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陷者,升举之”探讨精索静脉曲张的辨治思路

来源 :环球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以睾丸坠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发现有因虚失升提致下陷、气机逆乱致下陷、外邪侵袭致下陷等病因,对于不同病因者,当明辨其病机所在而调之.基于“下陷者,升举之”理论,临床上运用升提举陷法治疗此病,以补资升、以疏助升、以通复升,抓主证的同时,兼顾次证,补、疏、通兼施,以复气血运行,临床效果满意,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以及病、证结合的论治思想,也为提高精索静脉曲张等下陷类疾病的论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清代名医尤怡论治内科杂病颇具经验,其对于头痛的诊疗十分丰富.本文通过研究尤氏对头痛的论述,得出以下结论:一,从风论治,运用风药以祛风散邪,久病则风、血同治;二、从热论治,论述的热邪有郁热、胃热、湿热、肝火、风热、痰热、热毒七种,运用性寒药物以清热,用药多升降并用;三、头痛病机涉及气虚、痰、寒湿、湿热时,从脾论治,重补脾土、燥脾湿之法;四、重先天以补肾、温肾;五、运用头部引药茶、酒、生姜,辅助上行;六、运用外治法,外治之药主以辛温开达.其选方用药稳朴、平正通达,师古而不化古.其根据自己临证经验创新思路,对头
本文着眼于易水学派医家学术理论传承与发展脉络,对张元素“行经”理论的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进行文献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行经”理论最初形成于《医学启源》,是指导风证治疗的原则与方法之一,且用药上强调随经用药与宣发升散,而不拘于“引经药”;该理论适用范围经李杲得以扩大至对肝肾湿热之淋证的治疗,但对于“行经”之药的认识则与“引经药”相混,这可能是导致该理论被淹没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易水学派医家现存著作中有关“行经”理论的描述,将该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进行深入阐释;并从临证与用药的角度分析了“行经”理论的
张仲景在《内经》腹诊基础上发展建立了仲景腹诊学术体系,将腹诊区域详细地划分为胸胁、胁下、心下、大腹、少腹、脐等部位,并将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于腹部的诊断,强调了腹诊的临床意义,将腹诊、腹证与病证、方药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了根据腹诊腹证的结果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明确疾病的治法治则及禁忌以及判断疾病的预后疗效,并且首倡在内伤病、外感病中运用腹诊作为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将腹诊巧妙地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相结合,提出腹诊和四诊并重,腹证和四诊之证合参以明确治则治法、治疗禁忌等,完善了中医诊断
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刊行的《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重要医书,是研究医学问题的珍贵资料.本文根据宋校医书关于药秤的说明及其药用单位的使用情况,参考未经宋校《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相关材料,结合北宋校正医书局主要成员的身份特点、学术背景及其整理中医古籍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考证出北宋校正医书局所校《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书采用小秤制,其量值等同于“百黍为铢制”的汉秤.
蛋白尿作为慢性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加重肾脏损伤的诱因.“散者收之”作为《黄帝内经》中重要的治则治法之一,在临床指导中医用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散者收之”这一理论,分析肾性蛋白尿的病因病机,从“脾肾虚损,精关不固”“风邪入侵,窜扰脉络”两方面入手,在遵循扶正固本的同时强调辨证论治,以补脾益肾,培正祛风为要,补涩兼施,灵活变通,明辨虚实.围绕“散者收之”为中心,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过敏性鼻结膜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本文基于“伏于阴,发于阳”理论探讨过敏性鼻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程特点,认为其多具有“少阴虚寒”的体质特点,缓解期以“邪伏三阴”为主,发作期则“转出三阳”,而内外感召及阳气的盛衰为其复发的关键因素.根据三阴三阳传变规律分经论治,采用清透并用,攻补兼施,消托并举的治疗方法,减少过敏性鼻结膜炎的复发,提高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张庆祥教授治疗咳嗽经验丰富,临床从气机角度出发,主张治咳当明辨外感内伤,并总结出诸多治疗咳嗽的对药、角药.外感咳嗽当以宣肺为主,方药可选桂枝、白芍治疗外感风寒证,桑叶、薄荷、牛蒡子治疗外感风热证,蝉蜕、僵蚕治疗风热结咽证,连翘、忍冬藤、首乌藤治疗风热闭肺证;内伤咳嗽多以降气为要,同时还要重视脏腑之间相互关系,药用半夏、陈皮、青皮以降气化痰,柴胡、白芍以疏肝理气,桔梗、枳壳以宽胸畅气,芦根、桃仁、酒大黄以祛浊排脓.
国家级名老中医周平安教授,拥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功底,学术上博采众家之长,又敢于开拓创新,融汇贯通现代药理之学,在五十余载的临床实践中,对中医中药均有着鞭辟入里的认识.周教授临证运用细辛治疗多种内科疾病,用药轻、疏、灵、动,剂量把握精准,视病情特点剂量从3~15 g不等;配伍方式多样,巧妙有制,常与干姜、五味子、麻黄、附子、桂枝、川芎、白芍等药配伍使用;治疗不拘一格,中西合璧,在治疗过敏性疾病,辅助哮喘患者撤除激素,精准治疗寒证及寒热错杂证,引经止痛等方面均有妙用,现将其独特经验归纳总结并就2个临床病案进行分
《顾膺陀诊余集》是民国医家顾膺陀所著的医案类著作.其现存最早版本为1932年上海中华印书局铅印本.《顾膺陀诊余集》是一部能充分反映顾膺陀先生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著作.本书所收医案101则,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病证复杂多变.医案记叙“理”“案”结合,“议病”部分详细,启人深思.通过探析《顾膺陀诊余集》学术特色,笔者发现顾氏注重脉症互参;用药严谨,药平效奇;在秉承明清温病学基础上,喜从肺胃论治温病.本书亦体现了顾膺陀不拘一法,立足中医,不排斥西医,开放包容的学术品格.
介绍章勤教授论治多囊卵巢不孕症临床经验.多囊卵巢不孕症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章教授认为“心-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是该病发病的核心病机,且常与脾虚、痰湿、肝郁、血瘀等多病理因素合见,病位在胞脉,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章教授临证以调肾为先,滋肾填精,固先天之本,其次治脾,健脾化痰,通补结合,亦注重调畅情志,同时配合月经周期用药,证症合参.用药常用何氏妇科流派经验方“何氏育麟方”加减出入,疏补结合,辨证论治,疗效卓著.