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和“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与马克思主义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厚的传统滋养;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了历史传承、现代表达与时代创新,完成华丽蜕变,被年轻的大学生所接受、认同,从而生生不息。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蕴藏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启示、为大学生开阔了世界视角。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现代传承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15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3-0066-04
  一国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国家的“根”和“魂”,它催生着这个国家的民主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等,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根植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才能沐浴明媚的阳光,充分发育与生长,从而再现这个国家的生机与活力。同样道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依托着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吸取营养,取其精华,承袭符合国家风格的教化传统,不仅如此,优秀传统文化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现代转化,完成华丽蜕变,被年轻的大学生所接受、认同,从而生生不息。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之于思想教育相当一源活水,不断为其注入新的内涵,提供丰富的资源,它所积淀的最深厚的精神追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永不枯竭的动力。
  1.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观点也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殊途同归的相互呼应。例如《大同书》中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想要建立一个公正有序、互助互爱的社会,这与马克思主义要解放全人类、解放人民有着相通之处;再如《易经》中讲到阴阳,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也有共同的基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合,五行之说也蕴藏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等。[1]这种不谋而合的文化元素,穿越时空,影响至今。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的集成,它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普遍规律,探寻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路径,反映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本质与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遍的真理性。然而就是这样的理论,其基本观点与中华传统文化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找到了生长的土壤,能够获得民族心理上的接近和容纳,有着文化上的亲切感。
  2.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
  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亘古相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种内在的最根本的精神力量,虽然出现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但核心的精髓都有着共同的表现,哪怕是战乱、社会动荡,这种绵延不绝的精华依然能超越时空。并且它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个明确的指向,还将是未来的一种根柢,历经岁月更迭,始终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所以今天我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指导,未来它也必将是中华民族的理念价值,这种指向不会随历史时间的推移而蜕变。就像德国哲学家布洛赫认为的“在人类历史中始终伴随着无所不在的乌托邦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游离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跨越时空被积淀下来”,[2]一旦某一时代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衰落,唯有它“经久不息地存于各个时代,作为其他时代培育果实和提供遗产的始基而继续存在”,[3]这种美好期待也指向久远后的未来。
  3.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传统滋养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有治国安邦的睿智灼见,有彰显时代价值的真知理念,亦有教人修身涵养的鞭策警言,这些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需求资源。比如“仁者爱人,厚德载物”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原则的教诲,“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就是教育大学生要做诚实守信的谦谦君子的告诫,而“明礼为仁,仁爱孝悌”就是对大学生的伦理规范,“内省慎独”又为大学生提供了人格修养的方法,等等。所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丰富的思想宝库,无论是孔子、荀子、老子、庄子的辩证法,管仲的人本思想,孟子的以民为贵的民本观点,还是老子的上善若水、廉政恤民的善政理念,墨子兼爱非攻的和谐认知,这些都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成为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思想元素。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历史传承、现代表达和时代创新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承袭历史,使其得以在大学生中传承,还要用适合今天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现代诠释,同时还要面向未来,不断地创新发展,完成创造性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1.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历史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长期实践和历史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范式,它已经内化在我们生命印记之中,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自然将其一代代传递下去,中断传承就等于割断历史,“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4]其实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它是一个历史的积淀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传递过程” [5]其厚重的历史色彩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承前启后的精神食粮,并已被证明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华,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其超越时空本身的限制,出现在今天的现代社会,就足以说明其自身内在的合理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人文价值和世代相传的历史传承性体现出来,就是推动了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完成穿越。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成为继承优秀传统的主体,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又是对其重大思想价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让其理念世代传扬。   2.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现代表达
  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于不同历史阶段,又在不同历史阶段以不同方式再现,新的表达方式既是一个不断转化传承的过程,也是传统文化满足现代大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过程。传统文化的现实性,就是通过现代理念为适应今天的现代社会而进行的改造,使其能被人们接受的现代表达方式出现,并能形成自己的民族话语体系,在国际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演绎为“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情感与使命感更富有现实意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今天用“为人民服务”来表达,青年学生更易理解;“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一传统文化则被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所取代,激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重修养、重教化”转化为注重学风建设,形成浓厚学习氛围;“知行合一”转化为“知行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民为重,社稷次之”转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等等。[6]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记录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理念以及对生活追求的不同形式,经过现代性阐释,实现了与当时当代社会相契合的表达习惯,鲜明的现代特色附带上了传统文化的风格和气韵,唤起今天大学生对美好思想的共鸣,给了当代大学生以力量,既饱含传统文化的希冀,也蕴藏当代社会的企盼,以崭新的形式再现出来,符合青年的心理,更易于大学生了解、认同、内化与践行,从而迅速激活当代青年的时代激情。正是因为文化本身带有即时的色彩,所以从过去延续而来的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才更有意义。[7]
  3.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时代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是简单地历史继承,转换为现代的表达方式就可以的,要让大学生接受认同,富有不灭的生命活力,还要进行时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搬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话,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隔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8]可见传统文化要随历史发展得到适时的时代改造,与时代前进步伐相协调,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没有故步自封,而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也在推陈出新,例如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浓缩和创新,它折射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与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是对“国富则兵强”“裕民则民富”等思想的创新发展,“民主”是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观点的延续,“文明”是对“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9]的一种推动,“和谐”是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10]、“天人合一”等思想的一种契合,所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即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文化创新的过程,当国难当头时,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统文化影响的爱国中华儿女,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实现了一次文化的时代创新,这种创新一直推进到今天,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又一次华丽蜕变后的时代创新,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绵延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完成现代传承,这本身就是一个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中感知、领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让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千年文明的气息,赋予一种传统的内在力量。
