体健,孕期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例1核型为46,XY,t(3;13)(3pter→3q29::13q12→13qter;13pter→13q12::3q29→3qter).妻子及患者父母染色体核型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中国人圆锥角膜患者TGFBI基因编码区点突变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探讨TGFBI基因与圆锥角膜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30例圆锥角膜患者、3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TGFBI基因编码区的17个外显子,进行了点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共发现2种TGFBI基因碱基变异,位于第12外显子,均为杂合性.1例圆锥角膜患者在TGFBI基因密码子
家系1 孕妇30岁,第2胎妊娠,孕24周,超声胎儿结构筛查显示:宫内单胎,双顶径56 mm,头围211 mm,腹围187mm,肱骨37 mm,脊柱排列整齐、连续,四腔心显示良好.胎儿左侧股骨长度33 mm,稍弯曲;右侧股骨长度31 mm,弯曲,右侧胫腓骨均弯曲,成角.超声提示:胎儿头围、腹围及肱骨测量值与末次月经估算孕龄相符;胎儿股骨及胫腓骨发育不良,考虑成骨不全.遂采集胎儿脐带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
期刊
目的 对3例临床诊断为谷氨酸脱氢酶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患儿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对中国儿童谷氨酸脱氢酶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遗传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3例临床诊断为谷氨酸脱氢酶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的家系,应用PCR-DNA直接测序技术对3例患儿家系谷氨酸脱氢酶1基因(glutamate dehydrogenase 1,GLUD1)第6,7,10,11,12外显子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据英美两国总体统计,常规细胞学诊断恶性胸水的敏感度仅约60%;不少研究表明,良性病变也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或多倍体细胞。南昌大学一附院刘明硅教授积20余年肿瘤临床和实验室工作经验,将细胞遗传学嫁接于细胞形态学,借助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而创建的一种细胞学新方法,克服了常规细胞遗传学易出假阳性和假阴性之弊端。
期刊
患者女,30岁,婚后连续死胎、自发流产4次,均发生在怀孕2个月左右.一般检查心、肺、肝、肾均无异常,无药物中毒和毒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正常.否认家族遗传史,父母及本人均非近亲婚配.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10个中期分裂相,患者核型为46,XX,-7,-7,+der(7),+der(7).其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其父母拒查染色体。
期刊
患者 男,38岁,因婚后11年不育而就诊.自诉曾于7岁时患过流行性腮腺炎,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查体:患者身高168 cm,表型及智力发育正常,第2性征发育正常,无器质性病变,阴毛呈男性分布,略稀疏,睾丸正常大小,质中,无精曲静脉曲张.6次精液检查均提示无精子。
期刊
例1 女,25岁,身高162 cm,夫妻表型及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现孕18+周,因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要求进行产前诊断.3年前孕34+周顺利分娩一女婴(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1年后因发育迟缓在外院检查染色体,为10号染色体部分缺失(未见报告),2年后行头发量子共振分析,报告:根据生物量子细胞波长比对,先天染色体缺失。
期刊
目的 探讨先天性颅面畸形胎儿的产前诊断技术.方法 选择产前检查B超显示胎儿具有颅面畸形的孕妇1例,采集孕妇羊水、外周血和其丈夫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再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a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扫描和分析,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对array-CGH结果进行验证.并在患儿出生后再进行重复
家系1 先证者男性,45岁.因"双手花斑样皮疹30余年"就诊于我科门诊.先证者8岁时手背部出现散在性色素减退斑,且逐渐明显并相互融合呈网状,其间可见少许色素沉着性斑点;随着年龄增长皮损缓慢蔓延,现已扩散到足背及前臂.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未发现明显的系统症状.皮肤表现:双手背可见对称性分布的不规则形色素减退斑,部分相互融合呈网状,其间可见芝麻至绿豆大小的色素沉着性斑点,见图1.双侧踝关节处可见散在性
期刊
目的 研究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ADAR1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血样,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了该家系中2例患者及2名表型正常者和5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个体的ADARj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2例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c.3463C〉T突变,导致p.R1155W改变,而在家系内非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本研究中遗传性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