  1.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文化自信的力量,中国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盛唐文明创造了世界封建制度的辉煌,历史上我们如此无尚荣光过,中华文明成为至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1]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这股力量来自于对中华文化、传统价值观的自信与自豪。“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坚定信心,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豪感。”[12]正是中华文化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璀璨光耀过的历史,在积淀、演变中形成了自己沉着自信的文化态度,让每个青年大学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自信缘于这样深厚的历史背景。尽管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沦落,让国人不免悲从心中来,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靠近中心,我们一面不忘历史的沉痛教训,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昂扬前进,“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3]数百年见,中国历史谱写从强盛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壮美诗篇,是文化自信带领我们不断前行,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背后的最深沉的力量之源。
  2.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中蕴藏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这些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迪,传统文化中诸多要素基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得以体现。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海纳百川的品质,启迪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循序渐进,允许学生个体不同意见与声音的出现,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讲求人要向善,才能求得和谐,所以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传递正能量,讲求人与人关系和谐。另外传统的教化方式、教育理念,如儒家伦理的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尊老爱幼”等等,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这些重要的启示,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原则,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内容、内涵与动力。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一部分就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些历经千锤百炼富有哲理的语言,富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人文精神都在今天教育的课堂上不断地再现着,鸣响在青年大学生的耳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源泉与主要参照坐标。   3.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为大学生开阔了世界视角
  传统文化要不断与时俱进,在现代传承中,打开了青年大学生的广阔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的世界地位,不仅在于她的经济实力,更在于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实力”,[14]所以中华文化要以高度自信与自觉走向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不自觉间为学生打开了这样一个宽广的视角,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振兴与传播,让世界更广泛更深入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旺盛活力与无穷魅力,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前面谈到的文化自信基础上的,只有当青年对自己的文化充分自信起来,才能把它理性地带给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不应仅仅局限于自身,走出去、看天下,才是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所以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更宽广的维度,向外传播中国文化,对内又是一个自我教育与提升的过程。其实各国交流中物质的交流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更大方面的体现就是文化文明的交流,不同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使中华文化也成为人类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回望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以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对于学生来说,它的世界维度的文化意义也许是更大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解读[EB/OL].[2012-10-22].http://theory.gmw.cn/2012-10/22/content_5447459_7.htm.
  [2] 齐卫平,徐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滋养与现代性生长[J].社会科学战线,2015(6):18.
  [3] 衣俊卿,丁立群,李小娟,等.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47.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01.
  [5] 齐卫平,徐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滋养与现代性生长[J].社会科学战线,2015(6):19.
  [6] 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发掘与转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5(9):19.
  [7] 李霞.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5(5):176.
  [8] 习近平.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1).
  [9] 张树国点注.礼记[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170.
  [10] 庄周.老子·庄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83.
  [11] 习近平.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N].人民日报,2013-07-27(1).
  [12] 肖兰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J].求实,2013(4):70.
  [13] 杜尚泽.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全方位外交的成功实践[N].人民日报,2016-01-05(1).
  [14] 文化复兴:自觉发展的中国力量[EB/OL].[2012-10-3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0/31/c_113552767.htm.
  [责任编辑:庞 达]
其他文献
黄渤的人生阅历丰富得难以想象,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歌手、演员、导演身份以外,黄渤在出名以前还干过钢材生意、当过舞蹈教练、北漂卖唱、组乐队全国走穴……什么都干过,还在28岁的年纪考上了北电配音班。  时间将这些阅历融入一个好演员的骨血,用演员王迅的话说就是,“他把这些东西都存在他的表演银行里边,这些东西也不断地自我发酵”。  01  初二那年,黄渤第一次体会到出名的愉悦。  学校元旦晚会过后,黄渤经常会
期刊
The plasmon waveguide based on double chain of gold cylinders is studied using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FDTD).The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Gau
期刊
本文以2000年一至十二月份IT类股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最高涨幅、累计涨幅、市盈率、每股收益等四个角度对2000年的IT股市进行一番评价,最后提出我们认为在2001年 Based o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的机遇,围绕乌兰察布市提出的建设“草原云谷”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电力、气候、地质、光缆通道等优势,积极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不断加快建设“草原云谷”的步伐,全力打造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产业等战略性产业,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筑牢基础设施配套之堤坝  为了
期刊
在两种紫色土上,对水稻施氮增产显著,红紫棕泥最著;施氮增产顺序为:配施>单施化肥>单施绿肥。杂交中稻吸氮分布百分率:籽实77%,秸杆23%。肥料中残留氮分布百分率:后作小麦利用5
Carrier injection performed in oxygen-deficient YBa2Cu3O7-δ (YBCO) hetero-structure junctions exhibits tun-able resistance that is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he
期刊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继沪、浙改革试点后,京、津、鲁、琼4地也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据报道,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3+3”高考新模式:语、数、外3科统考,每科150分;
期刊
创意,,一直被认为是广告行业的本质属性与核心价值。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事物本质属性的变革往往并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周边要素的刺激与推动。近期,创意本身不热,而与创意相关
摘 要:孙吴胜山要塞是黑河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二战军事工事遗址、展馆陈列及相关史料、自然风光及生态旅游禀赋等,都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可教育性资源。全面分析胜山要塞可教育性资源的内涵、形式和特点,探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综合运用判断、推理、归纳等方法,对胜山要塞可教育性资源的产生背景、基本形态、应用价值等进行辩证分析,针对高校思政课四
We indicate that the random aperiodic oscillation of the gluon distributions in a modified Balitsky-Fadin-Kuraev-Lipatov (BFKL) equation has positive Lyapunov 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